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公元前 245 年
地点:秦赵边境、卷城、咸阳王宫、魏都大梁
秦赵边境处,蒙恬将军正率大军佯装猛攻赵国,一时间,战鼓喧天,尘烟滚滚,喊杀声震得四野皆惊。赵国守军被死死牵制,丝毫不敢懈怠,全力应对这来势汹汹的 “攻势”。
蒙恬身跨战马,目光冷峻地注视着战场,身旁的副将有些焦急地问道:“将军,咱们这佯装攻打,何时是个头啊?弟兄们虽士气高昂,可久了也难免生疲态,万一赵国看出破绽……”
蒙恬微微摇头,神色镇定:“莫急,我等只需按计划行事。此番行动意在迷惑赵国,为麃公将军攻打卷城争取时间,待时机成熟,自有指令传来。”
正说着,一骑快马飞驰而来,斥候翻身下马,跪地急报:“将军,大喜!麃公将军已成功攻下卷城,特来报信,命我等依计撤军,前往卷城汇合。”
蒙恬眼中闪过一抹亮色,嘴角上扬:“好!传令下去,全军有序撤军,莫要慌乱,谨防赵军追击。”
说罢,他率先调转马头,大军缓缓后退,动作整齐划一,丝毫不见慌乱。赵国守军在城墙上远远望见秦军退兵,皆是一脸狐疑,不敢冒然出城追击。
蒙恬率军马不停蹄地赶往卷城。待接近卷城,只见前方尘土飞扬,正是麃公派来迎接的队伍。
两路人马相遇,蒙恬与麃公翻身下马,双手紧紧相握。麃公满脸笑意:“蒙恬将军,此番多亏有你在赵国边境摆出全力进攻态势,使得魏国出兵相助,我方才能顺利拿下卷城,真是劳苦功高啊!”
蒙恬拱手还礼:“麃公将军说笑了,你能一举攻克卷城,才是大功一件。我不过是奉命行事而已。”
寒暄几句后,二人并肩向卷城走去,刚进城,王守恒便快步迎了上来,向二人行礼。蒙恬笑着开口:“王将军,果真英雄出少年!按照你的计划,果然拿下了卷城,我和麃公将军可都对你的智谋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王守恒微微低头,谦逊地说:“将军过奖了,末将不过是尽了分内之事,若没有将士们的奋勇拼杀,哪能如此顺利。”
麃公将军重重地拍了拍王守恒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赏:“王守恒啊,你可别太谦虚!此次胜利,你当居首功!”
王守恒听闻,脸上微微泛红,连忙摆手:“麃公将军谬赞了,末将不过是有幸得将军们信任,放手让我去谋划,再者,战场上瞬息万变,全靠将士们随机应变,末将不敢独占功劳。”
众人边走边说,不多时来到营帐,摊开地图,开始商议布防之事。
与此同时,魏国朝堂上,魏安厘王听闻卷城被攻破,猛地从座椅上站起身来,咆哮道:“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卷城怎会丢得如此轻易?本王的大军都在干什么!” 两旁的侍卫吓得低垂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朝堂下,大臣们个个义愤填膺,群情激奋。芒卯满脸涨得通红,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抱拳高呼:“魏王,秦军这般欺人太甚,末将愿率大军,即刻出征,不夺回卷城,誓不罢休!定要让秦军知道我大魏的厉害!”
“臣附议!” 朱亥也挺身而出,“如今我魏国大军尚在,怎能咽下这口气?当速速集结兵力,直捣卷城,把秦军给赶出去,若不如此,周边城池必定人心惶惶,我魏国威严何存!”
一时间,朝堂上众人纷纷响应,皆叫嚷着要集中兵力,拿回卷城。唯有须贾神色凝重,微微摇头,待众人稍稍安静,他才稳步出列,向魏王拱手行礼后,沉声道:“大王,臣以为此刻万万不可冒然强攻。”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安静了些许,众人皆向他投来诧异的目光。魏安厘王眉头紧皱,怒目而视:“须贾,这是何意?难道就任秦军这般占了我魏国城池?”
须贾神色镇定,不卑不亢地说道:“大王息怒,且听臣细细道来。秦军如今新胜,士气正盛,蒙恬与麃公已然合并一处,其兵力、战力皆不容小觑,此刻进攻,我军难以取胜,只会徒增伤亡。臣建议,当下应速速增兵至卷城周边,严防秦军继续蚕食我魏国国土,稳固防线,先保后方无虞。”
他顿了顿,环顾四周,继续说道:“再者,秦军此番攻势凌厉,单靠我魏国之力,恐难长久抗衡。如今局势危急,应速派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之士前往赵国,陈明利害,促成两军联合,如此方能抵御秦军的下一步进攻,寻得转机。”
须贾话音刚落,朝堂上便议论纷纷。武将们大多面露不服之色,芒卯则上前争辩道:“须贾大人,我军尚未一战,您怎就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大魏勇士怎会惧怕秦军?直接打回去便是,何须与赵国联合!”
须贾微微叹气,耐心解释:“将军英勇,臣自是知晓。但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不可意气用事。秦军狡诈多谋,此前佯装攻打赵国,引得我军分兵救援,才让卷城有机可乘。此刻我们若不汲取教训,仍盲目强攻,怕是正中秦军下怀。与赵国联合,并非示弱,而是为求共赢,共保两国安宁。”
魏安厘王脸色阴沉,静静沉思。他的目光在众大臣脸上一一扫过,看到的是不甘、愤怒与期待。良久,他缓缓挺直腰背,神色稍显坚定,开口道:“须贾所言,切中要害,本王意已决,便依须贾之计行事。众爱卿,此事关乎魏国存亡,不容有失,速去筹备增兵与出使赵国事宜,不得有误!”
大臣们先是一愣,继而纷纷躬身领命。虽说仍有部分武将心有不甘,可君命难违,也只能咽下话语,随着众人躬身告退。
咸阳宫中,秦王嬴政端坐于大殿之上,兴奋的说道:“诸位,前方战报传来,我大秦已成功攻下卷城,此乃重大胜利。”
隗状上前一步,抱拳行礼,声音洪亮:“恭喜秦王!此次胜利,全赖我大秦将士奋勇拼杀。听闻蒙恬与麃公两位将军配合默契,依计行事,才能一举拿下卷城。”
王绾微微点头,接口道:“隗状大人所言极是。尤其是那王守恒,献上的佯装攻赵、突袭卷城之计,实在精妙。他洞察敌军心思,巧妙布局,让我军占尽先机,堪称大功一件。”
昌平君芈启目光闪烁,上前拱手:“大王,王守恒此计不仅展现非凡智谋,更说明我大秦人才辈出。依臣之见,当对其予以重赏,一来激励王守恒继续为大秦效力,二来也可让军中将士知晓,只要有才能、立战功,必不会被埋没。”
吕不韦缓缓站起,他的目光深邃,声音沉稳有力:“昌平君所言甚是。王守恒此计不仅为我大秦立下赫赫战功,更彰显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臣以为,除了重赏之外,更应将其提拔为军中要职,以便其能更好地发挥才智,为大秦的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赵太后微微颔首,她的声音柔和却不失威严:“吕相国所言极是。王守恒此次立下大功,确实应当予以重赏。虽然王守恒并无显赫家族背景,但他的智谋和勇气,正是我大秦所需要的。本宫认为,应当以此为契机,树立一个榜样,让天下人都知道,在我大秦,不论出身,只要有才能、有功绩,都能得到应有的荣耀和地位。”
秦王嬴政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对赵太后话语的赞同:“母后所言甚是。王守恒的功绩,正是我大秦需要的典范。他没有家族的背景,却能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勇气,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这正是我大秦选拔人才的原则——唯才是举。孤将亲自在朝会上表彰王守恒,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秦是一个公平的国度,只要有功于国家,孤绝不会吝啬赏赐。”
大殿之上,群臣再次跪拜,齐声高呼:“太后圣明,秦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