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征噶尔丹失败后,噶尔丹出边逃循。
康熙三十三年,准噶尔军在乌兰布通之战中兵败之后退据科布多,招集旧部,求援沙俄,图谋再举。
为防御噶尔丹再次进攻,康熙调整部署,加强边境守备;巡视漠北诸部,稳定喀尔喀蒙古上层,将逃居漠南的喀尔喀蒙古分为左中右三路,编为37旗;设立驿站和火器营,沟通内地与漠北地区的联络,专门训练使用火铳火炮。
康熙三十四年九月,噶尔丹率骑兵3万,东掠位于克鲁伦河流域的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然后沿河而下,进驻巴颜乌兰以东地区,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6万大举攻漠南。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康熙鉴于噶尔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诏亲征。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死去。至此康熙时期三征噶尔丹之战始告结束,漠北喀尔喀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而此时,胤礽正在为自己的皇阿玛高兴,浑然不知,危险正在降临。
康熙二十九年七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首次西征期间,胤礽与皇三子胤祉赴康熙行宫探病,因太子表现不佳被遣回京师。
但这是康熙第一次对胤礽发脾气,胤礽虽然有些忐忑,但后来两人关系又恢复,便觉得已经把皇阿玛哄回来了,事情已经翻篇。
哪知,这在康熙那里便是一根拔不掉的刺。
所以等康熙班师回朝后,胤礽迎来的就是忽冷忽热的皇阿玛,忽然遭受训斥,忽然又关怀备至,叫胤礽有苦说不出,磨砺着他的神经。
直到,康熙四十七年。
巡幸塞外途中,皇十八子患了急性病,太子却无动于衷。 这令康熙想起了那根刺:胤礽到行宫探病,看到父皇病容,丝毫没有忧愁,康熙认为这个儿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把他赶了回去。
当时只有16岁的胤礽不懂皇阿玛介意的点,所以事后也没有及时补救。
康熙心中却已经认定皇太子不孝,心怀芥蒂。废太子时以此事作为起点,说已包容20年。
“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暴戾淫乱,难出诸口”
“专擅威权,鸠聚党羽”
“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
……
胤礽神色憔悴的跪在乾清宫,一字一句的听着昔日疼爱他的皇阿玛给出的废太子理由,之前的几条他全然不在意,直到他听到“生而克母”,眼中的泪光闪过,痛苦之色开始浮现。
等他被废,和他一向别苗头的老大也被圈禁了。
也对,磨刀石吗,刀都坏了,磨刀石又能好到哪里去。
而后,因为众位皇子对于皇位的觊觎,让本就因为太子身强力壮,而他年近老迈开始嫉妒的康熙,发现,没有太子挡在前面,他就要面对那么多想和他抢皇位的皇子们,而有了太子,只需要盯着太子,甚至太子还能帮他打压那些有野心的皇子,所以起了复立的心思
再立-再废。
胤礽已经再无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