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絶
清絶今天写三首。
清絶跟之前一样哈。
清絶先发原文再发背景。
《长怨门二首》
其一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清絶挺短的。
其二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李白的《长门怨二首》的创作背景如下:
这两首诗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考证,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二载(公元743年)。当时李白四十三岁,在长安待诏翰林。李白通过这两首诗借“长门怨”这一乐府旧题来泛写宫人的愁怨。这两首诗虽然以《长门怨》为题,但并不局限于陈皇后的故事,而是展现了在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人的悲惨景况,揭开了冷酷封建制度的一角。
清絶接下来是《春思》。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新题乐府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 主题与情感:《春思》主要描绘了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诗中表现了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是大唐盛世的顶峰,但同时也是政治黑暗、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李白在这一时期的经历丰富,他曾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进入宫廷成为翰林供奉,但因性格放荡不羁,无法适应宫廷繁文缛节而遭谗言诽谤,被逐出长安。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也使他更加向往自由,他的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个人情感:在创作《春思》这首诗时,李白不仅抒发了自己春天里对故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也对人生哲理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用明媚的春天景色反衬人生中难以避免的痛苦和离别,告诉人们在春风得意的同时,也要时刻准备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挑战,体现了他对人生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综上所述,李白的《春思》不仅是对一位思妇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也是诗人自身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清絶然后是《嘲鲁儒》。
《嘲鲁儒》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李白的《嘲鲁儒》创作背景如下: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末年,李白移居东鲁不久之后,有人认为具体时间可能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李白寓居的地方是瑕丘,即今天的兖州,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非常近,这个地方以出产儒生而闻名。李白来到这里后,接触到了许多当地的儒生,对他们的某些行为和思想表示出了鄙视,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讽刺他们。
唐代是一个思想开放和自由的时代,儒家思想虽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也相当大。李白的思想受到了多种影响,但他所嘲讽的“鲁儒”只是儒生中的一种。自汉代以来,山东的儒学分为齐学和鲁学两派,鲁学更注重古文和章句,而齐学则更注重时事和世用。李白所讽刺的“鲁儒”正是那些不知变通、拘泥于古文的儒生。
李白详情看下篇啊。
李白这篇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