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内所有宾客更是大惊,一为萧远忽然给人扣上的大帽子,二位他言语行动间所透露出来的凶险之意,当即就有人大喝了一声道:“定国公是要滥杀无辜不成!”
“嘭”,剧烈的金属撞击声传来,一根金簪重重的打在萧远手里的剑上,短暂的相撞之后,金簪被弹在地上直接裂开,但是萧远山前进的步伐已经被阻碍,他感觉手上的剑一沉,居然已经是有了一丝裂痕!
季明溪站在张遮身前,毫不畏惧的看向萧远,那根紧张就是她扔出去的。
这一出别说是萧远,就是勇毅侯府众人都没想到。
内外宾客再次目瞪口呆。
萧远好歹也是个武将,居然就这么被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挡住了。
“姚姑娘,接住!”郑晞岚反应过来,见季明溪手里没有武器,立刻把姜雪宁送给燕临的那把剑扔了过去,季明溪眼明手快的接住,稳稳当当的拿在手里。
萧远眼睛里闪过一丝狠厉:“你这小丫头今天是要和我较量一番吗?”
季明溪不卑不亢:“小女不敢,只是不想定国公铸下大错,众目睽睽之下杀害朝廷命官,想必陛下也不会允许吧?”
“皇兄圣旨叫你捉拿,你却要开杀戒!焉知不是挟私报复?”到底是一个王朝、帝国的公主,沈芷衣将脸色拉下来时,也甚为吓人。
沈芷衣本就隐隐知道了母后与皇兄对勇毅侯府的态度,甚至今日王兄想来,母后也没准许。若定国公萧远也是公事公办,她自然也不好置喙什么,可如今做成这样,实在是欺人太甚!
她是燕临玩伴好友,如何能忍?
萧远森然道:“长公主殿下难道站在燕氏这边想要违抗圣旨不成?”
沈芷衣方才又不是没听见,根本不将定国公放在眼底:“第一,圣旨上没有中书省的大印,该回去加盖;第二,本公主不管你们朝堂上是什么事,犯人秋后处斩尚要给吃顿好的,今日乃是燕临冠礼,尚未结束,容不得你等胡作非为!”
燕临从张遮开口的时候,便怔住了,待得季明溪、沈芷衣出手,更是僵立在原地望着。
来冠礼的文武大臣本也不满萧远拿着没盖印的圣旨来,鸡毛当令箭,更有沈芷衣站出来说话,终于有实在看不过去的也出来附和道:“男儿冠礼,由少而长,生逢仅此一次,定国公何必把此事做绝了?”
“是啊,这也欺人太甚!”
……
渐渐地,厅堂之内附和的声音多了起来,也大了起来。
这帮人若集聚在朝廷里,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萧远听着,面色渐渐难看起来。
燕临却是微微仰首,胸腔里一股滚烫的热血自跳跃的心房里奔涌而出,灼得他微微地颤抖着,连眼眶都红了些许,那股汹涌澎湃之意几如一团火,烧得那沉沉压下来的阴霾与坚冰都散去、化无。
世道固然艰险,可人情有时冷,有时也暖!
少年垂在身侧的手指慢慢地握紧了,只想将眼前这一幕都刻下来,深深地刻进记忆里……
谢危高立于堂上,一身雪白的素衣不染尘埃,只打量着萧远那阴晴变化的面色,又看了看正持剑压着萧烨与萧远对峙的沈芷衣一眼,终于是开了口道:“定国公还是先退一步吧。”
萧远早注意到他今日也在此处。
只是满朝文武都知道谢危乃是天子近臣,且他感觉圣上对此人是言听计从的,因而旁人都敢冒犯,却一直都当谢危不存在,唯恐惹出什么祸端。
可没想到谢危竟对他说这话。
萧远盯着他道:“少师大人也是要站在燕氏这边吗?”
谢危轻轻一摆手,示意一旁呆立的赞者下去,倒是从容不迫模样,甚至还轻轻笑了一笑,道:“差事是圣上交下来的,要办的乃是勇毅侯府,国公爷也不过是中间这个人,万事谨慎为好。众多兵士皆在,也不过就是回头多跑商一趟的功夫,两全其美何乐不为?且既是眼下厅中冠礼之众位同僚所提起之请,圣上若是问起,国公爷据实已告,圣上虽然会怒,但想必也不至迁怒……”
所有人听得这话简直倒吸一口冷气!
周遭望向谢危的目光一时都惊异极了,想得浅些的,甚至有些愤怒。
萧远一听也是一怔,紧接着便一激灵,立刻就反应过来了:谢危这话看似是在为勇毅侯府说情,可实际上却是说了这帮人站在勇毅侯府一边的后果。圣旨若立刻传到了,勇毅侯府被抄也就被抄了;可如有人还敢挑圣旨的刺,且站在侯府一边,为侯府说话,若让圣上知道,必定龙颜大怒啊!届时此事又没他什么错处,这笔账最终还不是算到勇毅侯府的头上?
回宫加盖大印,看似不可为,实则大有可为啊!
想通中间这关节,萧远险些忍不住大笑起来,再看谢危只觉当真像那九天的仙人,高台顶的圣贤,精妙绝伦,于是爽快地收了剑,竟道:“既然是谢先生发话,这面子少不得要给的。本公便先行回宫,向圣上通禀此事,容后再来!”
谢危搭下眼帘不语。
季明溪却是能感觉到身边起了几分窃窃私语,众人的目光似乎都往谢危的身上飘,似乎有人觉得他此举很受人诟病。
不过稍想得深些的,已忍不住要对谢危五体投地了。
一句话扭转乾坤,莫过于此。
想也知道会来勇毅侯府为燕临冠礼做主宾的,该不是什么阴险小人,可他说出这番话,却是能顺利摆平两边,轻易化解僵局,甚至陈明了个中利弊。
君王最忌讳的便是武将功高震主,勇毅侯府近年来功勋尚不算震主,可事涉勾结乱党之事,到底敏感。
若满朝文武都站在侯府这边,焉知不会害了侯府?
方才他们的行为已是过了。
若今日侥幸能度过此劫,当谨言慎行,不要反倒害了侯府才是。
萧远已打起了腹稿,只待回宫狠狠地告上勇毅侯府一状,对周遭兵士下令道:“把这座宅邸统统围起来,半个人也不许进出!”
围府的重兵重重把守了这座宅邸每个角落。
府里伺候的下人都面白如纸。
但萧远到底拿着圣旨返回宫中了。
厅堂内安静极了。
燕牧久久地望着谢危,说不出话来,过了好半晌才将气概一震,咬牙朗声道:“既加冠,请谢先生为我儿赐字!”
赞者没见过这种场面,手脚发软动不了。
还是老管家反应快,立刻将一早准备好的笔墨纸砚呈上,躬身到谢危面前:“请先生为世子赐字。”
燕临也看向了谢危。
宣纸平铺在漆盘内,由管家高举。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谢危身上。
他一手敛了宽大的袖袍,提笔而起,将落时,却停了好久,写了一个字,又停下来,最终竟然搁了笔,道:“世事难料,原定两字,如今只这一字,未尝不好。”
众人往那纸上一看——
字如龙蛇,都藏笔划间,乍一看无甚锋芒,细一品力道雄浑。
却只有一字,曰:回!
燕临,单字回。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可苍穹不是容身所,沧海方是心归处。厄难度过,初心莫改!是字为‘回’。”
祭祖,加冠,取字。
一应礼仪完备后,一场冠礼也走到了尾声。
燕氏一族以燕牧为首,向谢危献上金银、书墨等种种作为答谢,又使燕临行过三拜之礼,从此奉谢危为长,方才算是结束。
礼毕时,燕临也长身向静寂厅堂内的所有人躬身一揖,道:“今日诸位大人、故友危难前来,不异雪中送炭,此情燕回永记于心!”
原本的少年,已称得上是名真正的男子了。
众人皆知今日之祸只怕不会善了,都在心底叹息一声,纷纷还礼。
谢危在旁边看着,却是有些出神。
满朝文武大约都有这样的感觉——皇帝对他这位少师言听计从。
可事实上却不然,那不过是因为他每一次说的话都能切中沈琅的心意,而不切心意的那些话他都没有说罢了。如此才使人有此错觉。
有了这个错觉之后,满朝文武便不会有人想要得罪他。
包括萧远在内。
但他却可凭借对皇帝的了解,算计旁人:萧远一是皇帝的舅舅,二是萧氏大族出身,自以为与皇帝亲厚,只怕是想不到皇帝真正的忌讳在哪里的。
可也正因他所处的位置太特殊,少师之位并无实权,相比起来那不显山不露水的国师,圆机和尚,显然略逊一筹,可一旦有了实权就会引来忌惮。
没有实权,有些事终究力不能及。
更何况本能调动的力量还要受到背后天教的掣肘……
通州大营哗变!
他早派人在通州各处城门外设防拦截,格杀勿论,军营中人不知消息,哪里来的什么“哗变”!
一股凶戾之气,暗地里悄然爬上。
外头又吵嚷起来,是萧远终于拿着盖完印的圣旨回来了。
这一下再无人能说什么。
虽然有人觉得这未免也太快太容易,可印信都在,这种凭猜测的事情对不出真假,若再为侯府说话,只怕不仅引火烧身还害了侯府,所以都保持了沉默。
这倒让萧远有种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觉。
他恶声恶气地下令捉拿。
勇毅侯府的府卫都看向燕牧,燕牧只一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反抗,任由铁链枷锁将侯府上上下下所有人束缚起来。
只不过,当有两名兵士拿着枷锁上来便要往燕牧脖子上卡时,旁边不远处立着的张遮眉头轻轻一皱,又不咸不淡地来了一句:“刑不上大夫。”
萧远鼻子都气歪了。
两名兵士愣愣傻眼,看向萧远。
萧远心里筹谋着以后再让这姓张的好看,此刻却只能将气都撒到别人身上,因此破口大骂道:“没听见吗?!刑不上大夫,这老匹夫抓走就是!脑子是不是有毛病?!”
两名兵士莫名被骂了个灰头土脸,只好将枷撤了。
燕牧再一次看向这位素不相识的刑部清吏司主事,终是不由得向张遮笑了一笑,竟是洒然地径直迈出了厅堂,随着府里其他人一道去了。
燕临还在后面一点。
从姜雪宁身旁走过时,他心里满腔潮涌,终究还是没有忍住。
去他祖宗的流言蜚语!
这一刻,他只想一骋心怀!
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伸手将她揽入怀中,用力地抱了一下,然后眨眨眼道:“走了,姜二姑娘,剑帮我收好。”
姜雪宁整个人都呆住了。
然而都没等她反应过来,燕临已经踏出了门外。
原本热闹的侯府,忽然就凄清冷落下来。
片刻前还是冠礼正行,宾客满堂,如今却是杯盘狼藉,命途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