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游戏同人小说 > 王者观影历史
本书标签: 游戏同人 

诸葛亮

王者观影历史

诸葛琳弱者挑战强者,一步慢,则步步慢! 被诸葛亮偷袭一次之后,魏国全面加强了西北的防御。 曹真知道诸葛亮再北伐的话,能选择的路线不多。 所以他命宿将郝昭加固陈仓城防,防止诸葛亮从陈仓道北伐。 公元二二八年冬,第一次北伐的同一年底。 魏军东下与东吴激战,诸葛亮走陈仓道北伐,响应东吴。 但是守将郝昭早有防备,诸葛亮以粮草不足为由撤军。 这就是史载的第二次武侯北伐。 公元二二九年,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取武都、阴平二郡。 诸葛亮官复原职,这就是第三次北伐。

画面徐徐转到了一副病榻前。

季汉名将赵云,自第一次北伐被曹真击退后,就忧愤卧病。

现在的赵云,已经气若游丝,油尽灯枯。

“陛下……子龙自追随先帝,遇敌争先,临阵不退……”

赵云断断续续的话语中,刘禅早已哭成了泪人。

“先帝说过……子龙将军一身都是胆。如果没有将军,朕早就死于乱军之中了啊……”

赵云老泪纵横,双目圆睁,挣扎着说出了最后的遗言。

“子龙老了……无法再替陛下北伐国贼,克复中原了……”

赵云死不瞑目,天鉴画面再次转到了季汉朝堂。

丞相诸葛亮再次请命北伐,但是却比第一次时多了几分愁容。

“陛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曹魏虽强,但是内有叛乱,外有孙权,正是用兵之时……”

“近来年,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等七十余人将校宿老去世……”

“老臣愿意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听着诸葛亮坚定的呈奏,想到赵云临死前的坚决,刘禅生生把相父歇一歇的话咽了回去。

以刘禅的才能,他不太明白相父、赵云等人的坚持。

但是,他相信这些人。

先帝身边的这群人,生于乱臣贼子当道的乱世,却真正无愧忠义二字。

“相父,北伐之事全凭相父做主。”

诸葛亮看向刘禅的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和欣慰。

“老臣,多谢陛下!”

公元二三一年,季汉建兴九年,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运粮,大军再出祁山!

其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葛亮避过司马懿主力抢割上邽之麦。

号称侵略如火的大都督司马懿,立刻引大军追赶。追至卤城后,与汉军大战。

诸葛亮派遣魏延、高翔、吴班据敌,大破司马懿!

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

诸葛琳此战之后,司马懿掘营自守,不再主动出战,世人有“畏蜀如畏虎”之讥。

诸葛琳卤城一战,打怕了侵略如火的司马懿。 这一战,是季汉建立之后和曹魏的第一场正面大战。 长期以来,世人都以《三国志》中“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来评价诸葛亮。 其实,诸葛亮治军理民能力确实是强于领兵作战的。 但是,这并不是因为诸葛亮领兵作战能力不强。 而是因为他治军理民的能力实在太过突出了! 唐开元年间,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中,主祭“武圣”姜尚,汉留侯张良配享,还设有大名鼎鼎的“武庙十哲”!

诸葛琳包括张良在内的武庙十哲分是: 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 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诸葛琳“治戎优于将略”的丞相,可能也想不自己会和一群璀璨的将星接受武庙祭祀!可见后人对其军事能力的推崇!

诸葛琳第四次北伐,还是以令人扼腕的结局告终。 同年六月,同为托孤重臣的李严因运粮不济,呼诸葛亮还师。 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 此为第四次北伐,二出祁山! 诸葛亮撤军后,李严还故作惊讶。 他声称粮草充足,丞相为何退军? 李严如此作为,是想将退军的责任推诿到诸葛亮身上。 诸葛亮主政细致,李严前后手书都完好保留。 因此,在确凿的证据前,李严不得不认罪。 同年,李严因罪被废为庶人,流放梓潼郡。 形势大好的第四次北伐,却再次因为后方粮草和季汉内部问题,遗憾的落下帷幕。

画面上,季汉朝堂的简短朝会已经结束。

诸葛亮再次举兵北伐的建议,也得到了刘禅的同意。

众臣纷纷退去,鬓发花白的诸葛亮,堂堂八尺身躯竟然显得有些佝偻。

此时的诸葛亮,完全可以转身离去。

但是他仍像普通大臣一样,亦步亦趋的缓缓退出大殿。

皇帝刘禅本就心软,看到这一幕顿时感到一阵心酸。

不知不觉的,刘禅就脱口而出道,“相父,小心些……”

诸葛亮闻言,停下了脚步,疲惫的目光中露出了关切之情。

“陛下,这三年来,老臣不敢一日稍歇。臣休兵劝农,练兵讲武,督造木牛、流马、连弩。此次准备十分充分,老臣相信,一定能够有所斩获!”

刘禅闻言,也知道丞相误会了。

他连忙起身解释道,“相父,北伐大事,全由相父做主。

朕的意思,相父为国操劳一生,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诸葛亮原以为刘禅改变了主意,现在也知道自己想错了。

他疲惫的面容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随即,他感到胸口一阵发热,花了好大力气才忍住了咳嗽。

看到丞相的面容突然变得灰白,刘禅连忙要上前搀扶。

但是诸葛亮却渐渐的跪了下去,行了跪拜大礼!

“相父!相父不必行此大礼!”

汉朝君臣跪拜之礼并不常见,只有祭天、继位等大事才需要行大礼。

“相父,先帝嘱咐朕,要对相父以父事之!相父,你为何行此跪拜大礼!”

诸葛亮不顾刘禅阻止,他目光坚定的看着刘禅。

“陛下是大汉天子,臣子跪天子,有何不可。”

说完话,诸葛亮额头触地,行完了君臣大礼。

他的声音有着不该存在的苍老,也有着从未消失的坚定执着。

“大汉丞相诸葛亮!今当远离,拜别天子!”

刘禅非常纳闷,相父从来没有私下对他行过大礼,今天这是为什么呢。

他征征的望着丞相远去的孤独背影,突然间就流下了泪水。

他总感觉,相父很有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相父,保重啊!”

诸葛琳公元二三四年二月,诸葛亮经过三年的充分准备,再次举兵北伐。此次北伐,汉军出斜谷道,占据武功五丈原,屯田于渭水之滨。

司马懿驻军渭水对岸,和季汉大军隔河相望。

在短暂的接战不利后,司马懿选择坚守不出,不和汉军交战。

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竟然在魏国境内屯田自足,做好了长期驻扎下去的准备。

而国力军力强出数倍的魏国,却只有自保之力,不敢和汉军正面作战。

画面上,在汉魏两军大营之间切换。

在魏军营帐之中,司马懿热情的接待了汉军来的使者。

为了激怒魏军,促其出战,使者给司马懿带来了一套女装。

司马懿笑吟吟的接受了诸葛亮的礼物,然后问起了诸葛亮的起居饮食情况。

汉军使者如实说道,“丞相早起晚睡,吃饭不过几升,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过问。”

待使者走后,司马懿目中精光闪动,他对将领们说道。

“诸葛孔明食少而事繁,又能活多久呢?”

画面中,魏军众将纷纷义愤填膺。

因为诸葛亮给主帅司马懿送来的女装,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大都督,蜀寇欺人太甚!”

“我大魏占据中原正朔,怎么受此奇耻大辱!”

“既然诸葛亮已经命不久矣,不如一战而下,永绝后患!”

“大都督,出战吧!”

“出战吧!”

在众将的一片请战声中,司马懿也做出一副愤怒的样子。

“诸将稍安勿躁,此战非同小可,不可随意而决,待本都表奏圣上!”

于是司马懿当着众将的面,向魏明帝曹睿上了一封奏表。

天鉴画面缓缓转移,来到了魏帝曹叡的案头。

曹叡神色严肃,对于和汉军的作战,他是一点都不敢大意的。

他的脸上,渐渐露出了不解之色,司马懿到底想干什么!

“仲达是什么意思?要不要出战,你问朕做什么?当年千里擒斩孟达,也没见你上表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事事上表早就贻误军机了!”

曹叡在殿中反复踱步,把司马懿的奏表读了一遍又一遍,就差倒着看一遍了。

他反复回忆了几次北伐的战况,很快就有了决断。

“唉!爷爷留下的曹真、曹休都病逝了,张郃也战死了。仲达上次在卤城吃了诸葛亮大亏,现在也不敢出战了。我堂堂大魏,竟然被撮尔小国逼到这种程度。真是奇耻大辱啊!罢了罢了,自己选的司马懿都督雍凉军事,跪着也要支持到底啊。”

诸葛琳月余之后,曹叡派老臣卫尉辛毗持节传旨。 魏明帝曹睿对司马懿言辞申斥,坚决不允许司马懿轻易出战。 之后每次诸葛亮挑战,司马懿和众将大怒要战。 辛毗都会持节立于营门之前,众将也只能作罢。 诸葛亮的历次北伐打出了威势,尤其第五次北伐准备充分。 当世名将司马懿不敢再轻易接战,不惜和曹睿司上演“千里请战”的戏码来压制众将异意。 世人评论司马懿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无擒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任使孔明自来自去。 诸葛亮的四次北伐打了气势和兵威,让魏明帝感到十分忧虑不安!

诸葛琳司马懿作为后三国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最擅长的正是忍耐。 所以,在料定诸葛亮命不久矣之后,他就下定决心,坚决不出战! 因为他知道,哪怕诸葛亮病重,他出战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但是将诸葛亮耗死,季汉国内一定会有动荡,汉军一定会退兵! 公元二三四年八月二十八日,“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向西南投于亮营。”

星坠之时,诸葛亮正在一处山坡之上,查看军士操练“八阵图”。

须发花白,脸色灰暗的丞相,目光中带着不舍,怔怔的看着落日余晖一点点黯淡下去。

军士的呼喊之声,在耳边越来越远,仿佛随着余晖一起,被秋风彻底送向了远方。

忽然间,天色将暗之际,一道带着火尾的赤星,从东北方向划过。

丞相突然眼前一黑,刚刚提起的一点心气,瞬间跌落深渊。

他的生命,走到头了。

大汉的气数,再也续不上了!

丞相甚至可以感受到,生命在一点点的流逝,身体已经完全瘫倒在木椅之中。

他灰暗的目光,恋恋不舍的扫过营中的一切。

一排排精致的木牛流马,一支支精巧的连发弩箭!

还有用于屯田的一件件农具,营帐中备好的一袋袋粮食。

军营之中,四处高高竖起的大汉旌旗,在烈烈秋风中飒飒作响。

军士号令齐整,军容整肃,汉军肃杀之气震天撼地!

这是他为兴复汉室而练成的讨贼大军!

是他呕心沥血、宵衣旰食、夙兴夜寐的成果!

丞相的心中充满了不甘!

苍天啊!

让我现在走,我真的不甘心啊!

五次北伐,越打越顺手,曹魏并非无法战胜,为什么要现在带我走?

让我现在走,我真的不放心啊!

益州虽然大治,但是只有我的威望可以维持现在的局面。

哪怕再给我几年,也能给陛下留下一个更好的局面。

日后天下有变,大汉未必没有转机!

诸葛亮眼前一花,恍惚间出现了一张睿智坚定的面容。

那张面容看起来十分和善,但语气却透着坚毅,笑容透露着自信!

昭烈皇帝的话,一字一句的,再次出现在丞相的耳中。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欲信大义于天下!

这也是丞相的毕生追求!

忽然间,两行清泪从丞相黯淡的双目中流出。

丞相苍白的嘴唇无力的翕动着,诉说着内心的遗憾和愧疚。

“先帝,亮不能再临阵讨贼了……”

恍然间,昭烈皇帝的音容笑貌彻底消失,只有烈烈秋风吹过苍凉的五丈原夜空。

丞相奋力的坐直了身子,抬头看向那彻底消失的赤星。

好像察觉到了丞相的吃力,正在操练的军士纷纷停了下来。

“丞相!保重啊!”

不知是哪一位士兵带头,军士们一个个单膝跪地。

“丞相保重啊!”

“丞相……保重啊!”

军士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传来。

丞相心中大感欣慰,但是他甚至连一丝笑容也无法完成了。

任凭泪水划过脸颊,他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向着星落之处发出了最后的质问。

“悠悠……苍天!”

“何薄……于我!”

时年五十四岁的大汉丞相诸葛亮,终于走完了自己艰辛而荣耀的一生。

诸葛琳终其一生,大权独揽而不欺主,完美的做到了他自己的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琳诸葛亮死后,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秘不发丧,从容撤军。 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于是率大军追击。

画面上,汉军令行禁止,全员转向。

姜维更是推出了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坦然的立于阵前。

司马懿大惊失色,顿时魂归天外,立刻勒马停步。

“诸葛亮,尔竟然装死诱我出战!”

这一瞬间,司马懿想到了被射中膝盖的张郃,突然间汗流浃背!

“撤!快撤!”

司马懿率军撤出数里,不敢再追赶汉军。

汉军退入斜谷道,才讣告发丧。

听到诸葛亮确实死亡的消息,司马懿自嘲道,我能料到他活着的时候的事情,又如何能料到他死之后的事呢!

诸葛琳这件事也被时人广为流传,人称“死诸葛惊走活仲达”,与“合肥孙十万”有异曲同工之妙!

诸葛琳丞相死后,司马懿观其营垒,由衷感叹道,诸葛孔明是天下奇才!

屏幕上,汉军扶诸葛亮灵柩回到成都。

成都满城缟素,上至皇帝刘禅,下至贩夫走卒,都为丞相送行。

灵柩所到之处,招魂幡林立,白色纸钱像雪花一样铺天盖地。

成都官员百姓,汉军将士,哀嚎声百里不绝!

刘禅在丞相灵柩前泣不成声,泪如雨下。

“相父!相父!你怎么忍心撇下朕离开啊!相父,你回来啊!你回来啊!”

丞相死后,刘禅第一时间给诸葛亮定下谥号——忠武!

“忠武”二字是对文武全才的丞相的最高认可,也是华夏历史上人臣的最高荣誉!

丞相后人按照他生前遗言,将其葬于定军山前,看着后人北伐中原。

被丞相流放的李严,得知丞相死讯之后,痛哭失声。

“丞相去了,其他人也不可能再用我,我再无起复之日了啊……”

不久之后,李严激愤病亡。

诸葛琳丞相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 他行君事而国人不疑,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他连年北伐,然蜀中大化!严刑峻法,然百姓无怨言! 他兵出渭水,天下震动,魏帝惶恐,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 有汉相诸葛亮在世一日,曹魏雍凉不卸甲,中原不释鞍! 武侯北伐不成,非人之过,乃天命也!

诸葛琳丞相死后,季汉政权内部矛盾逐渐爆发,再也无法全力北伐。 公元二百六十三年,丞相去世后二十九年,季汉灭亡。

诸葛琳诸葛亮治理季汉成就卓越,屡次北伐忠贞勇毅,被蜀地人民深深缅怀。 自诸葛亮病逝后的将近一千八百年间,有大批帝王将相,文士才子们对其十分推崇。 关于诸葛亮的评论、诗词浩如烟海,在这里只选一部分影响力比较大的盘点。

画面上:丞相死后四百年左右,唐朝。

诸葛亮冠代奇才,志图中夏。(唐太宗·李世民)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唐·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丞相死后八百年左右,宋朝。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北宋·苏轼《隆中》)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南宋·陆游《书愤》)

最忆定军山下路,乱飘红叶满戎衣。(南宋·陆游《怀旧》)

读《出师表》而不泪下者,其人必不忠!(南宋·赵与时)

斜谷事不济,将星陨营中。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南宋·文天祥《怀孔明》)

丞相死后千年左右,明朝。

若诸葛孔明、羊祜、杜预、李靖辈,文武兼资,难概以一律。(明太祖·朱元璋)

军在于治。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明·刘伯温)

五丈原头动地鼓,魏人畏蜀如畏虎。(明·李东阳《五丈原》)

诸葛琳诸葛亮生前受人敬重,死后得万世景仰。 蜀地百姓年年祭拜诸葛亮,自发保护丞相的坟墓。一千多年以降,丞相的墓从未被盗过。 诸葛大名垂宇宙,万古云霄一羽毛!诸葛亮身上,几乎集齐了古代贤臣的所有能力和美德。 诚然,他并不是一个成功者,反而是一个失败者。但他是一个孤勇者,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一直流传了一千多年。 诸葛亮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文化符号! 如今,诸葛亮已经去世一千七百八十年,但是不仅蜀中地区,天下所有的华夏人,都没忘记他!

画面渐渐转换,滚滚长江东流而去,一所普通的学校进入了天鉴的画面。

诸葛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里是诸葛亮耕读的古南阳地区,这里的居民都以此为傲。

画面中的教学楼渐渐拉近,一个个教室里,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

这些孩子们坐的笔直,一天最美好的清晨时分,正是一天的早读时刻。

“先帝创业为半而中道崩殂……”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这些孩子们的声音整齐划一,清脆而有力。

郎朗的读书之声,充满着朝气,远远的传到了不远的长江边上。

画面转到了华夏西南边疆。

诸葛琳你可能不信,一千七百余年后,还有人守护着和丞相的约定。 公元一九三四年,占据印度的海外盗匪大英帝国,悍然入侵南疆的班洪地区。 当年丞相南征的时候,曾和当地的佤族先民定下“世代看守边疆”的约定。 此时的佤族同胞,仍然守护着和丞相的约定。 他们以丞相的名义,召集佤族17个部落的联军,联合发出了《阿佤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 “阿祖阿公(诸葛亮)之约源源流传,守土有责!” “誓断头颅,不失守土之责,誓洒热血,不作英殖之奴!” “虽剩一枪一弹,一妇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 佤族同胞奋起反抗,最终击退盗匪强敌,继续守卫华夏南疆。

画面来到了祭司诸葛亮的大殿之中。

诸葛琳武侯祠一直是成都最火热的景点,更是民众逢年过节争相前来祭祀的地点。

一千多年来,历史已经赋予了季汉君臣新的历史地位。

诸葛琳祭祀诸葛亮的,男女老少都有,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垂髫孩童。

一个正在刷白朴直播的大学生,将一张蓝色车票放在了塑像眼前。

“丞相,二百六十三块的西成高铁票,专门给你买的!”

“明早六点五十五在成都东站上车,这一趟最快,三小时十一分到长安!”

和他一起的男生,也拿出一张车票。

“丞相,坐这一趟吧,下午三点钟出发的,也就多七分钟。”

“武侯祠到成都东站有三十公里呢,您好不容易歇着了,就别起那么早了……”

一个带着耳机的小学生,将几张卡片偷偷放在供桌上。

“亮亮,给你的新皮肤呀!”

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一双明溜溜的大眼睛打量着丞相的塑像。

她依依不舍的,将吃剩的一口蛋烘糕放在了供桌上。

“你就是诸葛亮啊!”

“幼儿园的老师讲过你的故事,说你是个大好人,但总是缺粮食吃!”

“我把这块蛋烘糕分给你吃吧!”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将一本新出版的书放在了供桌上。

“丞相,我研究了季汉一辈子,也研究了你一辈子。”

“越研究,越是佩服,越觉得你们的不容易。”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对你有新的理解,对你的钦佩就更深一层。”

“季汉诸位英雄,是只有华夏人才懂的浪漫。”

“丞相,用不了几年,我就要去见你了……”

天鉴画面转向了一个个平凡的人,渐渐的离开了武侯祠。

武侯祠外,一对刚刚参观完的父子正在说着话。

稚嫩的孩童满怀好奇的问道,“爸爸,爸爸!

既然诸葛亮失败了,那为什么我们还称他是英雄呢?”

青年人微笑着说道,“你最爱唱的那首歌,不是解释的很清楚了吗?”

小男孩疑惑的问道,“诸葛亮……是个孤勇者吗?”

青年人笃定的答道,“是!他是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孤勇者!当然是英雄!”

小男孩挠挠头,然后好像想明白了。

“爸爸,我们接下来去哪里?”

“诸葛双忠祠!”

青年人说完话,牵着男孩的小手往远处走去。

孩童稚嫩的嗓音,开始唱那首在孩童间都极其风靡的歌曲。

“爱你对峙过绝望,却不哭一场……”

“爱你破烂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

“战吗,战啊,以最孤高的梦!”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益州之地,天府之国,然深藏忠武之魂!

上一章 诸葛亮 王者观影历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刘禅: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