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早朝,金色的阳光如往常一般,透过宫殿那高大巍峨的窗户,洋洋洒洒地铺洒在光洁如镜的地面上,反射出璀璨的光芒。然而,这明媚的阳光,却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所阻挡,丝毫未能驱散朝堂之上那如铅般凝重的气氛。
几位皇子暗中勾结的一群奸臣,如同蛰伏在黑暗深处的毒蛇,平日里隐藏得极为巧妙,此刻,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贪婪与野心,开始在皇帝面前对镇国公展开了弹劾。
为首的乃是吏部侍郎王大人,此人素日里便精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此次被大皇子以权势利益拉拢,心甘情愿地充当起了先锋。
只见他神色严肃,迈着刻意沉稳的步伐向前踏出一步,身姿一躬,拱手作揖,脸上恰到好处地装出一副痛心疾首、忧国忧民的模样,声音中带着几分刻意的颤抖,说道:“陛下,臣斗胆有要事启奏。近日,臣听闻诸多关于镇国公的传言,实乃令臣痛心疾首,寝食难安啊!如今镇国公手握重兵,却全然不顾陛下的信任与国家的安宁,心怀不轨,竟有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的迹象啊!”
此言一出,恰似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大臣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一道道目光在殿中交汇,或惊讶,或疑惑,或幸灾乐祸。其他几位早已与王大人串通一气的奸臣,也纷纷不失时机地附和起来。
户部尚书李大人,挺着圆滚滚的肚子,脸上堆满了看似义愤填膺的表情,赶忙跟着说道:“陛下,臣亦有所耳闻。
近日,有可靠消息传来,镇国公私下里与一些江湖势力来往极为密切,行径甚是可疑,恐怕怀有不轨之心,对我朝江山社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啊!”
他们那一张张巧舌如簧的嘴,仿佛被赋予了颠倒乾坤的魔力,能够轻而易举地将黑的说成白的,把镇国公描绘成一个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的叛国之徒。每一句话都如同利箭,直直地射向镇国公,试图在皇帝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
皇帝高高地坐在龙椅之上,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沉重的皇冠,本应是威严无比的形象,此刻却面色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静静地听着这些弹劾之词,眉头渐渐紧锁,仿佛两座纠结在一起的山峰,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与挣扎。
他对镇国公的为人,本是有着几分深刻了解的。镇国公自年轻时便追随先帝,那是一段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岁月。在边疆的战场上,黄沙漫天,喊杀声震耳欲聋,镇国公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队伍的最前列,带领着将士们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为了国家的疆土完整,为了百姓的安宁生活,他历经无数次的生死考验,身上的伤疤便是他赫赫战功的见证。他的忠心耿耿,皇帝也曾真真切切地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然而,如今这众多大臣联名弹劾,且每个人都言辞凿凿,说得有板有眼,仿佛那便是确凿无疑的事实。这让皇帝心中不禁泛起层层疑虑的涟漪。皇帝在心中暗自思忖:“镇国公手握重兵,若他真的有谋反之心,那朕的江山社稷岂不是如同累卵,危在旦夕?可若这一切都只是奸人的诬陷,朕若轻易听信,又怎能对得起镇国公多年来的忠心耿耿,又怎能不寒了天下忠臣良将的心?” 在这两难的境地中,皇帝仿佛陷入了一片迷雾之中,左右为难,内心陷入了深深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