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人活杂事
本书标签: 现代 

九十二章:年少(1)

人活杂事

《“少年老成”》

从小就听大人们说,年纪越来越大,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成长可能因为是一件事或一个人或一些自己突然顿悟的道理。我们又称为“长大”或者,“成熟”。

我们经常感叹时间的流逝,嘀嗒嘀嗒便是一秒。尘封已久的过往,被记录在了纸页之上,你的手翻开了同学录的第一面,看向了第一个人的名字。看着他给你写的回忆,你会发现你好像忘了很多事,也忘了很多人,很多一起经历过的事,很多一起走过路的人。你会猛然发现,时间过去的好快。那年匆匆留下的痕迹,一起谈论着的一个女孩,一起在桌子上写着的梦想。年少轻狂,年少谁不高傲。我们很多人都希望变成天鹅,翱翔在自由的天空,我们也希望都能成为别人口中的他,可是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丑小鸭还是丑小鸭。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但偏偏总是错过,遗憾的事情总比幸运的事情多了半分,而这半分便是我们一生想去挽救的部分。我们在挽救的过程中成长、长大,最后变成了一个陌生的自己。

所以,你想要长大吗?长大就是丢掉你现在笑的,丢掉你现在闹的,丢掉你一点点开心。然后去不苟言笑去埋头苦干。明明就只有两年的时间差,你会发现弟弟妹妹给你分享的开心快乐的,你就已经笑不出来了。担心的多了想的多了,泪自然而然就来了。心在哭泣并不是你在哭并不是你在难过,而是你在失落在彷徨在无助无力无奈之中郁郁。深渊似的海底,周围总充斥着水,用手一握你会抓住很多但都阻挡不了你下沉的坠落。“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读来也是心绪繁多。少年游,呵。如今我是少年时,正当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少年时!何来酒?又,何处游?都想辗转云游于天地之间,潇洒奔走于山水之前。也不过大梦一场。三十而立,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啊。终不是少年老去,终不是少年不在,终不是少年。只是少年,老成。

少年啊,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又什么时候才能成熟。我想,等你能够扛起一份责任的时候,你就长大了,等你知道你要扛起什么责任的时候,你就成熟了。少年的长大总是在时间的流逝中表露出来,大学笑过去的无知,社会笑大学的天真,等你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去社会找一份工作的时候,你就长大了,因为你已经能够扛起一份责任了。也许你并不会明白你的责任是什么,因为我们的父母还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当你明白你扛起的这份责任是什么的时候,你就成熟了。也许是爱情、也许是养育、也许是孝顺,当这份责任你已明确的时候,那么恭喜你,“少年是真的老成了”。

年少轻狂时,无所畏惧百无禁忌,为人一腔热血行事全凭感觉。可年龄渐长人却仿佛活倒了回去,胆子越来越小,言行越来越怯,怕自己麻烦,更怕麻烦他人。到了中年,没有不惑,反而是愈加迷惑茫然。嘴里说着别人的心里话,做着不显眼不争功只求无过的世故人情。棱角磨得平平的,圆圆的,鲜血淋漓的,只求处处兼容尽量面面俱到。所以,中年的世界,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波澜不兴。远离了鲜活莽撞的青春,也失去了失去一切的勇气。

碎碎念念,之所以深夜突发感慨,是因为之前常在一起玩的一个姐姐,生活里发生了重大变故。世事无常,在失去了勇气与无所畏惧的年纪,却需要面对改变家庭的命运的捉弄。这后果,我们旁观者是连想也不敢想,可身处事件中心的他们…真的是不能想、不敢想。

年轻时遇事只怪自己倒霉,年纪大了,反而信命,遇事全算命运不公命中注定。可这操蛋的命运,真的是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吗?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以前总觉得自己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但这次去了这些年少时没去过的地方我才明白。

心里的“海”并不是到了就能到达!!!

年少不是年龄而是心里上的年少。

一定要趁自己还少年意气时去看心里的山川湖海,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是在哪一秒突然长大的。

年少时的遗憾可能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弥补,我们真的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中学课本里,有一篇文章是关于鲁迅和少年朋友闰土的故事。那时候我年少,读不懂其中的味道。“初闻不知曲终意,再闻已是曲中人”,大概也就是这句话能准确诠释到吧。

少年时候的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充满了对生活的好奇。

而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二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少年不仅外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的待人接物、处事的态度也变得更加“世俗”了。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月夜刺猹,"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是一个聪明勇敢、活泼开朗,无忧无虑的乡下孩子。

中年闰土: 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 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这是一幅对苦难生活妥协,不得不唯唯诺诺,瞻前顾后,和少年时迥然不同的状态了。

是啊,多少热血少年,年轻时不怕天不怕地,心中怀揣着梦想,渴望长大后能走遍天涯海角,去感受生活的千姿百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有多少人在生活的磨难面前,逐渐低下了头,屈服于现实的重压,最终变成了那个现实版中年的“闰土”。

年少时的梦想还在吗……

十几岁的少年最爱幻想了,梦里的少年“披坚执锐”,在梦寐以求的领域里闪闪发光,也活在了梦想世界里。

十几岁的少年啊,是那么的意气风发,总以为拥有了梦想就拥有了全世界,眼神是那么的清澈明亮,也许真的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吧。

“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我一定要选考古学”“我要选心理学”“我想学地理,以后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我想学翻译,做个厉害的翻译官”“我想……”少年的梦想啊,真的太纯粹了,纯粹到除了真的喜欢以外再无一丝杂质。

可当专业志愿抉择真正来临时,质疑接踵而至,“理想能当饭吃吗”“这个专业好,有更多的发展前景”““这个专业听说很赚钱,选这个”“家里的经济情况可支撑不起你的理想”……“考虑现实”“家庭情况”“以后的生活”“养家糊口”“别做白眼狼”……周围洪水汹涌般的声音此起彼伏,少年知道,梦想的前方总有被拦下的理由,仅靠喜欢一词来辩驳又如何能获胜呢……

于是乎,少年犹豫退缩了,难过、不甘、遗憾萦绕在心头。可这时的少年却无能为力了,自己身上又拿得出什么来支撑梦想呢,自己身上有什么资本为了所谓的梦想去与家庭抗衡呢。在林林总总的思虑下,少年咬咬牙还是向现实妥协了,随波逐流涌入了“热门专业”的人山人海中。把神圣的梦想抛之脑后的那一刻,少年可曾想过,从此以后,曾经的理想便要永远地活在梦里的世界了。

接受了现实的少年,面临的考验好像并没有减少,为着学业工作生活不停奔波,后来也在社会的打压下弄丢了曾经引以为傲的“铠甲”。十几岁的梦想在二十几岁时变得黯淡无光,少年变得功利了,眼神也变得浑浊了,被磨圆了的性情再也失了生机。

而小部分坚定选择了梦想的那批少年啊,在遭受社会的毒打后才发现:原来梦想也护不住我啊。

理想主义者会被现实主义者打败吗。生活真的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吗。谁又知道呢……

只是,亲爱的少年啊,我在未来遇到的那个你,还是一如既往地意气风发吗……

人生只叹晨朝夕,形易不再有少年。

人之年少,天真烂漫。少年少女们眼中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但他们心中的世界最初是纯白色的,颜色与色彩是一笔一画自己描绘出来的。

躁动的红色代表了青春的朝阳,满腔热血在无数白天黑夜挥洒,世界可由我来开拓,前方即使千难万险,他们也是拿出如“虽千军万马,吾亦往矣”的决心。“舍我其谁”是他们向世界进发闯荡的号角。

好奇的橙色代表了少时的智慧,看似无解的局面总能在他们不经意的小发明、小想法的影响下逐渐拨开云雾。“聪明伶俐”是他们不向困难低头的毅力。

迷茫的蓝色代表了年少的困惑,人们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却没人告诉他们到底哪一条是他们想要的路途。“晕头转向”是他们对现实世界纷繁复杂的规矩的质疑。

未知的黑色代表了成长的挑战,正确、公平、正义这些大东西带给人们的有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倘若背道而驰,那边成为了错误、压迫、邪恶。“步步为营”是他们应当牢记的如何在社会摸爬滚打的规矩。

人之年少,无忧无虑。“学习”这件事,在他们眼中,就像是一颗永远无法翻越的山峰,一座接着一座。

这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要知道,世事成败,不总是大局大家,还是小事小家。“专注”是成小事的关键,因为越是小的事情有偏误,大事则断不会稳当。

年少时,孩子的心是宽大的,誓要装下个天地万象,从南到北都不肯放过。就像那觉得自己有大本事的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却最后也还是没逃出如来的一掌之内。这是独属于孩子们的自信,适时利用,对于他们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年少想多知道一些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绝对不是浮躁的表现,这是一个人正常的在认识世界,从中获取的自己想要掌握的东西,就叫做“兴趣”。人有了兴趣,就相当于发动机有了煤、油,只需要一个小火星子,就有了动力。最后找到合适的,落了根,得了果,就是有所建树了。

可也不能惯着不管,孩子的“兴趣”虽好,可大都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之嫌,“专注”之法就应当在此间寻得。戒骄戒躁,不紧不慢,莫慌莫忙,一步一看。催之过急,拔苗助长,只怕断了根基,到时就只剩下不情不愿了;树之无纪,杂草丛生,早晚灭了火星。

少年们眼中的世界,是在伞下的。直到他们走了出去,闪到了太阳,感觉到了炎热和寒冷,这个世界才算是完整的。不过,成长总需要一个过程,把他们毫无准备的就丢进这个残酷的世界中,甚至比这个世界残酷的根源还要残酷。

曾冀时光刻莫停,今惜青春远告离。

还记得年少时的心动,是什么感觉吗?

是小鹿乱撞,是眼神闪烁,是面红耳赤,是欲言又止,还是深情款款……

情窦初开的萌动,一直牵引着那一颗跳动的心。

一想起你时,心中会泛起一阵阵涟漪,嘴角不自觉的上扬。

那是青春独有的纯真,也是初心的体验。

有人说:

“少年心动就像仲夏夜的荒原,割不完烧不尽,长风一吹,野草就连了天。”

岁月如流,时过境迁。

后来的我们,都会遇上命定的人,携手共度余生。

比起曾经的心动,现在的我,更喜欢心安。

就像有句话这样说:

“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温暖。”

历过千帆,也尝过冷暖,方知细水长流最幸福。

没有轰轰烈烈,只有一步又一步的双向奔赴。

没有风风火火,只有一站又一站的长相厮守。

我们也曾想,遇到那个令你心动,又能让你心安的人。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幸运。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态。

珍惜拥有的,放下心中执念,何尝不是一种成全。

目之所及,皆为所爱,心之所往,皆是美好。

生活不在别处,心安才是归处。

初春已至,万象更新,生机勃勃,充满新的希望。

愿往后余生,我们都能继续保持热爱,奔赴山海,和心安的人,一生相伴相守。

我来到这世上,为的是看太阳。

人最珍贵的是自由意志,但最需要的往往又是认同感,这本就是两个互有悖论的因素,你选哪个?

我们的生活中有特别多的评判标准,

我们一定要坚定的守住自己的内心,如果一个人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意别人的评价,那么慢慢的,这个将活成别人

你只在意别人的眼光,那以后的日子不好过。

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

等你到了山顶时就会发现会发现,如果中途放弃,那么你永远都不会明白了。

有了第一次放弃,你的人生就会习惯知难而退,可是如果克服过去呢,你的人生就会习惯于迎风破浪地前进。

看着只是简单的选择,其实影响会非常大,会使你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

只是选择

学习又不是一切,为什么不能玩游戏

可是有些人把学习当成一切,也没有考上清华

清华也不是一切。

如果你觉得超越别人才叫做进步的话,那么进步这件事情对你很痛苦。

嫉妒很正常,人很复杂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阴暗的角落,但是你必须清楚,别人的眼光,别人的成就,不应该是你判断自己的标准。

痴心妄想是强大的驱动力

我有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可以辛苦,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难道你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特别的人吗?

当然有过,可能所有人都有吧。也许是因为你还太小,了解的不够多,知道的不够宽广呢?我看的出来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这很好。但是你应该知道,在这座房子之外有更大的世界,即便是在这个地球之外,也有更加辽阔的宇宙,我们谁都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所以生活中会有那么多的无能为力,不是吗?

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少年气的人,喜欢冒险,也敢拼搏,一直冒冒失失的追逐着自己想要的东西。

可是,当我看着那些高二的学弟学妹时,我却觉得有些对不起自己,那个曾经鲜活生动的自己。我想,我来见的不是学弟学妹,我来见的是曾经的我。曾经的我,也坐在下面,满怀憧憬的听着学姐学长讲着她们的励志过往,她们令人羡慕的大学生活。那个时候,可以五点起床,去没有一个人的操场跑一圈,然后背书;可以在课上提出各种各样奇怪还有些弱智的问题;可以在早自习成为背书声音吵到其他班的人;可以一下课就奔出去踢毽子,美名其曰劳逸结合……那个时候的生活,有一种单调的充实,晚上睡觉的时候,是心安理得的踏实感。人永远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好像都快要被说烂的一句话,又一次击中我。原来,那些吃苦也像享乐的岁月,叫做青春。

蓝色的校服,高高的书堆,熟悉的教室,终于让我再一次看到那个生动热烈的自己。我才知道,少年气这个东西,确实是会失去的。

大学的生活,太浮躁了。

一切都好像飘在空中的繁华,是烈火烹油的锦绣,按部就班的上完课,理所当然的去干饭,有的人选择去兼职赚钱,有的人可以追剧一整天,有的人忙于学生工作……每个人都很忙,可是,很少人去忙学习。大多数人都是在被时间的鞭子抽打着向前走,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只是觉得应该做,应该把这些空隙填满。

于是在一天又一天的摆烂中,与那个充满少年气的自己渐行渐远。可是,我相信,心不老,永少年。一定要用力剥离掉那些浮华,才能找得到自己的年少。

听过一句话:“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一半的人都可以成为伟人。”

这就是说,只有当人们经历了事情的波折与困难后,才知道后悔。

如果按照现在的思维和认知,一定会做得很好。

可现实中,时间是不能够倒流的,我们每个人也是回不到过去的。

我突然发现,孩子们看似苦哈哈的学习其实都是为了看得见的未来。

而大多数成年人工作以后庸庸碌碌,没有目标感,觉得自己一辈子可能就止步于此了。

学生们每天做着枯燥无聊的事情,上课、背书、充实大脑。但他们有亦师亦友的朋友,有学了习就能考好成绩的回报,有低饱和但却弥足珍贵的休息,有大概是光明也可能不光明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未来。

而成年人,从大学阶段里每一天都在不断弱化那一种目标感。他们体验了上学时最想体验的东西,他们甚至在这种快乐中沉溺。他们焦虑地挥霍生命,因为害怕不会成功,害怕试错成本,害怕嘲笑而畏手畏脚着给自己留满后路。

成年人不是不记得自己年少时候的热血轻狂。他们大概是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可以了,现在的自己已经在社会立足,就这样吧。他们的未来变成了大多数人的未来,他们一天天变得按部就班,失去了折腾的那股子劲。

所以,这也是年轻的我现在拼命折腾的原因。我不想让自己在温水中慢慢变熟,不想麻木,不想觉得自己没有可能性。我希望我的未来有更多更多的选择,我可以变成一个斜杠青年,可以白天在跳伞晚上去蹦迪,我可以做许许多多我喜欢的工作而不计较什么所谓的体面,我希望我越长大越勇敢,越长大越看得清自己。

儿时不懂事,每次跟父母出去我总是任性的拉着他们的手,不愿他们与朋友寒暄太久,而他们的对话一次次的终结于我一遍遍的走走走中。我也不懂,为什么他们每次碰到熟人总爱聊上半天,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年少不信人间有别离,以为所有人都会一直在身边,见面是一件随时随地都能发生的事。直到慢慢长大才明白,人与人一旦走上不同的轨迹,就真的见一次少一次,那些儿时一起奔跑在田野间的玩伴,也早已消失在某个午后的阳光里,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才明白,少年驰骋的风,比黄金更珍贵。

年少时的世界是平坦而无边的,风吹过田野,麦浪起伏,日子简单而明亮,但又躁动不安,总是仰望着天空幻想能跳出那片土地,去看看书本里描绘的繁华人间。

记得有一次,我和形影不离的发小躺在村头的草垛上,风从耳边掠过,带着麦香。他忽然问我:“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我摇了摇头:“不知道。”他却很坚定:“我要好好读书,考出去,去更大的地方看看。”

那时候,我没有深想他话里的意义,只觉得他比我多了几分清晰的目标。我们并肩坐在草垛上,远方的田野一片金黄,像是铺展在我们面前的未来,宽广得没有尽头。

然而,现在回头看,那些年少的日子,那些发小的身影,终究还是被时间拉成了无尽的远方。也终于明白,那些父母朋友间的寒暄,是对一次次别离的珍重。因为人这一生,每一场相逢,终将通向别离。

春风轻拂,花瓣飘落,如梦如幻的美景总是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站在这春风之中,我不禁心生感慨:“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

人生匆匆,岁月如流。回首往事,那些年少时的梦想与憧憬,仿佛还在眼前闪烁,却又如同指尖的流沙,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曾经的我们,怀揣着无限的激情与勇气,以为世界就在脚下,未来有着无尽的可能。我们肆意奔跑在青春的田野上,欢笑、泪水、拼搏、迷茫,每一种情绪都是那么真实而浓烈。

少年时光,是那无忧无虑的嬉戏打闹,是课堂上偷偷传递的纸条,是操场上尽情挥洒的汗水,是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目光。那时候的我们,不懂生活的艰辛,不知世事的无常,有的只是一颗纯真的心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然而,时光无情,它不会因为我们的留恋而停下脚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背负起生活的责任,面对现实的压力,曾经的那份纯真与激情也在岁月的磨砺中逐渐消逝。我们开始学会妥协,学会权衡利弊,学会在无奈中接受生活的种种不如意。

如今,当春风再次吹过脸庞,我多么渴望能够重回少年时代,重新拥有那份无畏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热爱。我想再次感受那种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冲劲,想再次体验那种简单纯粹的快乐。可是,我知道,时光不能倒流,逝去的岁月无法追回。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在遗憾中沉沦。虽然无法重回少年,但我们可以在心中保留那份少年的情怀。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苦

上一章 九十一章:青春(5) 人活杂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九十三章:年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