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快穿之绝嗣男主宠爱她
本书标签: 穿越 

为质晋王世子与质子公主(79)

快穿之绝嗣男主宠爱她

姜国的初雪比祁国来得要晚一些,刘婵玥收到太傅传来的消息,披上厚厚的狐裘前去万寿宫,直到步入殿内再将狐裘解开交给孟清秋。

“儿臣给母后请安。”

“起来吧,下着雪,何必还过来请安呢。”

刘婵玥直起身,环视了一圈殿内的几位大臣。“不知几位大人都在,婵玥冒昧前来,打扰诸位商谈国事了。”

叶丞相转身向刘婵玥行礼:“不过是商讨些早朝时未定的小事,长公主言重了。”

“今日天冷,皇姐怎么穿的如此单薄素净?一路过来应该冻坏了吧,先坐下歇歇,喝口热茶。”

“今日除了向母后请安,婵玥还有一事奏请,还望母后和陛下恩准。”

“何事?”太后问道。

“当年父皇刚刚驾崩,儿臣便去了祁国,或许是因为先前没有为父皇守孝,自回来之后儿臣便时常梦到父皇,心中也十分愧悔。所以儿臣如今想将这份孝心补上,为父皇守孝三年,也为姜国祝祷祈福。”

此话一出,太后和皇帝的脸色都为之一变,几位朝臣都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叶相率先开口:“长公主有此孝心,先帝想来倍感欣慰。只是三年...未免太久了,到时于长公主婚配而言怕是不利,还望长公主三思。”

闻政适时推波助澜:“是啊,太后本想为长公主在诸位王孙公子中择选一位般配的良婿,可若是等三年以后...”

“婵玥自小有幸受教于太傅,也清楚地记得太傅说过的‘百善孝为先’。身为定国长公主,若为了一己私欲而忘了孝道,传出去岂非让姜国臣民笑话?那他们又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刘婵玥声音不大,但气势却足,连连的反诘令在场的其他人都不敢开口,刘怀远那句没说出口的话,也无奈咽下去。“母后,儿臣在此立下誓言,今后嫁给布衣也好,贩夫走卒也好,总之绝不会嫁仕途之人,若违此誓,天诛地灭,请诸位大人放心。”

“皇姐,使不得啊!”

太后脸色越来越沉,几位大人的面上也不好看,可刘婵玥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们已经没有立场再劝说。

太后说道:“丞相和太傅也是一番好意,何必发这么毒的誓呢。”

“儿臣明白,只是儿臣思念父皇,近日心中越发不安,甚至还将一位乐师错认成了父皇,实在是大不孝,还请母后成全。”

太后眸光一闪,她深知刘婵玥口中的那位乐师是谁,只是没想到这臭丫头居然敢拿这件事威胁她。“既然你心意已决,哀家再行阻拦反倒成了不是,随你去吧。”

“多谢母后,那儿臣便不打扰母后和诸位大人议政了,儿臣告退。”

不出两日,刘婵玥那天的“豪言壮语”就传遍了京城,虽然免不了被议论,但好在暂时不必担心会被匆匆婚配。

看过沈与白之后,刘婵玥和闻政像上次一样,来到茶亭叙话,此时外面一阵银装素裹,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立下这么重的誓言,长公主就不怕日后追悔莫及?”

“管不了日后了,现下我有必须这么做的理由。”

今日的茶依旧放了姜丝,只是茶底换了一种,喝起来有一种特别的醇厚感。刘婵玥低头品茶,有些像是幼时犯了错的模样。

“臣知道长公主是不想接受太后选定的驸马,可臣在暗中也能为长公主择一位贤人君子。如今长公主不仅立下誓言,还许下三年之久的孝期....只怕会因此错失良缘。”

“我明白太傅一片好意,可那日我在殿中所言句句肺腑,不管我愿不愿意,身为一国公主,总该挑起肩上的担子,不能被儿女情长牵绊。再说....若因此错失的缘分,便不是良缘,也没什么可惜的。”

那坚毅的眼神,闻政仿佛看到自己当年的模样。“这个,长公主看看吧。”闻政递过来一张纸,刘婵玥展开一看,竟然是一份名单。“大邺的少君明日便到了,无论此人是何目的,都要提前应对。那日在万寿宫,长公主一番话,可谓是将所有有子嗣的朝臣都得罪了个遍,这几个人是新起之秀,也是清流一派,也许日后长公主会派上用场。”

刘婵玥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先前说的...太傅愿意帮我?!”闻政自顾自地倒了一杯茶饮下,见他不答,刘婵玥继续追问:“那太傅先前为何不承认?”

“多年不见,臣也不知道长公主心性,自然要再观察一番。”

“这么说,先前太傅让我绕路回朝,也是这个用意吧。”

这次闻政没有再否认:“臣原本的想法只是想让长公主多见识见识,没想到长公主能做的如此周全,实在超乎臣的想象。”

“所以后来太傅故意安排了赵大人来帮我?”

“臣只是送了个人过去,具体如何用还是长公主自己的本事。”

提起赵雍,刘婵玥忍不住多说两句:“不过赵大人此人虽然桀骜,但也是真心为民着想,若日后能磨一磨性子,便可堪大用。”

“嗯,臣也是这么想的。”

“只不过...”

“不过什么?”

“赵大人对太傅...好像有很大的敌意,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这个臣也不知,不过,他如今既然愿意支持长公主,那便是好事,无需计较其他。”闻政一副不在乎外人看法的模样,轻描淡写地将此事带过,继续和她探讨政事:“眼下有了这十万头牛羊,灾民大约可以安然度过这个冬日了,可灾情年年有,姜国不能每年都等着人救济,长公主可有何看法?”

“此乃民生大计,太傅是要问我的意见吗?”

“就当是闲谈,长公主只管说。”

“若想灾年无虞,自然是国库充盈,再无钱粮短缺之隐患。可这个愿景,不是一两日就能达到的,需要开源节流。但若是节流...太傅觉得眼下行得通吗?”

姜国近年来虽然国力渐长,但同时也大兴土木,官吏很多,每年单单是这些支出便能消耗大半赋税。可若是削减这些,无异于刮骨疗伤,大部分朝臣都不会同意,闻政又岂会不明白。

“那就说说开源。”

“婵玥才疏学浅,有些不成熟的想法,还请太傅借笔墨纸砚一用。”

闻政从远处架子上将东西取来,铺在刘婵玥的面前。只见她挥毫落纸,十分专注,虽然时不时会停下思索一番,但也很快就搁笔了。

洋洋洒洒的一片论述递到对面,闻政放下茶杯仔细看着。“设钱庄?”

“我朝有法:民间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官府就会给百姓放贷,每半年取二分利,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这本是个利民的好法子。可我回来的路上,却发现了有些地方官吏为了彰显自己的政绩,不管百姓是否需要,都强迫他们借贷。甚至还将朝廷所定下的二分利变成了三四分,乃至更多。而多出来的去了哪里,不言而喻。如此,良法也变成了害民之法。”

这是先帝的新政,只是刚刚实行不久,先帝便驾鹤西去,没想到如今新政变成了苛政。

“吏治不清,永无宁日。”

“我记得幼时父皇曾经念过一篇策论,大致是....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中,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症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子孙以偿债者....虽然我不知道这篇策论是谁而写,但我相信,朝中一直以来都是有清正廉明之人存在的。”

刘婵玥不知道这是谁所写,可闻政却知道,且这个人,此时此刻就坐在她的面前。回忆起那时候的自己,一腔孤勇,满怀赤诚,再看如今...孤光渐灭,终究是回不去了。

“这么长的句子,先帝念了一遍,长公主就记住了。可为何那时臣让长公主记的东西,就是念上半个时辰也背不下来?”

刘婵玥一本正经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没想到闻政却突然岔开话题。“....我也不知为何,许是当时震惊于百姓的疾苦吧,所以便一直记在心里。”

方才闻政有些恍惚,无法专心论政,只能先岔开话题,待收敛心神,这才继续开口:“若只是设立钱庄,由民间商贾经营,怕是不足以长久地施行,还是要由官府监管。”

“若是由官府监管,再从钱庄抽取赋税,这样官府和百姓都可得利,也是一举两得。”

“长公主聪慧。”

闻政赞许地点点头,刘婵玥也回之以礼:“太傅教得好。”

“对了,还有些祁国的消息,也许长公主想知道。”

闻政将晋王父子离开京城,以及后来大司徒一家满门抄斩的事情告诉了刘婵玥,她听完,喟然长叹:“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祁国发生了这么多事。”

“祁国时局动荡,以后的几年怕是都不会太平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忌惮姜国,同意让长公主回来。”

谭渊离开一事她早就知晓,只是想到秦南风如今的处境...刘婵玥心中不免为她担心难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如何,都是黎民受苦。”

“雪天路滑,长公主今日便早些回吧。”

“好。”

上一章 为质晋王世子与质子公主(78) 快穿之绝嗣男主宠爱她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为质晋王世子与质子公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