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二,沈家夫人逝世三载,此番再择新妇,城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谢知意和江映君都是仙人根据出身门第、生辰八字择出的最适合嫁入沈家的女子,于是很快,一位媒人进了谢家,另一位赶往了江家。
媒人满面笑容的踏进谢家的门槛,还没说上几句话便被赶出门去,好说歹说才勉强把沈亭枫的庚帖留下,也算完成了任务。
谢家正厅宽阔气派,丝毫不比家财万贯的沈家逊色,厅壁之上挂着一块“诗礼传家”的牌匾,尽显浓郁的文化气息。
谢父谢母就端坐在那块牌匾之下,庚帖就甩在两人之间的方桌之上。
谢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刚才听到了什么,
谢父你可听到那媒人刚才说了什么,同一日迎娶两妻,此等荒唐事简直闻所未闻,这沈家小儿竟也敢想!
谢母老爷莫气,明日差人将这庚帖送回即可,他们来求亲,我们不应便是。
谢家书香门第,最讲礼仪规矩,更何况谢知意是谢家独女,当之无愧的掌上明珠,这样的提亲在二老看来与羞辱无疑。
谢知意(二姨娘)父亲,母亲。
谢知意步履平稳的走进来,面上保持着平淡如水的神色,这是她自小习来的教养,实际上心里早已打起了节奏紊乱的鼓点。
她的目光悄悄落在那份庚帖之上,眸中悦色渐起,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谢知意(二姨娘)女儿愿意嫁。
一时之间,厅中的空气仿佛凝固,
谢父如意,你可知那沈家要同娶两妻?
谢知意状似温顺的垂下眸子,却是异常坚决的姿态,
谢知意(二姨娘)知道。
谢父莫说那无耻小儿要同娶两妻,就算是只求娶你,我也不会同意。
谢知意神色微动。
谢父沈家是商贾之家,如此门第如何配得上你?
谢知意抬起眸子,温声说,
谢知意(二姨娘)父亲,您可还记得那日县令府游园,我与您说的那位意中人?
谢知意(二姨娘)女儿一眼认定之人,就是沈公子。
谢知意(二姨娘)母亲,您曾说过,再多的权衡利弊,都不如一句甘愿。
谢知意(二姨娘)这门亲事,便是女儿所愿。只谢上天眷顾,赐我梦寐以求。
谢父仰天长叹,一面心中忧虑不愿答应,一面又不忍拒绝女儿的请求,
谢父知意啊,沈家能做出同娶两妻之举,便足以说明他们对妻妾是多么轻视和傲慢,你若真嫁进去,日子定不会好过。
谢母是啊知意,你是我们的心头肉,再好的郞婿都配得,婚嫁事大,不要一时冲动选错了人。
谢知意拎起裙摆,双膝跪地,腰板挺立如松,
谢知意(二姨娘)女儿知父亲母亲忧虑,此前也已仔细打听过。
谢知意(二姨娘)沈家世代经商、家大业大,沈公子十二岁便开始接管小店铺的经营,跟随其父外出洽谈生意,十六岁便全权接手了所有生意,经商之才无人能比。
谢知意(二姨娘)他的结发妻子因病去世,作为男子却力排众议为其守丧三年,可见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紧接着,双手伏地,额头轻触地面,
谢知意(二姨娘)婚嫁事大,我不论对错,只随己心。
于情于理,她都给出了自己的说法,再直起身板时,眼眶已经红了一圈,却笑得灿烂,
谢知意(二姨娘)更何况,女儿未必就选错了,不是吗?
她自小听话懂事,从未做过忤逆长辈之事,谢父谢母望着她,比任何人都明白她此刻的坚定。
谢知意双手互握于身前,作拱手之姿,
谢知意(二姨娘)父亲,母亲,就让女儿去吧。
她的瞳孔像点缀着漫天繁星,熠熠生辉,带着年少风发的意气和期许,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
谢知意(二姨娘)女儿会幸福的。
谢知意(二姨娘)一定会的。
最终谢知意还是如愿嫁入了沈家,那翠玉镯子是谢母当年的嫁妆,现在传承给她,连同那个雕花精美的首饰盒成了她的陪嫁之物。
—
看着眼前这个憧憬着未来的少女,又联想到她在大婚之夜惶恐落泪的模样,沈以洛心中说不出的酸苦。
二姨娘......
您是带着多大的欢喜和期望嫁入沈家的呢?
后来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