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综穿:配角的改命逆袭之路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影视同人  穿越小说 

第119章

综穿:配角的改命逆袭之路

华妃幸灾乐祸地瞥了甄嬛一眼,冷声道:“事到如今,砌词狡辩也是无用的。”

甄嬛抬眸望了她一眼,平静中带着几分倔强,回道:“华妃娘娘执意归罪于嫔妾,嫔妾亦无话可说,只求皇上明察,臣妾绝非这等蛇蝎心肠之人。”

言毕,她俯下身,额头轻触冰冷坚硬的地面。

皇帝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你既然说没有,那么当夜你离席之后,可曾遇到过什么人能证明你没有进入清凉殿,也就可以证明你与此事无干。”

心念一动,甄嬛几乎想要将那晚与果郡王遇见的是说出来。

然而,曹贵人断断续续传来的低泣声如针刺耳,令她猛然忆起勤政殿一事。

再想到如今自己的处境与甄家岌岌可危的境况,她喉咙微哽,那些话终究被生生咽了回去。

她再次抬头看向皇帝,目光触及他眼底隐隐藏着的关怀与信任,心中一阵恍然。

若他真的不相信自己、不想维护自己,当初浣碧之事被华妃揭发时,自己又岂会仅是降了位份,并无其他处罚?

更何况,他并未因她隐瞒浣碧之事而迁怒她,之后对她依旧宠爱,反倒因她的缘故还开恩允许母亲和玉娆留京,免受流放苦寒之地之苦。

念及此,甄嬛猜测自己在他心中应是有些分量的。否则,今日之事不仅有御膳房记档她的宫里拿过木薯粉,还有两个宫女信誓旦旦的指证,而她又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清白的情况下,他大可以将她带下去审问,或者囚禁起来加以惩治,而不是像这般一而再再而三的耐心询问,仍有余地,也存护意。

所以,与果郡王偶遇一事绝不能提及。

否则皇上若得知自己与其他男子夜间单独交谈,即便那人是他的亲弟弟,也难免心生嫌隙。

更何况,若要辩解不过是偶然碰见、稍作寒暄,他势必也会追问具体说了些什么。

而她与果郡王的对话还牵涉到了当年舒贵妃和先帝的旧事,一旦被有心人传到太后耳中,恐会引来太后不满,届时她在宫中的处境只会愈发艰难。

若再召来果郡王对质,此事怕是要闹得宫内宫外人尽皆知,如此一来,无论对她还是果郡王而言,均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更甚者,母亲与妹妹也会因此受牵连,她断不能让本就水深火热的家人陷入更难的境地。

况且,皇上曾经因曹琴默几句挑拨便怀疑她当日倾慕的是果郡王。

如今再重提旧事,只会彻底失去皇上对她仅剩的信任与维护。而他对她这仅有的信任,是她唯一能够自保脱罪的后盾。

一旦失去,华妃欲强加于她的罪名便会真正坐实;倘若再被华妃以此扣上“祸乱宫闱”、“私通外男”的帽子,那才是她与甄家真正的灭顶之灾。

转瞬间脑海中已闪过无数念头,甄嬛最终选择缄口不言,微微垂首道:“臣妾……并没有遇见什么人。但也不知是否还有谁看见臣妾没有进入清凉殿。”

皇帝颇为无语地闭了闭眼,又道:“你再好好想想,要是能想起来有什么可以证明你并没有进去清凉殿的,你就告诉朕。”

甄嬛自然听出了皇上想要帮自己的意图,可她真的不能如实说。况且若以身边宫女作为佐证,恐怕也会让人质疑她们是在维护她,反倒让她们受累其中。

更何况,当夜的确无人跟随于她,若被戳穿说谎,只会坐实她“加害公主”的罪名,只怕还会多一条“欺君罔上”的罪名,到时连皇上都不能也不愿再回护她了。

思及此,甄嬛轻轻摇了摇头,不再言语。

皇帝见她这般模样,心中难免涌起几分失望,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又看走了眼。

明明之前沈眉庄落水时,甄嬛也看出了是华妃设的局,不仅临场反应机敏,且能言善道,保下了沈眉庄的宫人不说,还将了华妃一军,让华妃不得不吃了个哑巴亏。

怎么这会儿到了她自己的事,她却如“哑”了一样呢?

他越想越觉得恼火,为何每次宴会甄嬛总是坐不住,非要跑出去呢?

温宜周岁宴那次,她也是坐不住跑了出去。于是之后就有她脱了鞋袜光脚在池边戏水,被老十七调戏,她不仅不避嫌离开,反而还和老十七说说笑笑的流言闹得满园都是。

那次他虽觉得丢脸,也很生气,却因着只是流言没有确实证据,他若为此大动肝火,就是侧面坐实了此事,这会让他失了颜面被人笑话 ; 又因她是自己用来制衡华妃的棋子,所以只是降了她的位份作为警告,并未对她有其他处罚。

明明那次的事被降了位份,偏偏她还不长记性,再次又因离席被人抓住机会栽赃,真是事多。

怎么旁人都能规规矩矩坐着,就她坐不住,屡次惹出一堆麻烦来呢?

可眼下,即便他知道甄嬛极有可能是被冤枉的,但缺乏证据、且有人指证的情况下,他亦无法直接断言甄嬛是清白的,否则难以服众。

沉默片刻后,皇帝缓缓叹了一口气,道:“如此,朕就只好让你禁足再做打算。”

闻言,甄嬛只觉脑中有些晕眩,身体微微一晃,幸而被身边的流朱及时扶住才未跌倒。

这一幕落入华妃眼中,她唇角勾起一抹胜券在握的得意笑容。

瞥见华妃尚未完全收敛的得意笑意,皇帝心头顿时生出一阵烦躁来。

若是后宫妃嫔都能像容儿那样让他省心,不要整日想着兴风作浪来烦他就好了!

虽说他无法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直接表明甄嬛是被冤枉的,但也不想任由华妃如此的肆意妄为。

于是,他定定看着甄嬛,语气温和却坚定地说:“你要信朕一定会查清此事,必不使一人含冤,这是你同朕说的。”

听罢,华妃脸色微变,只觉皇上被甄嬛这个狐媚子迷了心窍,明明都证据确凿了,依旧不愿惩治甄嬛,对甄嬛的提防与妒恨再次拔高。

这话却让甄嬛心中骤然一暖,喉咙间似有哽咽欲溢,却被她强压下去。

她定下神来,垂眸低声道:“是,臣妾相信。”

皇帝闻言,目光柔和了些许,却依旧带着几分无奈:“如此,就先委屈你了。”

甄嬛刚欲谢恩,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道虚弱却清晰的女声:“皇上,当夜莞答应是与臣妾在一起。”

这一句话宛如惊雷炸响,令甄嬛一惊,本能地回头看去。只见端妃在侍女的搀扶下立于堂外,神情温和却也平静。

甄嬛微微发懵,思绪一时间竟转不过神来。

见到忽然出现的端妃,华妃先是短暂的惊讶一瞬,随后脸色沉下来,原本含笑的眼眸瞬间冰冷刺骨,仿佛要将端妃凌迟一般。

而安陵容则松了口气,她原本还有些担心因着自己近来的种种操作,使得甄嬛一而再被降位,甄远道也因此获罪,会使得最会审时度势的端妃因此放弃为甄嬛作伪证呢。

没想到剧情如此强大,主角光环也果然厉害,端妃还是出现了。

或许端妃选择挺身而出,想必还是因为她觉得甄嬛能凭借那酷似纯元皇后的容貌,迟早会翻身的缘故吧!

毕竟甄远道与浣碧之事虽让甄嬛被降了位份,恩宠也不如之前那样耀眼夺目,却也差不多还能与华妃平分秋色呢。

而且皇上也并没有因为甄远道与浣碧之事迁怒甄嬛,甚至因着甄嬛之故还允许其母妹留在京中,那么在端妃看来皇上对甄嬛是不同的,这份不同会让甄嬛无往不利,这才特意来“雪中送炭”。

不管端妃究竟是出于何种考量才来的,也不管皇帝心中如何权衡,反正安陵容是一定要拆穿端妃作伪证一事的。

毕竟端妃谨慎惯了,很难抓住把柄,好容易揪到一次,可不能放过了。一会儿只要有人能证明甄嬛当晚的去向,那么就证明端妃在说谎。

届时,甄嬛是洗脱了加害温宜一事,但与外男私下接触一事便会被揭露出来,还有端妃替甄嬛作伪证一事。

又有个恨透了端妃的华妃在一旁虎视眈眈盯着,端妃今日只怕是要被脱一层皮了。

就是不知道事后端妃是否后悔今日来这一遭,不仅没能让她“雪中送炭”成功,也没能让她替皇帝解决烦心事,还让她不争不抢的病弱无私心人设崩了。

光是想想,安陵容差点就要忍不住笑出来。

候在门外的小安子与安陵容交换了一个眼神,便心领神会,趁众人不注意时悄然退了下去。

就在众人神色各异之际,端妃缓步而入。

她身形颤颤巍巍,正欲行礼时,皇帝抬手止住了她:“不是说过要你免礼的吗?坐下说,赐座。”话音刚落,又带了几分关切问道,“你的身子一向受不了暑热,怎么出来了?”

说话间已有宫女搬来一张雕花梨木大椅,请她坐下。

端妃安坐在安陵容对面,低眉欠身,语气温和谦顺:“本该日日向皇上与皇后请安,奈何身子不济,实在惭愧。今日一早听闻温宜公主身子不好,所以想来看看。”顿了顿,她唇角浮出一抹浅笑,对皇帝说道,“见堂中似有大事发生,一时不敢进来。”

说着,她以绢帕遮嘴轻咳两声,才继续说道:“还好臣妾来了,不然恐怕这里就要唱《窦娥冤》了。”

这话说得云淡风轻,可皇帝却听得明白,毕竟都是千年的狐狸,端妃这番站出来的意思他又怎能不懂?

这些话真假并不重要,她是否真与甄嬛在一起也不要紧。

关键在于,她这话能为甄嬛洗清了嫌疑,同时压制了华妃的气焰与搞事的心,将这场风波悄然化于无形就好。

这样一来,既省去了裁断是非的麻烦,又能保全彼此颜面。

至于背后真相如何,于他而言并不重要,只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行,不闹出事来让他烦心就好。

他实在是烦了三不五时的给她们断官司,可偏偏华妃又不是个安分的,总要闹些事出来。

其实,他心里何尝不想狠狠教训一下总惹事端的华妃?

但西北战事方兴未艾,还要重用年羹尧平叛,这个时候若是处罚华妃,年羹尧只怕又会用西北战事来说事了,也着实是让人恼火又憋屈得紧。

还是朝中得用且有能力的武将太少了,若非如此,他又怎会一再容忍这兄妹俩这般的跋扈?

每每思及此,皇帝心头便是一阵烦闷,若是老大在,他又何须倚重年羹尧到这般田地?

然而,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自己强行压下。

放老大出来?还是算了。

万一老大如同老十那般的不省心,岂不是给自己徒增变数?

朝中大臣心思各异,且老八老九的残余势力还未处理好,这个时候若是老大出来也上蹿下跳的搞事,加之老大在军中还有些势力,那他尚未坐稳的皇位恐怕会因此摇摇欲坠了。

年羹尧终究只是个臣子,即便野心勃勃,也翻不起太大浪花来;况且,华妃没有子嗣,他纵有异心,也难成气候。

除非他要造反,可造反哪那么容易?但若换成老大,那就不同了,相较之下,还是先继续圈禁着老大更为稳妥。

收起脑中无数念头,皇帝笑着问道:“端妃适才说当夜与莞答应一起,可是真的?”

端妃淡淡微笑,娓娓道来:“那夜臣妾在园中散步,遥遥见莞答应独自出了九州清晏,似有醉意,一时不放心便与侍女吉祥一同去看顾。然后啊,一同去了臣妾的宫中,相谈甚欢,聊了许久。”她的笑似苍白浮云,转首对身边侍女道:“吉祥。”

“是。”名唤“吉祥”的宫女跪下道:“当夜娘娘与莞小主讲论佛经,很是投契。后来莞小主说时辰不早了,才匆匆回去。”

听得此言,沈眉庄一直为甄嬛提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敬嫔含笑道:“如此说来温宜公主的事就与莞答应没有关系了。”

华妃心里恼怒不已,面上却嫣然浅笑,望住端妃,阴阳怪气的质疑:“端妃来得真巧,真是如及时雨一般哪。端妃向来在宫中养病足不出户,怎么那晚兴致那么好,竟不顾太医谆嘱漏液出门了呢?”

端妃微显赧色,不疾不徐道:“久病之人的确不宜外出。那夜宫中家宴,臣妾听到了极好听的丝竹之声,一时神往便出门了。”说完温和浅笑看向甄嬛,“不想与莞答应如此有缘。”

甄嬛虽不晓得的端妃为什么会这样突兀地帮自己,然而,现实容不得她多想,随即微笑应和道:“是。臣妾也有同感。”

“哦?”华妃双眼微眯,双眉微挑,似笑非笑道:“那么本宫倒有一疑问,莞答应适才为什么不提及与端妃相遇之事呢?”

端妃忽然咳嗽不止,连连喘息,只满面通红看向甄嬛。

甄嬛与端妃对视一眼,又悄悄觑了一眼皇帝,见他神色如常,心下会意,不卑不亢道:“臣妾本不该隐瞒,只是当日端妃娘娘外出并不想让人知道,以免令皇上皇后担忧,所以当日娘娘与臣妾相约,此事不让旁人知晓。谁知会牵扯进公主一事,臣妾心想皇上圣明,必定还臣妾以清白,况且臣妾不想失信于端妃娘娘,故而三缄其口。”

谁知话音刚落,苏培盛便走了进来。他恭敬地行了礼,却在起身时,目光如蜻蜓点水般隐晦地掠过甄嬛与端妃的面容,这才低下头,沉稳开口:“启禀皇上,外头候着名侍卫和两个太监,自称在中秋家宴那晚见过莞答应。”他的声音顿了顿,语气中透着恰到好处的谨慎询问,“皇上,您看?”

甄嬛原本以为此事有端妃作证便可了结,心神稍定之际却不妨又横生枝节,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操纵着此事,寒意顺着僵硬的脊背攀爬而上。

她生怕来人目睹了那晚她与果郡王的相遇。一念至此,她面上不由浮现出一抹难以掩饰的紧张之色。

端妃敏锐地捕捉到了甄嬛眼底那一闪而过的不安,心中顿时一沉,暗叫不妙。她唯恐再生波澜,更忧虑甄嬛是否做了什么大逆之举。

若是如此,不仅甄嬛自身难保,就连她这个为甄嬛作证的人怕是也要牵连其中,后果不堪设想。

可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现在想要改口也来不及了,只盼着皇上想要到此为止,不再传唤侍卫宫人进来问话。

可惜事与愿违,即便皇帝有心到此为止,但众目睽睽,若是不问清楚,此事怕是不好含糊过去。

华妃的目光一直牢牢锁在甄嬛身上,自然也捕捉到了甄嬛眼里那一闪而过的不安神色。她微微眯眼,心念急转,似乎其中还有什么不得了的事呢!

心下一动,又怎会轻易放过这大好机会?

趁着皇帝犹豫之际,她当即道:“皇上,并非臣妾多疑,只是瞧着端妃与莞答应似乎颇为相熟。若真如此,那端妃方才所言,恐怕就……”她故意拖长了语调,微微一顿,又续道,“既然还有侍卫和太监瞧见了莞答应的去向,不如传他们进来问话,也好还莞答应一个清白才是。”

上一章 第118章 综穿:配角的改命逆袭之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