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瑶踏进文化馆,古老的木香萦绕鼻尖,仿佛穿越了时空。
她径直走向柜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埋首于一堆文件之中。
“您好,我是吕瑶,想咨询一下关于文化传承项目的事情。”
老者慢悠悠地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打量着吕瑶。
“文化传承?现在的年轻人也懂这个?”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
“我对咱们市的地方戏曲和民间故事很感兴趣,想做一些整理和推广的工作。”吕瑶热情地解释道。
老者正是文化馆的冯馆长,他扶了扶眼镜,语重心长地说:“小吕啊,你这想法是好的,但文化传承可不是儿戏。你一个年轻人,能懂多少?”
吕瑶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说:“冯馆长,时代在发展,传承也要创新。我虽然年轻,但也有自己的想法。”
“想法?现在的年轻人,想法多着呢,但真正能做成的有几个?”冯馆长摇了摇头,“你说的那些戏曲和故事,现在都没人听了,你费那劲干嘛?”
吕瑶并没有被冯馆长的质疑打击到,她耐心地解释道:“冯馆长,正是因为现在关注的人少了,我们才更要努力传承下去。我们可以结合现代的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现代传播方式?你说的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能传承文化?”冯馆长嗤之以鼻,“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才是正道。”
冯馆长直接拒绝了吕瑶使用文化馆资源的请求,并表示她的传承方式过于激进,不会被大众接受。
吕瑶心中有些沮丧,但她并没有放弃。
“冯馆长,既然您觉得我的方法行不通,那您觉得什么样的传承方式才是正确的呢?” 吕瑶语气诚恳地问道。
冯馆长轻哼一声,正准备开口,突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位身材矮胖,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老冯,我听说有人要搞文化传承?是谁啊,这么有魄力?”
冯馆长指着吕瑶说道:“就是这位小同志。”
中年男子上下打量着吕瑶,眼神中充满了审视。
“年轻人,文化传承可不是闹着玩的……”
“葛师傅!”冯馆长打断了他的话,“这位小同志的想法很…新颖,您要不要也给点意见?”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
葛艺人,是市里有名的民俗老艺人,他走到吕瑶面前,语气严肃地问道:“你想怎么传承?”
吕瑶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
吕瑶眨了眨眼睛,语气诚恳得仿佛小学生求教老师:“冯馆长,您是前辈,经验丰富,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呢?我真的特别想为文化传承做点贡献,您指点指点我呗?” 这突如其来的乖巧让冯馆长愣住了,他推了推眼镜,清了清嗓子,开始长篇大论地讲述他认为正确的传承方式: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能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葛艺人在一旁听着,时不时点头附和,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表情。
吕瑶则认真地做着笔记,还不时地提出一些“小白”问题,比如:“那我们怎么能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些老掉牙的东西呢?” 这个问题让冯馆长和葛艺人同时卡壳了,他们对视一眼,眼神里都写满了:这个问题太难了,臣妾做不到啊!
听完冯馆长的“教诲”,吕瑶毕恭毕敬地表示受益匪浅,然后转头就去找了葛艺人。
“葛师傅,您好,我是吕瑶,我想跟您学习咱们市的地方戏曲和民间故事,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 吕瑶的态度十分谦逊,语气中充满了对老艺人的尊敬。
然而,葛艺人并不买账,他上下打量了吕瑶一番,哼了一声:“学?就凭你?我看你就是一时兴起,过几天就没了新鲜劲儿。现在的年轻人啊,就是没恒心!”
吕瑶没有反驳,反而顺着他的话说:“葛师傅,您说得对,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浮躁,但我真的不一样!我对这些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您就给我个机会吧!” 她双手合十,做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
葛艺人丝毫不为所动,摆了摆手:“不行不行,我可没时间教你,你还是去找别人吧。”
吕瑶依旧没有放弃,她从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些戏曲和故事的资料。
“葛师傅,您看,我做了很多功课,我真的非常认真!您就收我为徒吧!”
葛艺人瞥了一眼笔记本,不屑地笑了笑:“就这?这也叫功课?小姑娘,你还是太嫩了!” 他说完,转身就要走。
“葛师傅!”吕瑶急忙叫住他,“我知道您担心我传承不正宗,但您能不能先告诉我,您到底担心什么呢?”
葛艺人叹了口气,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张泛黄的照片:“几年前,有个年轻人也说要传承,结果呢?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改得面目全非!说是创新,结果搞得不伦不类!我怕你也是这样!”
吕瑶顺着他的手指看去,照片上是一个戏曲表演的场景,服装和妆容确实有些……
言难尽。
“葛师傅,您放心,我绝对不会乱改!我理解您的担忧,创新不是乱搞,我会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编。” 她顿了顿,又加了一句,“您看,我连冯馆长的‘指导’都虚心接受了,还能乱来吗?” 这句话成功地戳中了葛艺人的笑点,他嘴角微微上扬,语气也缓和了不少:“你这丫头,还挺机灵的。”
得到葛艺人的初步认可后,吕瑶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她的文化传承计划。
她在村里四处张贴海报,宣传即将举办的文化传承活动,邀请村民们一起参与。
“呦,这不是吕知青吗?又在搞什么新花样呢?” 娄大叔扛着锄头,一脸不屑地看着吕瑶贴海报。
“现在正是农忙时节,不好好干活,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有什么用?”
吕瑶笑眯眯地回道:“娄大叔,这可不是虚头巴脑的东西,这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您不想让子孙后代也了解一下吗?”
“了解?了解那些老掉牙的东西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 娄大叔翻了个白眼,“现在的年轻人啊,就是不务正业!”
“娄大叔,您这话就不对了,” 吕瑶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这文化传承啊,就跟种地一样,得先播种,才能有收获。现在不播种,以后哪来的果实呢?”
“歪理!我看你就是闲得慌!” 娄大叔哼了一声,转身就走。
吕瑶也不恼,继续她的宣传工作。
晚上,吕瑶回到知青点,从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线装书。
借着昏黄的煤油灯,她翻开书页,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各种草药的名称、功效和使用方法。
她轻轻抚摸着书页,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看来,得请我的‘老朋友’们出山了……”
吕瑶回到知青点后,拿出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木盒,轻轻打开,里面却摆放着几本保存完好的古籍。
这些古籍记载着各种戏曲、民间故事、甚至是古代的宣传技巧。
这可不是一般的古籍,而是吕瑶从21世纪“带”过来的,是她从小到大收集的宝贝。
借着昏黄的煤油灯,吕瑶结合古籍上的记载和现代的传播理念,制定了一份详尽的文化传承计划。
她没有大刀阔斧地改革,而是巧妙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融合,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增添了新的活力。
第二天,吕瑶拿着这份计划找到了葛艺人。
葛艺人接过计划书,戴上老花镜,一页一页地仔细翻看着。
起初,他的眉头紧锁,脸上带着一丝怀疑,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逐渐舒展开来,眼神中也流露出惊讶和赞赏。
“你这丫头,还真有两下子!”葛艺人放下计划书,看着吕瑶,眼中充满了赞叹,“这计划既尊重传统,又有所创新,不错不错!”
得到葛艺人的认可,吕瑶心中一喜,但这仅仅是第一步。
她知道,要真正推动文化传承,还需要更多人的支持。
于是,吕瑶决定先从村里的年轻人入手。
她组织了一场小型演出,将传统的戏曲和民间故事改编成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小品和话剧,并邀请村里的年轻人观看。
演出结束后,她又组织了一场座谈会,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谈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建议。
“吕知青,你这戏改得不错啊,比以前那些老戏好看多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兴奋地说道。
“是啊,以前那些戏曲,我们都听不懂,现在这样改编一下,我们也喜欢看了!”另一个姑娘也附和道。
看到年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吕瑶心中充满了希望。
她知道,只要方法得当,传统文化一样可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然而,就在吕瑶的计划逐渐得到认可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却打破了这平静的局面。
村里突然来了一个工作组,说是要检查文化传承工作,而带队的人,竟然是……
“吕瑶,没想到吧,我们又见面了。” 一个尖酸刻薄的声音传来。
吕瑶抬头一看,来人竟然是之前和她有过节的赵红梅,此刻她正一脸得意地看着吕瑶,眼中充满了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