王蓝田和秦京生的话自然是让淡泊明志的陶渊明很是不满。不过沈清宁倒觉得,他们只是说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法罢了。只是有些事情能做却不能说,说出来就是有损气节。
陶渊明平了平气,扫视一圈,手指向下一点。
“马文才,你来说说看,谈谈你的志向。”
马文才毫不犹豫地站起身来:“开疆辟土,征战沙场,扬名天下!”
“嗯。”陶渊明点了点头,“沙场杀伐,首重战略,你有何妙法可出奇制胜啊?”
“昔日苻坚,以投鞭断流之势,渡江南侵。谢玄将军淝水一战,虽然以寡击众,以少胜多,却也赢得惊险。学生生不逢时,否则,谢将军也不必赢得那么辛苦。”
“愿闻其详。”
马文才毫不迟疑的回道:“北方军伍长于弓马骑射,南方之师则应借地利之便,在水战策略上下功夫。假如由我掌印抗敌,我要在江岸上设下大量的拍车拍船。趁敌军渡江而来,进退两难之际,以拍车拍船用巨石攻击,敌方自然尸沉江底,溃不成军。”
陶渊明点了点头,又摇摇头:“这办法够好,但也够狠呢。”
“这千万使不得呀文才兄。”梁山伯突然自后说道。
马文才皱眉回头,冷声道:“为什么使不得?”
梁山伯站起身说道:“文才兄退敌之计,虽然甚妙,但大量巨石和船只沉入河底,势必抬高河床,淤塞河道。近几年长江水患严重,百姓累受江水肆虐。如果为了一时之胜利,而不顾黎民百年之生计,导致江水溃决。可比战争死的人要多上千万倍。这样的赢,又有何义……”
马文才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像你这种妇人之仁,岂可共谋天下之事?”
沈清宁摇了摇头,马文才反驳梁山伯没错,却不该这么回答。这话听着就不如梁山伯爱民如子,倒显得自己功利心重了。
“论文韬武略,文才兄将来必是卫国栋梁。但眼前世事纷乱,战事连连,百姓急需休养生息,穷兵黩武只会使天下苍生沦为刍狗啊。”梁山伯的语气颇为忧国忧民。
马文才冷哼一声,“懦弱畏战,自甘败亡才会沦为刍狗。”
梁山伯还要再说,陶渊明却打断他,笑着道: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也别争了,这种经世卫国的大事,还是请位居庙堂的马太守来评评理好了。”
马太守刚要说话,荀巨伯却抢先站了起来,大声道:“先生,让马太守评理,这岂不是要让我们看一出父子连心的戏吗?”
“大胆!”陶渊明呵斥道:“怎么说话的?马太守身居高位,岂是偏心自己儿子的人?马大人,你说是吧?”
沈清宁皱眉,这一唱一和的,搁这演双簧呢。
马太守点了点头,开口道:“老夫认为……”
“马大人!”荀巨伯打断他,“梁山伯拟就的治水方略,可是连谢丞相和谢道韫先生,都称赞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