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云间传说
当我的意识体化作虚无,歌者唱起了终焉之歌。
“亡者的灵魂啊,在这狭隘的世界里,探寻那无法展开的画卷。”
歌喉那般嘹亮,在整个空间中回荡。
“翻卷的衣袖,镶金边,圣女的额头,戴花冠。”
放眼望去,声波仿佛化作实体,引的蜡烛熄灭。
“长夜路静谧,如白驹过隙,三言复两语,终不见黎明。”
日薄西山,万物染上金色的余晖。
“虫儿飞,云儿游,月下饮酒解千愁!”歌者抚须大笑,“谁道这世间万物本无情?此般喝酒弹唱,快哉!”
月色渐冷,歌者的声音在云野下更加有力,如激昂慷慨的烈风,又如振翅有力的雄鹰,直至黎明。
传说中的故事,笔者在此无法轻易赘述,只得从头说起,只是啊,在这茫茫沧海一粟,笔者空有一身气力又如何,不过是草草度日,而所谓的传说啊,也将在黄沙满天的世界里被逐渐掩埋遗忘。
整个世界又有着什么别样的故事呢?
恐怕这一切永远无法局限于一个世界或是一个宇宙中。
展开来看,那数个浩瀚宇宙中。
却难寻安宁。
接下来要讲的故事,是笔者下定决心写下的,无论如何,这篇文章都会一直留存下去,既然如此,我就叫它《宇宙启示录》吧,虽然这么听起来有些太过浮夸,可我想说,从来不要小看了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啊,哪怕是一个毫不起眼的人,也能在这浩瀚的宇宙中留下些什么,所以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现在啊,我已然是这个宇宙中最后一名存在的人类,飞船在太空中漫无边际的漂流下去。
谁会看到这部《宇宙启示录》呢?恐怕已经不重要了吧。
我书写着,我歌唱着,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1019号宇宙时间线—公元2620年)
大学毕业后的秋天,我转入军事学院特殊战略情报处理研究所,静下心来从事自己擅长的理论工作,大学期间,我便在理论模型层面展现出过人的天赋,虽然实验课总是一塌糊涂,但好在因为理论课程足够优秀,才勉强进入了研究所,这里的资源足够让我对于自己的理论体系进行更高层次的设计,我也有足够的空间静下心来进行研究,之所以是军事学院,是因为2619年的一个灾变,紧接着恐怖言论一发不可收拾,各国政府达成共识,成立对敌联合国,所有国家出资大力打造星舰,基本将百分之九十的资源投入运转,只在短短两年间打造出千艘星舰,并搭载核聚变引擎。
而我所进行的科研,便是平行世界的研究,准确来讲,最初是为了研究那些星舰从那里出现,而在之后的实验中,打开的拓扑领域让所有科研学者大为震撼,重心也由“这个宇宙里有什么”变成了“这个宇宙外有什么”。
总而言之,随着对于平行世界的探索,在这个宇宙之外究竟还有什么,成为了当下人们最好奇的事情。
我在泽渡教授的研究室工作,他的计算机主要是解析量子物理,因此需要我们能够懂得深奥的程序语言,而我从很小的时候便对这方面感兴趣,在日后的学习中也丝毫没有衰减,所以我也很快成为了泽渡教授手下最得力的干将。
某天,我跟另外两名研究生坐在液晶屏幕前,三人都以看不清的速度在键盘上敲击,我用数据线将自己的私用键盘连接到计算机上,这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快我的工作。
在我们的屏幕后方,有一面巨大的玻璃墙,墙体后便是这个实验室的中枢系统,那里完全与外界隔绝,仪器的主体是一个巨大的球形,上方有一根如同树杈一般延伸的天线,只是天线最细的部分也需要一个人才能环抱住。
那些枝干状的部分是接收信的天线,而中间的球体是信息处理中心。
我身后站着泽渡教授,还有另外三名身穿军装的人。
“你们按照往常的方法继续进行,不用介意我们。”
“第一阶段结束,开始尝试链接。”
“是。”我和那两名研究生回答道,“指向性程度相比以前高出十五个百分点,已通过过滤区域。”
“很好。”泽渡教授拍了拍手,“青川,可要好好考虑算法。”
“明白。”我快速敲击键盘,将已经烂熟于心的算法公式输入进去。
警报声响起,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捕捉到了!”我提高音调,仔细盯着屏幕上的内容,“XA,ZC方向出现分歧宇宙空间,一共有四个。”
一直静止的监视器图表出现四条曲线不停浮动。
“厉害厉害,一下找到了很多。”泽渡教授又回归了双手背后的姿势,“这次一定要连上。”
“开始进行第三阶段。”我旁边的研究生说道。
“青川最接近平行宇宙,还有一千二百个垓单位,九百,六百……”
警报器再次响起的时候,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连上了!”我忍不住喊出声来,顾不得放松酸痛的手指,便开始继续在键盘上敲击,“维持这个状态,尝试进行空间转换!”
图表中的曲线由四条变为一条,随后变成有棱有角的折线。
“不行。”
我们三人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链接不稳定,无法进行持续的拓扑转换。”
“暴露反应逐渐衰退,已经无法继续维持原有连接状态。”
“失败了。”我靠在椅背上,揉着发酸的指关节。
“波动系数下降,分歧宇宙消失,本次实验成功完成半径零点七毫米的拓扑转换。”
一片沉默中,泽渡教授的声音在实验室中显得格外清晰。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