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动乱之后,北离朝堂秩序再次恢复正轨,此时朝中局势比起太安帝时期早已是大换血。
萧若瑾还没来得及享受权力带来的喜悦,就发现眼下的情况有些不对。
明明他才是皇帝,朝中势力却很明显的被分为三份。
一份自然是完全属于他这个皇帝的拥趸,一份是琅琊王的追随者,还有一份是没有立场,上一次夺嫡时置身事外的朝臣。
按理说这第三份人员,最后会顺应局势向新帝靠拢以求提拔,可他们在向萧若瑾靠拢后,私下里显然还有小动作。
萧若风原以为他们还没有放弃琅琊王,想要暗中撺掇萧若风谋逆,可深入调查后他窥见了他们的目的。
自己这个新帝才刚登基,这些人就已经在物色下一任皇帝的人选。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皇后养着的三个孩子其中,有一人会成为下一任皇帝。
他们也没猜错,萧若瑾的确已经开始培养继承人,他放萧羽亲近琅琊军,为的就是继承萧若风手中势力,最后归拢与他这一脉。
可他自己选和朝臣暗中站队还是有区别的,更何况萧若瑾正值盛年,才刚开始享受到了权力的滋味,如何能忍手底下的人开始物色下一任皇帝?
自影宗势力如风吹烈火般燃起之后,就连一些跟随萧若瑾多年的心腹也开始暗中站队皇子,接触各位后妃势力。
至明德三年,明德帝萧若瑾有九子。
可只单单皇后一脉,就手握三个嫡子,且个个都是从小天资聪颖之辈,将其他皇子都压到了泥地里。
作为一个皇帝,萧若瑾自然不能放任这种情况下去,帝王都讲究平衡之术,哪怕他再宠爱皇后,也是大局为先。
帝王最擅长的就是相互制衡,皇后养的三个孩子都很得萧若瑾欢心,他做不到冷落他们,便只能扶持起另外的皇子与他们相互制衡。
首选当然是大皇子萧永,在经过一个月的潜移默化后,萧永以为父皇终于看到自己的优点了,心中燃起雄心壮志。
可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却打破了他的踌躇满志,萧若瑾忽然重病不能起身,太医院束手无策,无法得出病因。
如此混乱了几日,琅琊王出面稳定住朝堂纷乱,国师齐天尘亲自出手为其诊治,因此散去大半修为,最后将萧若瑾的病情稳定住。
萧若瑾醒了,可再睁眼时天都塌了,他下半生只能被困于轮椅之上,靠一口汤药续命,再也不能劳心费神。
这意味着他不能再为国事操心,才到手三年的至高权柄只能分给他人,并且他对此无能为力。
他不甘心,还想垂死挣扎,可以往轻松批阅一堆的折子才拿起往下看了不到一半,就已经耗费了他的所有心力,头晕气短。
确实不能劳心,可难道就要这样放权吗?
在萧若瑾犹豫之际,萧永坐不住了,若这样继续拖下去,最后得利的将会是皇后。
萧永与其母容妃策反了一部分禁军要造反,打算与将军典叶一同里应外合逼宫,让萧若瑾传位于大皇子萧永。
如今的皇子都还未长成,唯有萧永算是萧若瑾的儿子中最适合继位之人。
对他们的反应阿念早有预料,一行匆忙之下被集结起来的叛贼并不难收拾,还未打到平清殿就被苏昌河带兵拦下。
彼时恰逢南决边境生乱,在明德帝暂时脱离生命危险后,琅琊王匆匆被迫领兵出征。
日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