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浊河引
本书标签: 古代  权谋 

至纯之爱

浊河引

傅道长自出生起,便觉这世间乏味至极。每日的言语交流在他听来皆是无趣的唠叨,进食果腹也味同嚼蜡,就连那蕴含着古今智慧的书卷,在他眼中亦不过是些无聊的符号堆砌。在这漫长的十六载岁月中,他仿若置身于一片灰暗的迷雾,鲜少窥见世界的斑斓色彩。

  

  于那巍峨的宫廷之内,父皇母后的目光总是追随着二哥与四哥。二哥被委以重任,得以在朝堂之上崭露头角,施展抱负;四哥则备受宠溺,在那富贵温柔乡中肆意欢娱。而他,傅道长,却似那宫墙角落里无人问津的孤影,多余而又黯淡。细细想来,这也怨不得旁人,毕竟他既无惊世骇俗的才华资质,又不擅言辞,拙嘴笨舌的模样自是难以讨人欢心。

  

  然而,命运的轮盘在悄然转动。神至三年,宛如一道曙光穿透云层,那名为兰且泇的女子,带着独特的色彩闯进了他的世界,自此成为他荒芜心田中的一抹亮色,让他在往后余生都对上苍心怀感恩,若不是苍天怜悯垂爱,这寒夜般的人生不知要如何继续。

  

  兰且泇本是尚食局中毫不起眼的一名婢女,每日在烟火缭绕的庖厨间忙碌,生活平淡无奇。只因她偶然间展露的一手精湛的竹叶粥烹制技艺,被晋王的幕僚步遥相中。步遥心思缜密,擅于洞察人心,她不动声色地将兰且泇运作到了肃王府,成为了一名侍奉的婢女。

  

  初入肃王府,兰且泇内心满是惶恐不安。她深知自己除了那煮粥的手艺外,别无所长。但步遥却目光笃定,在她看来,兰且泇的这一技之长已然足够。据她暗中探听得知,肃王幼时曾遭受高热不退的凶险,幸得神后亲自煮制的竹叶粥,才得以退烧康复。于肃王而言,那一碗竹叶粥承载的不仅仅是温暖,更是母爱深沉的象征。步遥深信,即便这份爱曾独独偏向一人,可对于长期处于情感匮乏中的傅道孤而言,这星星点点的温暖余韵,亦足以慰藉其心灵,成为打开他心门的钥匙。

  

  傅道长初次留意到兰且泇,是在她入府的第三日。那是一个看似寻常的午后,王府的庭院中,阳光斑驳地洒在石板路上。他瞧见一个身形瘦弱的女子,竟能轻松提起一石之重的大米,且神色自如,毫无吃力之感。这一幕不禁让他想起四哥新娶的媳妇,同样有着这般令人意想不到的怪力,他心中暗叹,这世间的女子,果真是深藏不露。

  

  此后的日子里,兰且泇宛如一阵活泼的春风,吹散了王府沉积已久的死寂。她那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性子,仿佛有着无尽的活力,让原本静谧得如同坟墓一般的肃王府,渐渐有了生气。她做事风风火火,利落干脆,无论是洒扫庭除,还是下厨烹煮,都带着一种别样的热情。而她亲手烹制的竹叶粥,味道醇厚,那熟悉的滋味,仿若让傅道长重回儿时依偎在母后身旁的温馨时光,每一口都满是眷恋与温情。除此之外,那八宝鸭与芙蓉糕经她之手,亦是美味绝伦,傅道长甚至觉得,尚食局未能让她担任掌膳一职,简直是暴殄天物,犹如明珠蒙尘。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傅道长虽不擅表达那缱绻情意,亦说不出什么甜言蜜语,却在某个静谧的黄昏,望着忙碌的兰且泇,轻声问道:“你可愿为我做一辈子的竹叶粥?”兰且泇闻声,脸颊微红,眼中含笑,轻轻地点了点头。这轻轻一点头,如同在傅道长的心湖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不久之后,傅道长毅然进宫,面见圣上,恳请一道赐婚的旨意。他心意已决,要明媒正娶兰且泇为王妃,而非将她纳为妾室。此消息一出,仿若一颗重磅石子投入平静湖面,顿时掀起轩然大波。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流言蜚语甚嚣尘上,众人皆惊,一个王爷竟要娶一个身份低微的婢女为正妃,这等事情实在是闻所未闻,太过惊世骇俗。兰且泇亦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得花容失色,她满心忧虑,终是忍不住向傅道长坦白:“王爷,你知不知道我是晋王的人啊?”傅道长听闻,却只是不假思索地回答:“知道啊,你放心,咱们成婚后我一定全力辅佐二哥夺嫡。”在他心中,皇位从不是他所觊觎之物,如今二哥这一番举动,于他而言并非算计,而是成全,是赐予他这桩美满姻缘的恩情。

  

  尽管反对之声此起彼伏,犹如汹涌浪潮,但傅道孤心意如磐,不为所动。最终,在众人或惊愕、或艳羡、或质疑的目光中,肃王殿下毅然迎娶了婢女兰氏为王妃。这一场看似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却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了最为绚烂的爱情之花。

  

  傅道孤偶尔也会陷入沉思,爱这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情感,究竟为何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竟能让他不顾一切,奋不顾身地去坚守与追求?或许,这便是命运的奇妙安排,让他在茫茫人海中与兰且泇相遇、相知、相守,于这寒夜之中寻得那一抹温暖的曙光,从此相伴一生,不离不弃。

上一章 不是断袖 浊河引最新章节 下一章 册封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