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游戏同人小说 > 王者观影历史
本书标签: 游戏同人 

诸葛亮

王者观影历史

诸葛琳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一八一年。 诸葛亮出生于徐州琅琊郡的一个官吏之家。 诸葛亮之父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 诸葛亮自幼好读书,且对天文地理等杂学多有涉猎。 三岁丧父,八岁丧母,与弟、妹跟随叔父诸葛玄一起生活。 自黄巾民变、董卓乱政之后,东汉王朝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巨大危机。 黄巾残部、各州军阀各自为政,相互之间征伐不休,而徐州正是四战之地。 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征讨徐州,在徐州大肆屠城。史载,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身后的屏幕出现画面:曹操的青州军烧杀掳掠,有五座县城几乎没有活人。

泗水之中尸体累积如山,河水已经无法流动,上游数十里被血水染红。

徐州境内,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民,随处可见死于路边的百姓。

在一辆逃难的马车中,有一位十三岁的清秀少年。

他望着这一幕幕人间惨剧,脸上浮现出凝重之色。

兵祸连年,征战不休,但是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何辜啊!

诸葛琳为避战乱,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和其继母前往江东。 诸葛亮和弟、妹跟随诸葛玄,诸葛玄先担任豫章太守,后投靠荆州刘表。 在诸葛亮十七岁时,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开始了在荆州南阳的耕读生活。

画面显示:郁郁葱葱的竹林之中,一条小河轻轻流过。

一座似乎与世隔绝的竹楼中,隐隐传出笑谈之声。

诸葛琳诸葛亮在南阳的耕读生活,一直持续了十年时间。 在这十年里,诸葛亮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密切关注天下大事。

画面徐徐切入了竹楼之中。

五六位读书人,正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天下大事。

这些人物第一次出现时,天鉴都会用文字标注他们的身份。

一位士子面相普通,看起来还有几分木讷,怎么看都是不聪明的样子。

天鉴上清晰的显示出他的名字,庞统。

他正向一位年龄略长的文士说道,“叔父,听说刘景升抱恙了?”

庞德公答道,“近年来,刘景升在嗣子问题上犹豫不定。

曹操即将一统北方,下一步就是荆州。他是内外交困,身体也是每况愈下。”

徐庶说道,“刘表此人,早没了年轻时的锐气。曹操远征乌桓老巢柳城时,刘豫州曾劝他进袭许都,结果他不同意。等曹操返回时,他又悔恨浪费了机会。我看这荆州啊,迟早落入曹操之手!倒是刘备刘豫州,颇得百姓拥戴,倒是有些人主之象!”

石韬不以为然道,“刘备飘零半生,一直没有站住脚。依我看来,曹丞相广纳贤士,迟早一统天下。投靠曹丞相,才是正道啊。”

这时候,一位身材颀长,面似冠玉,容貌甚伟的年轻人突然笑了。

“列位尊兄都有大才,无论投靠了谁,做到刺史郡守一定没有问题!”

听到诸葛亮这么说,庞德公也笑道,“孔明所言甚是,你们几位都是有大才干的!”

孟建饮了一杯酒说道,“先不说我们,不知道卧龙凤雏两位,能做到什么官职呢?”

诸葛亮闻言,只是笑而不语。

庞统一杯酒下肚,顿时豪兴大发,“我庞士元之才,足以辅佐帝王!”

徐庶打趣道,“君不闻水镜先生曾说过,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他们两人,恐怕是看上了曹丞相的位置啊!”

紧挨着诸葛亮的崔州平马上说道,“孔明常常自比管仲、乐毅。我等读书,都力求精熟,而孔明读书,多观其大略。都是耕读十年,孔明学到的,可比我等多的多了。

他不但懂诗书文章,还通晓兵法天象、音律杂学、农工经济之学问。所以崔某相信,孔明自比管仲、乐毅,是名副其实的!”

徐庶赞同道,“和孔明深谈数次,大感远远不如。孔明的自比,并非吹嘘之词!”

石韬却面带疑虑道,“管仲挟天子以令诸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乐毅领取弱燕之兵,破强齐七十城,以弱克强,用兵如神!这二人一文一武,都是名垂千古之人。

孔明兄想一人身兼二人之长,只怕不易啊!”

言语之间,一副不太相信的样子。

诸葛亮扇动羽扇,毫不在意的笑道,“亮聊以自娱,兄不必当真。”

已经微醺的庞统,突然坐起身来。

“当今天下,正当其时,只恨不遇明主啊!”

阡陌纵横的农田边上,一座草庐坐落在一座小山脚。

张飞抱怨道,“大哥,这个卧龙先生,有那么神吗?”

刘备说道,“连水镜先生、元直都推崇他备至,我是要亲自见见的!”

关羽眯了眯丹凤眼道,“大哥,北方战乱,士子来荆州避祸的太多了。而且士子之中,大多空谈经学,不通实务。某家只怕这位卧龙先生徒有虚名,枉费了大哥一腔赤诚。”

张飞也说道,“而且这人的架子也太大了,前两次来都不在家。这次好容易撵上他,这厮竟然在睡午觉!待我一把火将草庐烧了,看他还能不能睡得着!”

刘备一把将张飞拉住,耐心的帮他整了整衣领。

“三弟,休要动怒,来之前你已经答应过为兄不着急的。”

张飞听刘备这么说,火气也就消了大半。

这时候,关羽却对刘备说道,“大哥,此人可能真的不简单!”

张飞闻言,顿时来了兴趣。

“二哥,何事 让你变了主意?”

刘备也急,“二弟,可是看出了什么了?”

关羽指着院中的农具、水车和日晷说道,“大哥,此人所学甚杂,而且应该精通实务。”

刘备正仔细端详着院中事务,堂内突然传出了一阵吟唱之声。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隔着一张竹帘的诸葛亮话音刚落,“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张飞嘴里嘟囔着,“哼!什么日迟迟,我看你是睡迟迟!睡个午觉要睡到太阳都下山吗?这卧龙先生,还真是名副其实,就是一直睡觉的先生,哼!”

刘备听到诸葛亮醒了,顿时露出欣喜之色。

他对关羽张飞说道,“二位贤弟在此稍待,待为兄去拜会卧龙先生。”

好像是听到了院里的声响,诸葛亮翻身问道,“草庐来客人了?”

刘备清了清嗓子道,“卧龙先生,新野刘玄德拜见!”

听到刘备的话,诸葛亮立刻坐起身来。

“竟是刘豫州来了,童子糊涂,竟不叫醒我!”

画面中:廊下的刘备目光灼灼的盯着竹帘。

竹帘后,一位身高一米八以上的青年,正在向门口走来。

燥热的夏日闷热难当,但是在诸葛亮的羽扇掀开竹帘的一刹那,四十七岁的刘备感受到了一股沁入心扉的凉爽。

刘备跪坐在诸葛亮对面,说明了请他出山襄助的想法。

诸葛亮道,“自董卓作乱以来,各州郡豪杰并起,纷争不休。亮幼时在家乡徐州琅琊,就听闻了刘豫州的美名。”

刘备惭愧的说道,“我打了一辈子仗,却没有一块立锥之地,真是惭愧之至!”

诸葛亮却笑着说道,“刘豫州信义著于四海,连曹丞相都把将军当做同一流的人物。亮斗胆一问,将军有何志向?”

刘备目光闪动,如实说道,“如今汉室衰微,苍生蒙难。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所过之处多有屠戮。我平生所愿,自然是兴复汉室,伸大义于天下!”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道,“既然将军志在天下,那就要有一个长远谋划。”

刘备起兵以来,一直寄人篱下,屡败屡战,还真没有条件谈什么长远谋划。

“请卧龙先生赐教!”

诸葛亮侃侃而谈道,“当初曹操和袁绍比,也是多有不及。他之所以能战而胜之,不仅是依靠天时,还靠人的谋划。所以,只要谋划得当,将军的志向也并非不能达成!现在,曹操大势已成,号称带甲百万。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其争锋。江东孙权占据地利,已传三世,也站稳了脚跟,这是可以结盟的援手。”

刘备点头说道,“曹操即将抵定北方,我在荆州恐怕待不下去了。”

诸葛亮继续说道,“将军想实现大志,就不能再投靠别人了!必须要有自己的地盘,这才是成就大事的基础!”

听到这里,刘备突然心中一惊。

不能再投靠别人了!

他仔细回顾一番,自从短暂的做过徐州牧之后,他好像一直在投靠别人。

如果没有投靠,那就是在投靠的路上。

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

曹操要是再南下,是不是要考虑投靠孙权了?

刘备突然觉得,诸葛亮的话打开了新思路。

“荆州的位置十分关键,但是刘景升守不住。益州之地号称天府之国,更是高祖成就帝业的地方。刘璋、张鲁都不是贤明之主,将军不取益州,曹孙两家迟早要取。”

刘备捋着胡须思索起来,“先生之意,是要三分天下占其一!”

诸葛亮继续说道,“占据荆益两州,这只是第一步!有了地盘之后,对外结好江东孙权,对内富国强兵,以待天时!等到天下形势有变,将军可遣一上将从荆州发兵,将军从益州出兵。两路大军讨伐中原,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听诸葛亮说完,刘备激动的说道,“先生之谋划,真是深的我心!只可惜,我虽有大志,但只有一县之地!先生有此大才,岂能空老山林之间?请先生随我出山,与我一同兴复汉室,共成大业!”

诸葛亮道,“亮不过一山野闲人,蒙将军不弃,三次拜访。将军心怀苍生,仁义著于四海,亮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拉住诸葛亮的手,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我能得孔明相助,就像鱼得到了水啊!”

诸葛琳诸葛亮为迷茫中的刘备,指出了一条可行的发展规划。 这一年是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正式加入刘备集团。 即将平定乌桓的曹操,将画上统一北方的最终句号。 他的目光,终于转移到了中原四战之地——荆州! 四处投奔,奔波飘零的刘备,也即将迎来实现隆中对策略的最好时机!

诸葛琳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诸葛亮在耕读十年之后,终于出山辅佐刘备。 大半年之后,曹操平定乌桓,北方大定。 之后,曹操携十万之众,兵锋直指荆州。 荆州刘表病逝,蔡瑁、张允拥立刘琮,半年后举州投降曹操。

诸葛琳刘琮投降,荆州大部分被曹操占领。 只有刘备据守夏口,拒不投降曹操。 刘备遣诸葛亮出使江东,与孙权结成联盟。 之后,孙刘联军在赤壁火攻曹军,曹操军中又遭逢大疫,不得不引军北返。 孙刘两家以少胜多,曹操也彻底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最后机会。 赤壁之战后,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计,平定荆南四郡。 此后几年,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足兵足食,治理地方。 此时诸葛亮坐镇的,是零陵、桂阳、长沙三郡,也就是刘备集团的大后方。 建安十九年,刘备攻克成都。 此后,诸葛亮常年坐镇成都,为刘备集团的征战提供后勤保障。这个时候,诸葛亮还是坐镇在大后方。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还是号称“蜀道难”的益州地区。 这句“足食足兵”背后的含义,远非后世之人可以想象!

诸葛琳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从军师中郎将,到军师将军,从荆州到益州,诸葛亮一直都是刘备集团的后勤顶梁柱。 他要做的,是向前线足量供给兵员和军粮,还要负责治理新占据的州郡。 汉高祖说过,大汉立国第一功臣,非萧何莫属。 同样的道理,季汉立国的第一功臣,也当属诸葛亮! 难能可贵的是,诸葛亮并不是无限制的压榨民力。 他所做的,是先设法提高粮食产量,而不是一味提高征收比例。 相信这一点,也是蜀地百姓缅怀千年的原因。 诸葛亮征粮的思路,可以从他提出的十六字劝农心法中看出。 “唯劝农业,勿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 从建安十三年到二十五年的十二年间,其实是蜀汉的立国时期。 我们可以看一看,这十二年间刘备集团的战争记载。 建安十三年,南征荆州四郡。 建安十七年到十九年,刘备历时三年攻克益州。 建安二十年,张飞在巴西与张郃鏖战。 建安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漫长的汉中争夺战。 刘备正面迎战曹操,在定军山斩夏侯渊,逼迫曹操退军,刘备进位汉中王。 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刘备率领数万大军在荆益两州之间穿梭奔驰,一共大小数十战! 每一战背后,都是巨大的钱粮消耗和运输成本! 十二年间的征战,还有不少数万大军的对峙战! 但是,在现在的史料中,却几乎没有这一期间刘备军缺粮的记录。

诸葛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至季汉章武二年,是奠定三国格局的关键三年! 建安二十四年,镇守荆州的前将军关羽,出兵讨伐襄阳樊城。 关羽北伐,兵围樊城,活捉于禁,水淹七军。 许都以南多有义士响应关羽,曹操一度动议迁都暂避其锋芒。 史称,“羽,威震华夏!” 关羽兵围樊城,和徐晃援军对峙之际。 军中突然盛传,曹操已和孙权合作,江东已袭取江陵、公安。驻守江陵的糜芳,驻守公安的傅士仁不战而降。 关羽北伐,以江东集团背盟偷袭而失败。 关羽兵败被杀,荆州被曹孙两家瓜分,孙刘联盟彻底破裂! 战后,曹操表奏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 关羽俘虏的三万于禁军尽归孙权,于禁等被俘将领被孙权送回北方。 孙权向曹操示好,将关羽头颅传给曹操。 同时,还以天命为由,向曹操劝进。

诸葛琳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魏王曹操病逝,其子曹丕世袭魏王官爵。 同年十月,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改汉为魏。 曹丕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诸葛琳公元二二一年四月,刘备于成都武担山登基称帝,国号“汉”。 建元章武,封诸葛亮为丞相,刘禅为皇太子。 章武元年七月,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兵发数万,讨伐东吴。 大军未开拔,张飞被部下范疆、张达刺杀,两人随后叛逃东吴。 得知刘备兴兵伐吴,孙权派遣使节请求恢复孙刘联盟,刘备盛怒拒绝。 同年,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加九锡。 季汉章武二年,刘备在荆州与东吴相持半年后,兵败夷陵。 刘备兵败之后,退至白帝城附近的永安宫。 半年后,刘备病危,召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前往永安宫。

画面中,定格在了一位老者身上。

此时的刘备躺在病榻之上,双眼噙着泪水,目光中尽是不甘心。

这位颠沛流离一辈子的老兵,现在彻底走不动了。

他对跪在地上的臣子们说道,“卿等退下,孔明留下。”

其他人退下后,刘备让诸葛亮上前来,然后才说出了心里话。

“孔明,如果没有你的辅助,我不可能成就帝业。大汉国祚能够延续,朕没有谁都可以,唯独不能没有你啊!

孔明,是你成就了我刘备啊!朕要伐吴,你们都不同意。但是……朕等不了了。朕只怕朕不在了,二弟三弟的仇就再也报不了了啊……”

刘备气若游丝,但是又倔强继续说道。

“朕知道,朕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孔明,你要相信,朕是一个好兄长,好主公啊……”

诸葛亮拉住刘备颤抖的手,十分笃定的说道。

“陛下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绝非虚言。不是臣成就了陛下,而是陛下成就了臣啊!”

刘备又咳嗽了两声,“孔明,朕这次和陆逊僵持半年之久。这半年之间,曹丕只是将孙权封为大魏吴王,除此之外竟然毫无动作。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不止啊!

朕将阿斗和国家托付给你,也只有你才能安定国家,继续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阿斗如果能够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不能辅佐,你就从两个兄弟中再挑一位。如果朕的子孙当真不堪,你尽可自立为成都之主!”

听到刘备坚定的言语,泪眼婆娑的诸葛亮跪倒在床边,行了君臣跪拜大礼。

“于私,陛下对臣有知遇大恩。于公,陛下是大汉天子,亮是大汉臣子。废立自取之言,陛下就不要再说了!”

刘备长长的叹了口气,浑浊的泪水从眼角流出。

“唉……孔明啊,朕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啊。兴复汉室的大计……千难万难,非明主不可承担!朕都没挑起的千钧重担,只能交给你了。”

诸葛琳季汉章武三年,季汉昭烈皇帝崩于白帝城。

诸葛琳自从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在季汉的权势达到了巅峰。 他是季汉丞相,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领益州牧,开府、假节、武乡侯。 而且皇帝刘禅按照刘备遗言,对诸葛亮“事之如父”! 史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琳其实,从公元二一四年,也就是刘备去世的十年前,诸葛亮就开始坐镇成都。 也是从那时候起,诸葛亮治理了蜀地十多年。 就是这十多年,让蜀地百姓千年缅怀。 诸葛亮在隆中耕读十年的积累,转化成了蜀中大化的斐然成就! 这十多年的成就,正是隐藏在史书字里行间,但是绝对无法忽略的,伟大的诸葛治蜀! 刘备入主益州之后,就命诸葛亮、法正等人制定治蜀典律《蜀科》,《蜀科》就是诸葛亮“以法治蜀”的体现。 诸葛亮以法治蜀是以商鞅韩非的做法为依据,结合了前汉董仲舒的儒家思想,主张法、礼、威、德并行。

画面上,出现了法正和诸葛亮的身影。

这个时候,正是刘备入川不久。

“孔明,治理益州是主公赋予你的职责,我本无权过问。

只不过,现在外面有些传言,还是要让你知道。”

诸葛亮摇着羽扇,好像早就预料。

“孝直奇谋迭出,主公征战多有倚仗。你我之间,更应该坦诚相见,孝直但说无妨。”

法正说道,“现在不少人,认为《蜀科》过于严苛。孔明,昔日高祖皇帝进入关中之后,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秦之苛法。这三条何其宽容,我们新得益州,可以借鉴!”

诸葛亮摇着羽扇,然后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孝直,你是主公倚重的大才,应当从主公的角度考虑问题。《蜀科》严苛,是对世家大族比较严苛,而非普通百姓。你提出对蜀中宽容治理,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主公来之前,刘焉刘璋父子不修德政,更没有制定有效的法律。这和秦末严刑峻法,大耗民力,百姓皆苦的情况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蜀地世家大族骄横惯了。

蜀中大事,都是各个世家大族说了算,渐渐的连君臣之道都没有了。现在我们颁布了《蜀科》,对世家大族严加管束,就是为了纠正这种情况。试想,如果这些世家大族还像原来一样骄横,那么置主公于何地?

主公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计,又从何谈起呢?”

法正听完诸葛亮的话,不由的汗流浃背。

“多谢孔明提醒,我险些误了主公的大事啊!”

诸葛琳诸葛亮以法治蜀,并不是一味严刑峻法,同时还重视人性教化。 在诸葛亮所惩处的人里面,既有亲贵,也有功臣,诸葛亮一律严办,绝不偏袒。 史载,“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以法治国,有三个层次。 百姓怨声载道,沸反盈天,这是最低层次。 百姓道路以目,敢怒而不敢言,这是次低层次。 百姓口无怨言,依法守法,这是法治的最高层次。 而百姓口无怨言,心有服意,受罚者刑之而不怨,诛之而不怒。 这是法家所言不可能达到的层次!

诸葛琳诸葛亮治理蜀国,考虑到了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诸葛亮专门设置堰官,派兵一千二百维护都江堰,保护疏浚。 他还将历代流传的维护治理经验,全部编制成书。 诸葛亮亲自设计的清淤石标,一直沿用至今。 因为诸葛亮的治理,不但大益于蜀中农业,更是消弭了无数水灾!

诸葛琳诸葛亮专门设置司盐校尉,强化官盐管理。 诸葛亮在任期间,还主持改进了火井煮盐技术,增加了盐的产量。 这是中国最早发明火井煮盐法,而在巴蜀地区,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同时,盐税是蜀汉的重要经济来源。

诸葛琳诸葛亮专门设置司金中郎将,主持改进铁的冶炼技术。这些冶炼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农具的生产。 当然,冶铁技术的改进,也同样服务于兵器的生产。 这也是诸葛亮后续北伐的重要基础!

诸葛琳诸葛亮专门设置锦官,负责管理蜀锦的生产、销售,出口! 蜀锦相当于三国时期重要的奢侈品,魏国、吴国都有大量需求。 曹操一家三代,都喜欢蜀锦,孙权经常用蜀锦奖励部署。 就连曹丕送给日本倭王的国礼,都有蜀锦三批。 除此之外,蜀锦远销海外和中东国家! 诸葛亮的《言锦教》中说,“诀敌之资,惟仰锦尔!” 后来,曹丕甚至通过《与群臣论蜀锦书》,试图说服魏国群臣。 你们不要买蜀锦了,诸葛亮拿我们的钱,还要来讨伐我们啊! 你们买的不是蜀锦啊,那是大魏儿郎的血肉啊! 然而,收效甚微。

诸葛琳诸葛亮平定南中地区之后,还在当地推广农业生产,教授农耕技术。 诸葛亮在南中大规模推广茶叶种植,才有了后来的普洱茶。 为了纪念诸葛亮,人们将诸葛亮奉为茶祖!

诸葛琳如此种种,并非诸葛治蜀的全貌。 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事情看出,诸葛亮治理益州,绝非压榨民力。 他施行的,其实是春秋时期管仲的富民强兵之策!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这叫先把蛋糕做大! 正因为卓越的治蜀成果,为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 在诸葛亮治理下,蜀中大化,吏治清明,人心归附。 史家对于诸葛亮治蜀的成就,毫不吝惜赞誉之词。

诸葛琳喝了口水后说。

诸葛琳史载,“亮之治蜀,田畋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诸葛琳公元二二四年,诸葛亮平定南中,组建无当飞军。 次年,魏帝曹丕去世,其子曹睿继位。 公元二二七年,季汉建兴五年。 这时候,季汉迅速度过了刘备去世带来的短暂不稳定。 其时“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丞相诸葛亮向皇帝刘禅上表北伐! 轰轰烈烈的武侯北伐,正式拉开了序幕!

一曲凄凉悲壮的背景音乐响起,画面中孤独的身影渐渐清晰。

简陋陈旧的案几上,盘在灯油中的灯捻被轻轻拨开。

昏暗的房间中,灯光陡然变亮了不少,就像丞相燃烧自己而回光返照的大汉国运。

时年四十七岁,鬓发斑白的诸葛亮,已经显出了苍老之态。

但是他手中的笔,却在奋笔疾书,笔走龙蛇!

随着旁白响起,背景音乐陡然变得激荡无比!

前奏的悲戚之情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征伐之气的恢弘乐章!

诸葛琳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天鉴上画面一转,诸葛亮已经登上了点将台。

战马嘶鸣,旌旗猎猎!

战鼓声响彻天际,数万汉军军容整肃。

一丈长宽的杏黄色旌旗高高飘扬,旌旗之上是一个巨大的“漢”字!

这面飘扬了四百余年的旗帜,没有因为曹丕称帝而消失。

反而因为诸葛亮的竭诚努力,散发出了最后的雄威!

点将台上,两面竖着的旌旗,宣示着此次北伐的决心。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激昂的声音,从点将台上传到的万千军中。

“诸军!曹魏窃据天命,企图断我大汉国祚!先帝百折不挠,民心归附,信义著于四海。奔波创业十余年,普天之下,方留下一隅大汉江山!如今陛下贤明,蜀中大治,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曹魏篡逆,苍天不容,魏主曹丕在位七年而亡。当此之时,我等奉诏讨逆!北伐曹魏!如今,正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天赐良机!传令!出兵北伐!”

数万大军令行禁止,浩浩荡荡向北出发,数十面将旗迎风飘扬。

“汉寿亭侯——关”

“西乡侯——张”

“镇东将军——赵”

画面已经转到了汉中。

诸葛琳诸葛亮令赵云、邓芝走褒斜道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岐山。

大军途经昔日天池大泽遗址,诸葛亮看着干涸的大泽旧址,只能仰天长叹。

“昔年的武都大地动,生生震断了汉水,天池大泽也渐渐干涸。昔日的嘉陵江从汉水直通渭水,可以大船运粮。

这也是昔日高祖暗度陈仓的重要倚仗!”

身旁的马谡也叹道,“如今出关的五条道路,没有一条好走的。嘉陵江也无法再大船运粮,想效仿昔日高祖故事,已经不可能了。”

诸葛亮道,“现在曹魏并无防备,正是我们进兵之时。我们直取陇西,然后截断陇道,稳稳的拿下凉州之地。届时再自东往西,拿下雍州关内就容易多了!”

诸葛琳诸葛亮兵出汉中,大军围困岐山堡! 天水郡、安定郡、南安郡纷纷响应,归附汉军。 诸葛亮直取陇右,出其不意,完全出乎了曹魏朝野的预料。 北伐形势,都在按诸葛亮的设想进行!

诸葛琳自从昭烈皇帝刘备去世后,曹魏对于蜀汉的北伐几乎没有任何防备。 尤其对于诸葛亮攻打陇西,是曹魏朝廷预料不到的。 当时的陇西同归雍州刺史管辖,而雍州刺史郭淮、安西将军夏侯楙的治所全部都远在关中的长安! 可以说,曹魏西线的防守重点,一直都在关中。 第一次北伐,是诸葛亮此生最好的机会。 因为,曹魏无防备,陇西无重兵! 正因为如此,陇西三郡很快投降,汉军北伐,天下震动! 诸葛亮兵发祁山的同时,关羽兵败后投降曹魏的孟达被诸葛亮说服,在关中腹地新城宣布响应北伐!

诸葛琳曹魏方面,当时刚继位的魏明帝曹睿,却显现出了远超其年龄阅历的英明果断。 其一,魏明帝曹睿亲自坐镇关中,督战前方战事! 其二,派大将军曹真去长安,接替夏侯楙,重兵阻击簸谷赵云! 其三,派右将军张郃大军进入陇西,打通陇道,决战诸葛亮大军! 其四,镇守宛城的司马懿先斩后奏,日夜奔袭,擒斩响应诸葛的新城守将孟达! 经此一战,初次担当军务重任的司马懿,打出了侵略如火的赫赫威名! 随着战事的进行,双方的国力差距,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司马懿飞兵平孟达之后,曹魏数一数二的将星曹真,也在箕谷顺利击退赵云邓芝。 此时双方的战略重点,就来到了陇道! 关中上陇有五道,但是诸葛亮由于兵力有限的原因,无法全部阻断。 所以,诸葛亮在五道汇集之处的街亭,设下重兵防御。 如果汉军能在街亭狙击张郃一个月,诸葛亮完全可以攻破祁山堡,自此陇西皆归汉土! 第一次北伐的最关键一战,汉魏街亭之战,即将打响!

诸葛琳平心而论,驻守街亭狙击张郃是以逸待劳,难度并不大,但是极其重要。 夷陵之战后,季汉人才损失极大,诸葛亮也急需为季汉培养年轻将领。 出于种种考虑,驻守街亭的重任,落到了参军马谡的身上。 马谡深得诸葛亮的信任,且屡有奇谋。 只要他按照丞相的嘱咐依城防守,就能获得一件天大的功勋。 然而,正是这位丞相的身边人,却自作聪明的违背军令,竟然选择上山驻防。 魏军良将张郃切断汉军水源,大败汉军于街亭! 马谡大军的迅速溃败,让诸葛亮筹谋已久的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 季汉仅一州之地,一旦军力大损,短时间再无法恢复。 所以,诸葛亮引军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在哀婉悲壮的声乐中,画面从季汉大军转到了汉中营帐之中。

“马谡,你真该死啊!”

诸葛亮鬓发斑白,目中含泪,手中的令箭正在不停的颤抖。

“数万大军功亏一篑,陇西三郡得而复失,皆是你之过!若不是赵云将军统军断后,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曹魏有曹真、司马懿在,想再出其不意,何其难也!”

马谡长跪不起,涕泗横流。

“丞相,都是我的错!我不该违背军令,是我毁了北伐大业!我对不住丞相的器重啊!”

马谡在军中多年,军中将领都为马谡求情。

但是诸葛亮治军严肃,赏罚分明。

马谡违抗军令,必须斩首!

诸葛亮枯瘦的脸上,神色极其复杂。有痛恨,有后悔,有失望,唯独没有一丝怜悯。

“你临行前,我给你陈述利害,说的已经不能再明白了。可你竟然自视甚高至此,连军令都敢公然违抗!”

诸葛亮几乎是咬牙切齿,又忍不住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

“马谡啊马谡,你真是该死!罪该万死啊!”

诸葛琳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行丞相事。

上一章 李白 王者观影历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