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48-2050 年,苏小糖 28-30 岁
【身份】瑞士联邦理工机械与极地工程双博士、云湾港“移动灯塔计划”首席设计师
【记录形式】手账 + 语音日记,偶尔穿插哥哥小北的机长频道插播
Day 1 2048.03.15 格陵兰·伊卢利萨特
手账速写
冰原像一整块碎掉的镜子,踩上去嘎吱嘎吱响。我把 3D 打印的“微缩灯塔”插在蓝冰裂缝里——
它只有 1.2 米高,却能在零下 45℃ 持续发光 72 小时。
第一束光打出去的时候,我想起 10 岁那年爸爸抱着我转圈,说:
“小糖,你以后要把灯塔带到世界尽头。”
现在,世界尽头到了。
语音 00:47
“哥,听得到吗?频道 121.5。
我刚刚测完风速,极光干扰 0.3%,灯塔信号稳定。
你那边飞挪威航线记得避开极涡,妈妈让你戴她织的羊毛手套!”
——小北机长插播:“收到,已戴,还喷了妈妈牌的桂花香氛。”
Day 47 2048.05.02 南极·中山站补给点
手账速写
今天把灯塔升级成“企鹅友好版”——
外壳加了防滑软胶,不会被企鹅当冰滑梯撞倒。
一只阿德利企鹅摇摇摆摆走过来,居然对着灯塔跳求偶舞。
我笑得蹲在地上,想起念槿小时候抱着企鹅玩偶说:
“姐姐,你要把企鹅的光也点亮。”
嗯,点亮了,还附带一段舞蹈彩蛋。
语音 22:10
“爸,灯塔二代用的是你当年的裂缝修复材料,
我在零下 60℃ 做了 200 次循环测试,零损耗。
原来你把最好的钢,留给了我。”
——裴青寂回复(卫星延迟 1.2 秒):“爸爸把最好的勇气,也留给了你。”
Day 128 2048.09.10 撒哈拉·夜间实验场
手账速写
白天 50℃,夜里骤降到 5℃。
灯塔在这里变成了“沙漠空调”——
外壳吸热层白天储能,夜里反向释放,
可为 30 米范围内的科考帐篷降温 7℃。
当地小朋友围着灯塔转圈,用阿拉伯语喊“Nour”(光)。
我在他们手心里写下汉字“灯塔”,
他们回赠我一捧沙,说:
“把它带回家,你的灯塔就有沙漠的味道。”
我把那捧沙装进玻璃瓶,贴上标签:
“格陵兰蓝冰 + 南极雪 + 撒哈拉沙 = 世界尽头的家。”
Day 365 2049.03.15 回国·云湾港
手账速写
一年零一天,我带回了 47 座“移动灯塔”,
它们将在今晚同时点亮,
组成一条从北极到南极的“光之路”。
剪彩前,我把那只装着三地沙土的小瓶子埋进灯塔地基,
旁边插了一块小铜片:
“给 2050 年的自己:
如果迷路,就顺着光回家。”语音 19:30 全家频道
小北:“塔台呼叫,全球航线已为你清空。”
念槿:“灯光编程完毕,倒计时 10 秒。”
裴青寂 & 苏槿时:“3、2、1——欢迎回家,小灯塔工程师。”
苏小糖(哽咽又笑):“报告,任务完成,下一站——带光去火星。”
2050 年 3 月 16 日清晨,
《自然》杂志封面文章:
《From Fjord to Desert: A Portable Lighthouse Network for Extreme Environments》
第一作者:S. Tang(苏小糖)
致谢栏:
“To my family, who taught me that every lighthouse begins with a hug.”
————
茶猫嗨喽,各位宝子们,我来更新了,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