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金桂飘香,苏府的庭院被一层金黄覆盖。苏若曦与柳梦璃在晨光中对坐,品茗谈心。苏若曦手中握着一封书信,那是来自朝廷的科举通知。
“梦璃,今年的科举允许女子参加,我想去试试。”苏若曦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坚定。
柳梦璃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颤,她抬头望向苏若曦,眼中闪过一丝担忧:“若曦,科举之路充满荆棘,且女子参赛,定会引人非议。”
苏若曦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随风飘落的枫叶:“梦璃,我知道前路不易,但若我们女子永远不敢踏出这一步,又如何能在这世上拥有一席之地?”
柳梦璃放下茶杯,起身走到苏若曦身后,轻轻握住她的手:“若曦,我并非阻止你,只是担心你会因此受委屈。”
苏若曦转身,面对柳梦璃,眼中满是深情:“梦璃,有你在身后支持,我便无所畏惧。”
两人相视而笑,彼此心中都明白,这次科举不仅是苏若曦个人的挑战,更是她们对女子命运的一次抗争。
随着科举日期的临近,苏若曦日夜苦读,柳梦璃则在旁陪伴,为她研墨、整理书简。庭院中的桂花树洒下片片金黄,为她们的奋斗增添了几分诗意。
“梦璃,你看看这道题目。”苏若曦指着书卷上的策论题,轻声说道。
柳梦璃凑近,细细阅读:“问女子是否应参与朝政,此题确是刁钻。”
苏若曦轻笑,提笔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见解:“女子之智,不逊须眉,若得其位,定能大有可为。”
柳梦璃看着苏若曦字字珠玑的回答,眼中满是钦佩:“若曦,你定能高中。”
苏若曦放下笔,握住柳梦璃的手:“梦璃,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感谢你一直在身边。”
科举之日,苏若曦身着男装,头戴方巾,带着柳梦璃的祝福踏入考场。考场内,书生们或凝神思考,或奋笔疾书,气氛紧张。
苏若曦在考卷上挥毫泼墨,将自己对女子参与朝政的见解尽情阐述。她以历史上的女杰为例,论证女子的智慧与才能,字里行间透着自信与坚定。
数日后,放榜之日来临。苏若曦与柳梦璃一同前往城中心的榜前。人群熙熙攘攘,大家都在焦急地寻找自己的名字。
“若曦,快看!”柳梦璃突然拉住苏若曦的手,指向榜的上方。
苏若曦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只见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位列前三。她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梦璃,我做到了!”苏若曦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柳梦璃眼中闪烁着泪花,她紧紧抱住苏若曦:“若曦,我为你骄傲。”
两人相拥而泣,周围的喧嚣似乎都消失不见,只剩下她们彼此的心跳与欢笑。
随着苏若曦科举中第的消息传开,苏府一时门庭若市。前来道贺的宾客络绎不绝,苏若曦在大厅中应对自如,而柳梦璃则在旁协助。
“苏小姐,此次高中,定能为女子争光。”一位老者捋着胡须说道。
苏若曦裣衽一礼:“多谢老先生夸奖,晚辈定当不负众望。”
柳梦璃在一旁微微一笑,为苏若曦的机智应对感到欣慰。
然而,荣耀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朝中一些保守势力对女子中第极为不满,他们认为女子不应涉足朝堂,开始暗中谋划,试图让苏若曦的科举成绩作废。
“苏若曦以女子之身参加科举,实属荒唐!”朝堂之上,一位大臣愤然说道。
宰相沉吟片刻,目光转向皇帝:“陛下,苏若曦确有真才实学,若因性别废其成绩,恐失天下寒窗之士之心。”
皇帝微微颔首:“爱卿所言极是,苏若曦既已中第,便按规矩任命。”
苏若曦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负责整理典籍。她成为翰林院中唯一的女子,这一消息如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朝堂与民间激起层层波澜。
“若曦,你如今身在翰林院,可要更加小心行事。”柳梦璃在苏若曦就任前,轻声叮嘱。
苏若曦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毅:“梦璃,我明白。我会以实际行动证明女子也能在朝堂上有所作为。”
翰林院中,苏若曦以非凡的学识与严谨的态度赢得了同僚的尊重。她整理的典籍条理清晰,注释详尽,成为后世学者的重要参考。
“苏编修,此典籍经你整理,真是焕然一新。”一位同僚赞叹道。
苏若曦含蓄一笑:“不过是尽我本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若曦在朝堂上的地位逐渐稳固。她不仅以学识服人,更以品德赢得了众人的敬重。
“梦璃,我从未想过,女子也能在朝堂上有一番作为。”苏若曦在一次深夜的对谈中说道。
柳梦璃依偎在她肩头,轻声回应:“若曦,你本就与众不同,定能开创女子之先河。”
两人在月光下相拥,她们的爱情在这充满挑战与荣耀的岁月中愈发深厚。她们知道,尽管前路依旧布满荆棘,但只要心手相牵,便能跨越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