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人活杂事
本书标签: 现代 

一百一十八章:人情世故(2)

人活杂事

王志文有一句经典台词说:“世界上有两套规则:一套在明,一套在暗。明的那套是给螺丝钉看的,看起来非常合理,用起来难如登天。暗的那套是给聪明人看的,看起来粗鄙丑陋,用起来事半功倍。”

世界上有两套规则:一套在明,一套在暗。这两套规则各有优劣,各有用途。

老实的人总觉得只要努力就会成功,而聪明的人却认为,懂得人情世故,懂得价值的交换,更容易成功。

底层人看到的江湖是打打杀杀,中层人看到的是人情世故,顶层人看到的是等价交换。

成大事者,一定要懂人情世故!行走于世,皆离不开人情世故的纠葛。

人情世故,是行走社会的精髓,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并不仅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深层次的,它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是一种人性的理解。

杜月笙曾说过:“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和情面。”这三碗面,其实就是人情世故的三个层面。

人面,是对人的理解;

场面,是对场合的把握;

情面,是对情感的体察。

一个人如果能够吃透这三碗面,那么他的人生道路就会顺畅许多。

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混社会要懂得人情世故,中国式人情世故,现在知道还不晚:

01.工地比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情世故。

02.能忍则忍,小不忍则乱大谋,但一定要做到成竹在胸。

03.要明白钱的意义,只有花掉的那部分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财产。但是也要知道:人是英雄,钱是胆;好汉无钱,到处难。

04.不要在朋友面前炫耀,树大招风,你有什么事情,就不要天天摆出来了,幸福自己知道就好,摆出来了,那就是虚荣与炫耀。

05.说话时不要说满,要给自己留退路,也给别人发挥的余地,这样才能让关系更融洽。

怎么锻炼人情世故?

1、会装,懂得演戏

善于隐藏心机,外表看上去是个傻白甜很单纯,实际上,内心比谁都明白。

2、看似活泼直爽

但一旦涉及到核心利益,就开始保持警戒,装傻充愣,灵魂三连:不知道,不了解,不清楚。

3、擅长套话

能够在不经意间,了解到别人的各种信息,和他聊天,他总会说到你喜欢的事情上面,让你说得不亦乐乎,暴露得越来越多。

4、善于笼络人心

会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经营个人的圈子。

5、善于打造人设

会维护好自己的形象,一但遇到困难和危机,能全身而退,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人情世故不是简单的圆滑处世,不是假意的虚伪逢迎,不是单纯地屈服于现实,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安逸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懂人情世故、会办事在社会中,远比学历高、智商高更有用。

人情世故不过就是说话好听,再加上舍得请客,付出回报率最好不要计较,因为有期待就会为怨怼埋下种子。每一次花出去的钱,就当成泼出去的水,没有就没有了,若是有了回报,完全可以当成从天而降的幸运。

今天第一次买星巴克,因为要请老板的老婆喝咖啡,最后这杯咖啡是被她喝了还是被老板喝了,不重要。重要的是老板知道了这个事情,无论从哪个维度考虑,结果都不会差。

作为i人,在大公司可以做一个小透明,隐匿在角落无人打扰,但是到了小公司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无法藏匿自己,要直接面对老板,强装e人是必不可少的。意想不到的是,我做的还不错,各种社交尺度拿捏的刚刚好。毕竟不是真正的e人,心里的忐忑程度和表现出来的波澜不惊,是难以相融的冰与火。

人情世故再怎么简单,对于我都不是一件易事。

工作中也有开荒的快乐,自己搭建流程体系,虽然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但是没有规则的束缚,是一件快乐的工作。

现在明白了,要言行得体、懂规矩、守规矩,不外露太多情感、情绪、想法、观点、价值观、经历、计划、弱点,不展露太多个性和自我的原因,就是要避免被人抓把柄,以及避免被人利用。

避免和其他人之间产生太多的什么爱恨、恩怨、纠葛、矛盾、情仇情绪,因为这种东西很消耗人,它又不一定能给我带来什么利益,却可能会损耗人的利益。

所以,我以后和任何一个人接触,都尽量保持边界,礼貌一点,得体一点,守规矩一点,不想接触的,令彼此不舒服的,及时断绝关系,这样就能降低消耗。

我也是突然发现,我过去好像有点容易对别人产生一些负面的不良的一些情绪情感,而且这些东西有时候会待在我的脑子里,困扰我,阻碍我,有时候我也会容易诱发别人的一些不良的情绪情感反感,这些都算是人际关系中的阻碍了,是阻碍我获取更多利益和信息的。

所以,尽量让自己变得更加圆滑周到一些,礼貌得体一些,隐藏自己的真实个性、真实情绪、真实想法,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留下把柄,这些都是为了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顺滑、更丝滑。

没有必要在所有人面前做真实的自己,只在自己面前做真实的自己,自己非常了解自己,就足够了。说话做事,也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想法就启动,而是要考虑场合和自己的目的,以及其他人的感受和利益,这些都是需要刻意训练的。

我年纪小的时候,有点不喜欢这样的人,认为这样的人太虚伪虚假,不够真实真诚,还很有目的性,无利不起早,看不见自己的真实个性和真实面貌,现在我也准备成为这样的社会人,因为我觉得这很有必要,如果你太真实太真诚,你很容易受伤害,你也无法获取更多的利益和信息,无法利用更多人。

当然也有些人是吃直言直语、有个性、说真话、直率泼辣这一套的,但这样的人其实也不多嘛,而且这样的人也会有自己的痛点,反正就不要在所有人面前都这样子,不然会危险。只有刻意识别、刻意设计过的直率真诚泼辣,才可能是安全的,才可能是有利的。

生活中情商很低,不会为人处事,干啥都没人搭理怎么办?无形中隐隐约约意识到自己把所有人都得罪了?那该怎么办?

其实为人处世,要会经营自己。有的人混的好,因为他会经营自己。这样的人在为人处世中,扬长避短的。

提供的信息:情商低、不会为人处事、找帮忙无人理、无形当中意识到自己把人得罪人,说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与打交道,需要技巧、需要分寸。

早先的我,在校担当班干部,为人处世不留余地,把人得罪了。多数人排斥、孤立我,也有一个男生恶意打我。因为我告他们状,促犯到了他的利益。干啥、没人理你,有可能是你脾气不好、不爱与人打交道或者在人际中过于讨好人了。

人比较复杂,我在这方面也是在学习当中。情商低也有,说明不会照顾人情绪。情商低阻碍了人脉发展。与人打交道,直来直往性格会得罪人。

与人打交道,直来直去是一种方式,但想过没人的性格不一样。一种方式与人打交道,会不会产生冲突呢。

想想。观看一个性格活跃的人A,如果你是直来直去的性格,对方明白你的性格是这样,那不与绕圈子,有啥直接说。

如果另一个人圆猾,那A与他交流,也会圆滑。不同人,打交道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里行的通,在另一个地方行不通,就产生冲突了,你看看呢。

再回到情商方面,一见小红穿新衣服,直接性格的你,说的话也直接,对她说:小红,这衣服好丑,一点不适合你。这时小红可能不理你或讽你一句。

再看小A说小红,小红,哪里买的衣服,颜色挺配你的肤色。小红脸色喜起来。看到没,照顾对方情绪。

人情世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如果你能吃透三、四分,在职场上,还是混得可以的。

人情世故,我是工作了几个地方才意识到的。中国比较注重人情,不能冒然伤害一个人的面子。人不是看到的那样很好,一旦促及利益,立马翻脸。与人打交道,象开头说的那样,会经营人际关系。

可以从人际关系可以、工作能力、人品可以人的身上学习。

在职场中,与人打交道。一旦促及利益,可以看出这人、脾气如何。这个是我刚出社会与人争斗失败得来的东西。

莫言说:人到晚年,如果你发现兄弟姐妹都没有人情味了,请做好这三件事

莫言曾深情地提到:“我们常常小心地把亲情收藏在心中,但家人的态度却时常在热情和冷漠之间游走。”

此言真实而触动人心。

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与我们共度时光,而有些人可能会在某个路口离去。当我们步入老年,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曾经无话不谈的亲人似乎变得有些冷淡,甚至让人觉得温情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面对这种变化,莫言也曾给予我们建议:不应仅仅悲叹于人心的变迁,更应做到以下三点。

人生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我们是其中的水滴。随着时间流逝,可能会走向不同的方向,这是自然的规律。

当你感受到亲人的距离,不应过于伤心或者焦虑。他们也许正忙于自己的人生,不能像过去那样与你分享每一刻。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境,理解并接受每个人的生命轨迹。

这不是说要遗忘他们,而是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生命旅程。回忆过去的时光,保持基本的联系,但同时也要学会独立前行。古人云:“人生得意须尽欢。” 所以,珍惜当下,享受每一个瞬间。

觉察到与亲人的距离增长,不妨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是因为繁忙的生活导致的缺乏交流?是因为生活的选择不同,价值观发生偏差?还是因为曾有的误解和冲突未得到解决?

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为有效地处理和调整人际关系。

若是因为生活忙碌,那就更应该珍惜相聚的时光,增强交流。如果是因为价值观的偏差,那么双方都可以尝试开放心态,互相学习和理解。若是旧时的误会,大胆地去沟通,解开心结。

要知道,和家人的关系不应因误会而变淡,我们要努力寻找解决之道,让亲情延续。

面对亲人的变迁,最重要的是要深知,自己才是生命中最坚固的支点。

无论亲情还是友情,它们都是人际间的纽带,都可能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他人来满足我们的情感需求。要学会自我成长,提高自己的情感智慧和心理承受力。

这需要我们不停地进修和锻炼,充实内心,照顾身心健康,不沉溺于孤独和萎靡。更要扩大社交圈,与更多的人交往,多元化发展人际关系,丰富生活体验。

老年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应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所有变化,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同时,也要珍惜每一个人的出现,因为正是他们,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五彩缤纷。

15岁嗤之以鼻的人情世故,在20岁正中眉心。

从我上高中开始,我的父亲就常常向我灌输要懂得“人情世故”的思想。

在外面碰到熟人要上前打个招呼,逢年过节了要和长辈打个电话或发个祝福短信,平时要多主动和街坊邻居寒暄问候一下,出门在外切忌意气用事要学会忍耐不与人起争执,处事要圆滑些要和身边的人都处好关系…

那时的我心高气傲,我不以为意,我嗤之以鼻,总是极力回怼说这样很“虚伪”很“形式”。我认为所谓的“人情世故”是老祖宗留下的糟粕,因为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巧言令色,鲜矣仁。

他常常提起的那些得道的亲戚,在我眼里,他们巧言善辩,他们有眼力见儿,他们会寒暄、搭讪、捧场、附和、送礼,溜须拍马,长袖善舞,步步为营。于是他们得权得势,名利双收。

然而我当时是不认可这样八面玲珑的人的,我认为做人要有真性情,不应该做那些画蛇添足的假把式。父亲的话我一点没听进去,我依旧恣意的我行我素着,年轻气盛得像一只炸毛的刺猬,凡事求诸己而不求于人,绝不行那些多余的礼行,我说我是有棱角的,我才不要成为“圆滑”的人。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目的是教人“求真”和教人“做人”,我曾经狭义地把“做人”理解为做正直的人,做善良的人。于是我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学的很好。

后来我离开中学,步入大学,经历了更多的事,结识了更多优秀的人,他们待人友善,考虑周全,谈吐得体,不骄不躁,张弛有度。我不会觉得他们很刻意很圆滑,我觉得这就是修养和素质。我想父亲想让我成为的是这样的人。我突然意识到学习“做人”并不仅仅停留于道德层面,更包括要做一个懂礼节,明事理,知轻重,会处世的人。

礼节≠谄媚,温和≠软弱,会寒暄≠附权势,懂隐忍≠没风骨,父亲当年的潜台词是教我不要做一只刺猬,不意气用事,不愤世嫉俗,不自视清高,不乖张犀利,真诚待人,沉稳处事,风骨犹存。我想,怎么看待“世故”在于我们怎么定位自己、如何认知社会。父亲是想让我带着少年的锋芒学会温柔,“知世故而不世故”。因为最高明的处事术,从来不是技巧,而是修心。

20岁,我终于明白:学习“做人”是一个人一生的课题。

人情世故就是利益交换

人情世故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文天祥的《送僧了敬序》,意思是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它是一种必须学又很难学的必备技能,你要知世故而不世故,它与生活息息相关,也无处不在。

很多人热衷各种人情世故,认为懂人情世故,可以让自己的人生走向巅峰。

滚滚红尘,我们深处其中,我们会被各种关系牵扯,于是很多人就认为,人情世故都在酒桌上、牌局里和聚会中。

认为人情世故就是酒桌上推杯换盏和卑躬屈膝地迎合,说好听地话办漂亮地事,人人都鼓吹向上社交,努力寻找捷径。

而真正地人情世故,其实就是利益交换。

你要是没有自身地价值所在,就算天天混圈子,整天做着迎合与讨好别人的事情。

在你真正需要帮助或者提携的时候,依然没人把你当回事,甚至与你割席划清界限。

因为你于对方没有任何价值可言,情绪价值人家不需要在你身上获取,至于你想在别人身上获取的金钱和物质,别人又何尝不是一样。

不要天真的认为你与任何人的关系都会长久永恒,也不要想着与别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其实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的发生,人与人之间因交往而产生的人情世故,本就没有无缘无故,不外乎是对方图你点什么,你也图对方点什么。

利益交换的核心在于相互满足要求,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需要通过与他人进行合作来获取所需资源、信息和服务。

在利益交换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关注道德和伦理上的考量,需要兼顾诚信和底线,不能一味追求利益。

只有在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更为长远和谐的利益关系,实现双赢。

所有我们需要提升自己的硬实力,让别人能看得到你的利用价值,你也需要别人给的机会。

先把那些向上社交的想法捏死在大脑里,把自己修炼到强大到可以进入圈子时,

你就可以利用对方需要的价值,去交换你们的人情,这样的人情世故才是长久的,才能实现共赢。

比起未经世事的单纯,更欣赏饱经沧桑的本真

我挺喜欢生性单纯的人,在复杂的社会里,ta们的简单更容易让人触动心弦。跟ta们呆在一起,总能感受到别样的舒适感,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我觉得很可爱。

在如今真情稀缺的年代,单纯的人稀缺地让人怜爱,激起懂ta们的人的保护欲,以免被社会的大染缸夺走了ta们闪耀的光彩。

这是我的真实想法,但为什么讲更欣赏饱经沧桑的人呢?因为在我看来,这类人比起生性单纯的人更少之又少,是更稀有的存在。

生性单纯的人在当今的环境中,如果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没有分辨真假的能力,一旦遇到事情,要么会让自己陷入困境,要么会让自己融入复杂的世故中,当然我更希望生性单纯的人一生顺遂,永远活在自己认为的善良世界中,能一直感受爱与被爱,不被伤害。

饱经沧桑还留有本真的人,则跟生性单纯的人不同,这类人对人对事更多地是追究其本质,是经历过这个世界的黑暗面,人性恶的一面,接受过社会的拷打,即使如此依然选择善念,还在黑暗中寻觅少有的光明,在复杂的人心中,呈现自己简单的状态。知道如何规避风险,懂得人情世故,也可以运用地轻松老练,但内心却不屑于融入其中。

引用《菜根谭》中的话讲:“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最后提醒下生性单纯的人,你不喜欢人情世故,那做自己就好,你不喜欢繁文缛节,就按自己的原则行事即可,不要害怕拒绝,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意,你的善良要呈现给值得你善良的人,而不是所有人。保护好自己,不要轻易相信不明来路的人,哪怕是熟人涉及到财物上,也要有点警惕之心。

王志文有句经典台词说:“那些擅长送礼、懂得求人的人,往往能轻松改变命运。而那些凡事都靠自己,与他人缺乏交流的人,常常忙碌半生却毫无收获。过于强势的人,命运往往不尽如人意。”

董宇辉称:“我身边有很多聪明,精于算计,忠于心计,但是显得永远差了点运气。我们总以为那些人只是少了些运气,其实不是,所谓聪明的人,就是大事小事都要赢,结果却满盘皆输的那些人,他总是少了一些宅心仁厚和人情世故。在大事情的判断上,总是迟疑和闪躲,最终错失良机。

发现混得好的人都精通人情世故

其实混到高层的人在人际关系上基本都能处理得游刃有余。有能力的人老板未必会抬举,但有能力且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基本都能得到老板的青睐。

毕竟越到高层,越讲求的是人脉的利用和资源的互换。越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人,就越有机会让人脉资源的利益最大化。

杨绛先生有言:当你和一个人相处很舒服时,说明对方的阅历和情商远在你之上。

你可以不圆滑,但要懂人情世故。

在当今社会,要想在职场发展,能力只是最基础的。如果说智商决定了你的起点,那么情商就决定你的上限。

哪怕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也要有该有的人情世故。

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是我无意中从自己舅妈和别人聊天口中听到,我爸爸曾经跟她们聊天说到,每次去我家都是冷冰冰的,不懂得招呼人,不端茶倒水陪他聊天,就把他晾一边,偶尔回娘家都不知道喊他一声爸爸⋯⋯

啊⋯⋯我真的没意识到自己这些问题,原来我以为自己最亲最爱的家人,也是需要招呼的,也需要有基本的人情世故。不是讨好,是要用语言和行动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与尊重。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很害怕别人对自己太热情的人。我也不会对别人太热情。从前亲朋好友来我家,我说随便坐,然后闷头自己做自己的事去了。我会告诉他们饮水机和杯子在哪里,让他们渴了自己倒。吃饭不会劝吃劝喝,更不会帮忙夹菜,因为我害怕别人给我夹菜或者劝我吃我并不想尝试的吃食。不会主动给别人敬酒,因为我觉得那些敬酒词都是无用的场面话。不会留客人住家,因为我自己觉得在别人家住不自在……

因为己所不欲,所以我也不施于人。

我不只是不施于人,更不求于人。我害怕麻烦别人,所以凡事自己能解决的的解决,不能解决的就放弃。没有人情世故表达的亲情友情,未必不真诚。

上一章 一百一十七章:人情世故(1) 人活杂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一百一十九章:人情世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