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困难也接踵而至。
在拍摄一组展现传统书法社团传承的镜头时,原本联系好的书法大师因突发身体状况无法前来,这让整个拍摄计划陷入僵局
叶晓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拍摄场地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这可怎么办?这位大师的书法造诣深厚,他的镜头对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先别慌,我们可以在学校的书法老师和学生中找找看,有没有书法水平较高且能理解我们拍摄意图的人来替代。”肖风冷静的说。
于是,大家开始在校园里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人选。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位资深的书法老师和一位极具天赋的书法社团学生。他们在镜头前挥毫泼墨,虽然与原定的大师风格略有不同,但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韵味,为纪录片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拍摄校园古老建筑与现代建筑对比的场景时,天气突变,原本晴朗的天空变得阴沉沉的,还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使得拍摄光线大打折扣,拍摄出来的画面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
“这天气真是太不给力了,这样的光线拍出来的画面会显得很压抑,完全体现不出我们想要的对比效果。”冷印风看着阴沉的天空,无奈的说。
陆子芸灵机一动,说道:“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天气,改变一下拍摄思路。把原本的对比主题深化一下,加入时间和环境变化对校园建筑影响的元素,通过光影和色调的后期处理,让画面更有故事性。”
大家听了陆子芸的建议后,重新调整拍摄方案。在雨中,他们捕捉到了古老建筑在雨水冲刷下更显沧桑厚重,现代建筑在雨中则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科技感与清冷感的画面。
随着拍摄的深入,后期制作的压力也逐渐显现。素材的整理和剪辑工作量巨大,而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后期制作并非易事。李云凯主动承担起了更多的剪辑工作,他日夜坐在剪辑室里,对着电脑屏幕仔细筛选素材,眼睛布满血丝。
“李云凯,你别太辛苦了,也要注意身体。”林若兰心疼的为他送去咖啡和点心。
“没事,我想让我们的纪录片能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现在辛苦一点也值得。”李云凯揉了揉眼睛笑着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后期制作逐渐有了眉目。但此时,他们又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资金短缺。为了拍摄一些特殊场景和购买高质量的拍摄设备,前期预算已经超支,而后期制作还需要一些费用来进行特效制作和音乐版权购买。
“我们的钱不够了,这可怎么完成最后的后期制作啊?”夏天看着账目清单忧心忡忡的说。
胡夏拍了拍夏天的肩膀说:“别担心,我们可以向学校申请一些项目资助,同时也可以在校园里开展一些小型的众筹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我们的纪录片,争取他们的支持。”
小组成员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精心制作了众筹宣传海报和视频,向同学们讲述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意义。同学们被他们的热情和执着所打动,纷纷伸出援手,为纪录片的后期制作提供了资金支持。
终于,在经历了重重困难与挑战后,纪录片完成了最后的制作。它像是一颗精心雕琢的明珠,承载着小组成员们的心血与期望,即将在校园文化节上展映,接受全校师生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