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墨渊与苏锦儿自西域凯旋后,本以为可稍作休憩,共叙温情。然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波谲云诡。
当今圣上对君墨渊在西域的赫赫战功自是褒奖有加,于朝堂之上盛赞其英勇睿智,保国安民之功绩。君墨渊谦逊拜谢,只道是众将士齐心效命,苏锦儿后方支援得力,方得此胜。苏锦儿站于朝堂一侧,望着君墨渊,心中满是自豪,然亦隐隐有忧。她深知,功高震主之嫌犹如暗影,悄然笼罩。
退朝之后,君墨渊与苏锦儿并肩漫步于御花园中。苏锦儿轻声道:“墨渊,此次战功虽著,然君之威望亦盛,恐招人妒恨,朝堂之上,君需多加小心。”君墨渊微微苦笑:“锦儿,我又何尝不知。只是为国尽忠,职责所在,岂能因惧猜忌而退缩。”苏锦儿微微摇头:“我并非劝君退缩,只是望君行事更为周全。”君墨渊紧握住她的手:“有锦儿在侧,我心亦安。且我相信圣上英明,当不会轻易被奸佞所惑。”
然未过多久,弹劾君墨渊之声渐起。有御史称其在西域之战中,用兵过甚,致使生灵涂炭,又言其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君墨渊闻之,心中愤懑,欲上朝自辩。苏锦儿拦住他,冷静道:“君此时前去,恐中了奸人圈套。他们蓄意寻衅,必是有所准备,君当沉住气,待查明真相,再做计较。”君墨渊强抑怒火,点头称是。
苏锦儿暗中派人调查弹劾之事,发现背后竟是朝中几位重臣与西域诸国余孽勾结,妄图扳倒君墨渊,以谋私利。她将此事告知君墨渊,君墨渊怒道:“此等奸佞,竟敢祸乱朝堂,陷我于不义。”苏锦儿沉思片刻,道:“君且莫急,我们可先将证据收集完备,再呈于圣上,方可一击即中。”
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苏锦儿遭遇诸多危险。有刺客夜袭慈善堂,欲抢夺证据。苏锦儿镇定自若,指挥众人抵御。她心中暗自思忖:“这些人如此不择手段,可见其心虚。我定不能让他们得逞,墨渊之清白,关乎家国安宁。”幸得君墨渊及时赶到,击退刺客。君墨渊看着苏锦儿,心疼道:“锦儿,是我连累了你。若你因此有何不测,我万死莫赎。”苏锦儿嗔怪道:“此时说这些作甚。你我同担风雨,此乃我之自愿。”
待证据确凿,君墨渊与苏锦儿择一良辰,入宫面圣。君墨渊呈上证据,详述真相:“圣上,臣一心为国,绝无贰心。此乃奸人陷害之证,请圣上明察。”圣上接过证据,细细查看,面色渐沉。苏锦儿亦在旁进言:“陛下,君将军忠心耿耿,于西域之战,舍生忘死。若被奸人得逞,恐寒了将士们之心,亦有损陛下圣明。”
圣上沉思良久,终下旨严惩勾结外敌、诬陷忠良之臣,并重申对君墨渊之信任。君墨渊与苏锦儿拜谢圣恩。出得宫来,君墨渊长舒一口气:“锦儿,多亏有你。若不是你聪慧果敢,此事恐难善了。”苏锦儿微笑道:“君之清白得以保全,便是最好之事。此后,我们更当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
然经此一役,君墨渊与苏锦儿亦意识到,朝堂之安稳,百姓之福祉,不能仅靠君一人征战,亦需从根本上治理。于是,君墨渊上书圣上,提议兴修水利,开垦荒田,以富国强民。苏锦儿则于慈善堂增设医馆、学堂,免费为贫苦百姓治病、授学。
在兴修水利之事上,君墨渊亲赴各地勘察。他见百姓生活困苦,因水患而流离失所,心中甚是悲悯。他与工匠们商讨治水之策,日夜操劳。苏锦儿亦时常前来探望,带来物资与关怀。她对君墨渊说:“君为百姓如此费心,定能功在千秋。我于京城,亦会全力操持慈善之事,让更多百姓受益。”君墨渊望着她,眼中满是深情:“锦儿,你我虽身处不同之地,然所行之事,皆为苍生。待水利兴成,必是一番新景象。”
在学堂之中,苏锦儿亲自授课,教导孩童读书识字、为人之道。她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面容,心中满是希望:“孩子们,你们是家国之未来,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才。”而君墨渊在水利工地上,指挥若定,看着河道逐渐疏通,良田得以灌溉,心中亦满是欣慰:“如此,百姓可安居乐业,我亦无愧于君之职责。”
一日,君墨渊自外地归来,与苏锦儿相聚于慈善堂。苏锦儿为他斟茶,君墨渊握住她的手,感慨道:“锦儿,经历这诸多风雨,我才愈发明白,你于我之重要。无论是战场杀敌,还是朝堂纷争,亦或是为百姓谋福,有你相伴,方觉此生无憾。”苏锦儿脸颊微红,轻声道:“君之心意,我亦知晓。你我相伴,定能走过更多风雨,看遍世间繁华,为这天下,尽我们所能。”
此后,君墨渊与苏锦儿继续在他们的道路上前行,君墨渊守护家国安宁,苏锦儿关怀百姓疾苦,他们的爱情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周围的一切,亦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正义、爱情与家国梦想而努力奋斗,岁月悠悠,而他们的故事,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