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铁原,冰雪初融。高考的压力如同潮湿的空气,无处不在,但另一条隐藏的线索,也到了即将揭晓的时刻。
李进步从南方回来后,变得更加沉默,也更加专注。她不再漫无目的地寻找,而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然而,叶楚言通过系统知道,她内心的探寻从未停止。
//关键的旧物//
一个周末,李进步在帮助李青桐整理家中阁楼时,发现了一个蒙尘的木盒。里面装着李青桐高中时代的物品:褪色的明星贴纸、干枯的压花,还有一本带锁的日记本。
锁是旧的,李进步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弄开了它。
日记本里,夹着一张拍摄于1999年夏天的、已经模糊的超声波照片。背面,是李青桐年轻时清秀却坚定的字迹:
“无论未来多难,我会留下这个孩子。这是我和他的孩子。”
那个“他”的名字,在写下后被用力地划掉了无数次,几乎穿透纸背,但透过墨迹的裂缝,隐约能辨认出是“吴智勋” 三个字。
李进步拿着那张纸,在昏暗的阁楼上坐了整整一个下午。猜测是一回事,亲眼看到母亲当年的笔迹,是另一回事。恨意、心痛、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几乎将她淹没。
//叶楚言的引导//
李进步带着日记本找到了叶楚言。
“我该怎么办?”她问,声音里充满了疲惫,“去质问他?还是告诉李青桐,我已经知道了?”
“小八,分析两种选择的后果。”
【系统:质询吴智勋,可能引发其彻底崩溃,风险高。告知李青桐,将彻底改变母女关系动态,不可预测。】
叶楚言思考片刻,握住了李进步冰凉的手:“进步,你有没有想过,知道真相的意义,不是为了惩罚谁,而是为了理解你妈妈为什么成为今天的她,也是为了让你自己…真正放下。”
李进步看着她,眼中的狂暴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悲哀:“我只是为她感到不值。”
//吴智勋的侧面//
与此同时,关于吴智勋的保送消息正式公布了。他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清华的保送资格。然而,人们看到的不是喜悦,而是一个日益阴郁、形销骨立的少年。
一次模拟考试后,叶楚言在办公室门口听到老师们低声议论:
“吴智勋那孩子,状态不对啊。”
“家里要求太严了…听说他妈妈已经把北京的房子都看好了。”
“可他上次居然问老师,放弃保送需要什么流程…”
叶楚言明白,吴智勋正被困在由期望和过往错误编织的牢笼里。而李进步的存在,就是那座牢笼里最刺眼的一束光,让他无处遁形。
//李进步的决定//
在叶楚言的陪伴下,李进步做出了选择。她没有去找吴智勋对峙,也没有向李青桐摊牌。
她将那张超声波照片小心地收好,然后将日记本放回了原处。
“就让它留在过去吧。”她对叶楚言说,“我的未来,和我妈的未来,比追究一个懦夫的责任更重要。”
但她看吴智勋的眼神,彻底改变了。那不再是探究和愤怒,而是一种彻底的、冰冷的漠视。这种漠视,比任何仇恨都更具杀伤力。
//主线推进//
系统界面随之更新:
【主线任务:“寻找父亲”– 进度:95%】
【状态:真相已由李进步完全确认,情感上基本接受。】
【新阶段:最终和解– 引导李进步在高考前,与过去的执念达成和解,稳固与李青桐的关系。】
叶楚言知道,最重要的关卡已经渡过。现在,故事的重点将从“寻找”转向“告别”与“新生”。她和段霄稳固的感情,成为了支撑她引导主线剧情平稳收尾的坚实基础。
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高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每个人都站在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而关于“父亲”的谜题,其答案不再是利刃,而是化为了李进步前行路上,一份沉重却不再绊脚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