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因是有人私下急报,庆王封地内的每年收入有七成据为己有,只有三成上交国库,心存不轨之心。不过,这事可大可小,毕竟有皇后在后宫周旋,哪怕报给皇帝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结果。
宋墨把这事禀告给他时,扶光还筹算着找个恰当的时机把这事报给老皇帝,好狠狠打击庆王一派,让其再起不能呢。
可庆王和皇后不知是个什么想法,似乎是发现走露了消息,可能还有扶光发现良种这事刺激的缘故,什么都没打探清楚就起兵造反了。
之后的事态发展顺理成章,定国公和宋墨带头平乱,庆王被押解入宫,万皇后也被打入冷宫,赐鸠酒了断。
也是这时候,扶光才知道老皇帝身体病重也是有原因的,是皇后在他喝的补药中掺杂了毒药,因而才病情反复,见不得好。说不准这次突如其来的造反,就是皇后隐隐察觉到了皇帝的怀疑,怕东窗事发才匆匆起事。
听说,皇后死前,皇帝似乎还去冷宫看了她一趟。不知两人交谈了些什么,老皇帝出来时的脚步都透着踉跄,神情也不好看。
又过了一个月,便禅位给了太子。解了身体的毒后,便安心当了个不问世事的太上皇,私下里总会微服去找蒋梅荪一脸怀念的追忆往昔。
太子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传统的大赦天下,而是免平民三年劳役,并大刀阔斧的进行体制改革,还任用了我朝第一位女官——窦昭,怕底下人不服使绊子,还是直接空降的户部左侍郎,刚好填了之前的空缺。
太子殿下雷厉风行,群臣却不解又惊怒。
一时间,各种批评指责的奏折如雪花奔涌而来。见新皇视若无睹,跟没看到似的,那群古板的臣子讨论着讨论着,便找到了太上皇头上。
太上皇在那条旨意刚出来时便劝过太子,可太子却只是两手一摊,半是无赖的滚刀肉样,
“可是父皇,如今朝堂上乌烟瘴气的,儿臣也无人可用啊!科举再行自是可以,可也要等几个月,那么多事情压下来,儿臣也该培养一些自己的人手吧。”
“更何况,窦四小姐有才有德,并非世俗意义上的淑德女子。从她之前在真州能将生意做大就可以知道,她确实很会赚钱。”
“儿臣这次任用她为官,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周易》曾说,‘日新之谓盛德’,儿臣并不认为任用女子有何不对,哪怕之后真出了事,史书那里也只会记儿臣一笔罢了。是非功过,皆由后人评说,儿臣从来不惧。”
沉默。
良久的沉默。
太上皇颤颤巍巍着起身,屏退了身旁太监殷切搀扶的动作。看着他,只是看着他,唇瓣翕动,耳边好似海浪声起,模糊的记忆骤然涌上脑海,令他不自觉有了些许的感同身受。
片刻后,他说,“放手去做吧。”
是对此时意气风发的太子说的。
更是对年少时那个赤红衣袍,壮志勃勃想要和蒋梅荪一起改变朝堂,改变天下的自己说的。
...
于是,前来告状的诸臣还没进宫门就发现,太上皇他压根就闭门不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