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絶
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醉墨流觞
本书标签: 古代  原创  求收藏     

第十五章《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and《登高丘而望远》上

醉墨流觞

清絶早呀!我来更新了。

清絶题目又不够写了。

清絶完整题目是《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and《登高丘而望远》and《登金陵凤凰台》。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如下:

此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当时李白游历至当涂(唐属江南东道宣州,今为安徽马鞍山市属县)。赵炎,即赵四,是天宝年间当涂县的县尉,与李白关系密切,两人有过多次交往。李白的诗集中还有《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寄当涂赵少府炎》等诗,均是赠给赵炎的作品。

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对一幅山水壁画的传神描叙,再现了画工创造的图景,并表达了观画者的心理活动。诗中不仅赞美了画家的技艺,也展现了诗人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对出世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画中山水的描绘,李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宏伟壮阔一面的感受,以及对个性的赋予。

——————分割线——————

《登高丘而望远》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李白的《登高丘而望远》创作背景如下:

这首诗应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当时李白南游吴越。那时唐玄宗沉溺于佛道,追求神仙和长生不老,多有穷兵黩武、荒淫误国的行为。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引发对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仙山琼阁等传说的怀疑,嘲笑秦始皇、汉武帝求仙的愚蠢行为,有托古讽今之意。

——————分割线——————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的创作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 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此诗一说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李白因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 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另一说法是李白在流放夜郎后遇赦返回时所作。

• 与崔颢《黄鹤楼》争胜之作:也有人称这首诗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后,因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而作《登金陵凤凰台》以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这些背景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来理解李白创作这首诗的动机和心境。无论是因为政治失意而抒发愁绪,还是为了与崔颢的诗作一较高下,这首诗都展现了李白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现实的清醒思考。

清絶下篇见了宝宝。

上一章 第十四章《春夜洛城闻笛》and《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2) 醉墨流觞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六章《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and《登高丘而望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