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号宇宙时间线—2418年)
最初发现母世界舰队的踪迹时,它们正位于柯伊伯带的冥王星附近,巨大的母舰在巡航者监视器传回的图片中格外震撼,此刻的母舰下方正是冥王星,一根巨大的管道径直刺入冥王星表面,正将其表面由氮和甲烷组成的冰层吸入舰内。
此刻的冥王星正处于远日点,距离地球大约39.553个天文单位,图片传回地球时,引起政府的极大轩然,三种对于人类未来的计划也随之出现。
千星计划,是最初极具权威的计划,旨在建设千艘能够跨星际的飞船,以确保部分人类可以幸存,但这个计划在问世不久后便被舆论所压抑,谁留谁走的问题成为了人类之间关系破碎的导火索,为此政府出面,推翻了这一计划。
在千星计划的初期,更有甚者认为应该与母世界进行谈判,但绝大多数人认为应当避免主动与母世界接触,所以这个计划还未成立就被扼杀在了摇篮中。
与千星计划相对的,便是受更多人接受的反击计划,以人类现在的科技,能够在短时间内制造大量小型舰船,内部不配有生态循环系统,将所有重心放在对其武器的研制和搭载,在短短两周时间里,次声波炮弹,等离子弹丸等各种能够用于太空作战的武器接连问世,各国紧急招收和培训能够驾驶星舰的人才,在地球轨道上排列出近两千艘星舰,而这才只用去了两个月的时间。
在此期间,母世界舰队一直以缓慢的速度前进,目前已抵达土卫五附近。
最后一个便是藏匿计划,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地球旧时期的核掩体工程,最初计划位于火星和水星上建立地下基站,但因为工程进展十分困难而最终遭到荒废,地球上最初建立的五个地下掩体也遭到了废除。
最初的战争爆发在火星轨道,作为人类所拥有的主场优势在一开始让母世界吃了不少苦头,等离子弹丸无时无刻不在黑暗的宇宙中闪烁,无数道核聚变引擎燃烧后留下的淡绿色光辉从地球一直延伸到火星,火星周围被无数金属碎片包裹,对立的局面一直持续了十五年之久,在此期间人类的科技得到了质的飞跃,接连加入战斗的星舰已经拥有了跨恒星追击的能力,同时因为母世界母舰一直无法补给能源,它们一退再退,将战线拉开到整个太阳系,但依旧无法改变其溃败的局势,人类仿佛就要取得太阳系保卫战的胜利。
势头的转变就在一夜之间。
母世界掌握的科技在一瞬之间击溃了人类舰队的主力,除从未见过的引力武器外,母世界同时掌握了人类所研制的次声波武器,所有遭到次声波导弹攻击的星舰都以十分完好的样貌保留在宇宙中,看起来是一艘再正常不过飞船,但飞船内部的人死相极为凄惨,骨肉被压得几乎没有厚度,鲜血喷洒在整个船舱中,以很夸张的势头绽放着。
比起这种死法,更多人死于等离子弹丸击穿飞船后上万度的高温以及引力武器的挤压中。
此刻才意识到。
能够主动来到太阳系,其科技与实力怎么可能与我们持平。
在战争爆发的第53年,时人类最接近母世界真相的时候。
(1015号宇宙人类称其为“母世界”,其原因有二,第一,其科技与1015号宇宙人类较为相似,同时具有十分强悍的学习能力,第二,其科技水平均在1015号宇宙人类之上,笔者查询过大量文献资料,认为以一个文明的军事实力评价其整体水平是不科学的说法,以下文献均可证明母世界综合实力。
其一,母世界于2300年便以掌握跨星际穿越,其二,母世界对于平行宇宙的研究与元宇宙最为接近,是最有潜力探寻元宇宙真相的文明,其三,母世界原星系是极具危险的宇宙二级环境,能够以此为起点发展的,除歌者宇宙外便再无范例,其四,母世界跨宇宙航行次数高达13次,是可供查阅的资料中最为庞大的数值,其五,母世界已掌握曲率引擎科技,能够进行长期时间跨越,并创造过大规模的低光速领域。——《宇宙启示录》记载)
能够一举击溃母世界的机会是因为太阳风暴,G4等级的太阳风暴一共持续了三天,几乎造成母世界舰队集体瘫痪,同时地球受太阳磁场影响,造成各地灾难爆发,无数人死于自然灾害中。
两艘母世界舰船误入地球轨道,其中一艘因磁场缘故闯入地球大气层,当政府派出搜查队时,该星舰已坠毁在北冰洋一带。
人类未在舰船内发现任何母世界生命体的存在,但发现其重要科技之一,能够进行冬眠的人类生态舱,这便是日后能够进行跨星际旅行的最佳方案。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间,人类一直将母世界舰队赶到了天王星附近,这也是人类在这两百年间的最后一次胜利。
随着曲率引擎驱动的母世界舰队投入战斗,人类在战争中便再也讨不到好处。
战争的第103年,人类将核武投入战争,但因为宇宙的真空环境,效果并不理想,连核武当量的十分之一威力都无法发挥出来,不过上天还是眷顾了人类一次,G3级别的太阳风暴将即将突破封锁线的母世界舰队又一次逼了回去,漫长的对峙时期又开始了。
(直到政府宣布重启藏匿计划,1015号宇宙的人类才算正式失败,其抵抗母世界文明201年,歼灭母世界舰船1300艘,是反抗母世界的文明中取得成果最多,持续时间最久的文明——《宇宙启示录》记载)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