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游戏同人小说 > 王者观影历史
本书标签: 游戏同人 

曹操

王者观影历史

诸葛琳江东的吴国羽翼日渐丰满。“江”是指长江。江东并无明确的界限,就像“中原”一样,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吴国的孙氏在江东扎根已久,总帅孙坚是反董卓同盟者之一,但在岘山中箭身亡;其子孙策本要继承其位,不料遭人暗杀。由此,孙策十九岁的弟弟孙权登上了江东首领之位。

“我若大吼一声,能否吓退他吗?”曹操问道。

“孙权想要称霸江东,若是被您一声吼便吓退,岂不是颜面尽失?”群旋说道。

“若是再三威吓呢?”

“难,他不是那种能被吓退的人。”

“那么荆州呢?用此法可行得通?”曹操又问道。

“荆州的关键在于刘备,他软硬不吃,如今又有诸葛孔明做军师,最难对付。”

“若你是刘备,打算怎么做?”曹操问道。

“大干一场,弄出点名堂才好。”群旋笑道。

诸葛琳曹操的大军抵达宛城。宛城即现在的南阳。刘备驻扎在宛城南面的新野。新野再向南是襄阳,这是荆州军队的阵地。宛城与新野相距约六十公里,新野与襄阳之间的距离也大致如此。 建安之十三年,荆楚傲而弗臣。 这是曹丕所作的诗句。他随曹操大军南下作战。自北伐打败袁氏一族后,只剩荆楚两地未臣服于曹操。而襄阳,自刘表死后,便归顺了曹操。 曹操比以前更加埋头于军政事务,每次结束军事讨论,稍一放松,他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曹冲的笑容。因此,他强迫自己专注于作战,以暂时忘却失去爱子之痛。

“荆州的乱军如何了?”曹操再三问道。他所说的“乱军”指的是刘备的军队。

“虽然刘备主战,但也挡不住大势。”乐进说道。他是曹操麾下的一员猛将。

诸葛琳刘琮继承了刘表之位,签署了投降文书。此时刘备正在襄城,距离襄阳不过十公里,他还不知道襄阳已经被曹操收入囊中。刘琮有意瞒着刘备。襄阳的收编进展顺利,刘表有十四万兵马分散在各地,曹操打算将其中的十万收编。 刘琮同父异母的兄长刘琦被任命为江夏太守,正率军赶去上任。

“刘琦有兵马?”曹操吃惊地问道。

“夏口已经被东吴占据,太守赴任,自然要自带兵马,不过人数并不多。”乐进有些不解地看着曹操。

“可是刘琮让他去的?”

“想必是的。”

群旋插话道:“刘琮深受刘表的续弦宠爱,如今不过二十岁,怕是没胆量给兄长下令。想必是刘琦自己去的。说是赴任,实则是逃亡吧。”

刘琮与刘琦不和已久。尽管刘琦带走的人马不多,但夏口附近藏匿了不少荆州兵,少说也有一两万。这也算是刘琦的人马。

曹操沉思片刻,气愤地说道:“这么一来,归顺于我的人马岂不是大大减少了?据探子回报,刘琦近日与诸葛孔明来往密切,恐怕我是被大耳贼刘备给骗了!处理好襄阳的事务,追击大耳贼!”

不管是在荆州还是在别的地方,外来势力与当地豪族的利益并不一致,甚至还有冲突。荆州的兵马并不完全归顺于曹操,归顺者主要是蔡瑁等当地豪族。

刘备得知曹操已经占据襄阳,便率军前往,大喊问道:“请问荆州牧投降于曹操之事,可属实?”

事到如今,刘备唯一的选择是联合东吴抵抗曹操。要结盟,就得让对方看到自己有结盟的实力。

“刘备要放火烧襄阳城啦,大家快逃命吧!”

城里突然出现了这样的叫喊声,百姓纷纷收拾行李逃跑。《三国志》记载,追随刘备的百姓与兵士有十余万,辎重数千辆。事实上,追随者大多是难民。曹操的军队紧追其后,很快抓住了追随刘备逃难的百姓。张飞殿后,在长坂桥一声大喝,吓退了追兵。曹操担心诸葛亮有什么计谋,打算暂且观望。关羽征用了江边所有的船只,使刘备大军甩掉了追兵。

“又要打仗了……”曹操暗自想着。他之所以南下,是希望一切顺利,结束战乱。但这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刘备到了樊城,他自己手上原本有一万兵马,先前又从荆州牧刘表手中获得了一万兵马,此次不愿降曹、追随而来的荆州兵有三四万,加上刘琦率领的兵马,如今麾下兵力不可小觑。

曹操如猛虎一般南下,原本希望能威慑东吴的孙权,使其不战而降。然而荆州的反曹势力强大,势必为东吴的主战派增强了信心。而且不少反对投降的才能之士都跟着南下了,例如伊籍、陈震、霍峻等,其中伊籍日后将与诸葛亮一同,为刘备整顿律法及文教。如此一来,战火必然重起。

“难道这战火要蔓延至下一代吗?子桓注定要被牵扯其中吗?”曹操望天自问。

“刘备确实好计谋!”曹丕对父亲说。

“这不是那个大耳贼能想出来的,必定是诸葛孔明的主意。我还以为他有更高明的计策。”曹操说道。

“什么计策?”

“明知故问!大耳贼也知道还有更好的计策,但他不忍心那么做。心软,这固然是他的优点,但他注定无法夺取天下。”

曹操说的是杀掉刘琮。吕布就是将自己的旧主并州刺史丁原杀掉后,夺取了他的人马。这是聚集兵力最快的方式。事实上,诸葛孔明也建议这样。

但刘备说:“我不忍。”

“刘备确实不足以与父亲争夺天下。”

曹操突然沉默了片刻,深深吸了口气道:“然而大耳贼这句‘我不忍’,也能笼络人心,给人带来具有巨大的力量。如此看来,他未必没有争夺天下之可能。”

“父亲,”曹丕平静地说道,“父亲可是想起了仓舒?若他还在,也能凝聚起如此强大的力量。”

曹操闭上眼睛道:“我本以为自己能够平定天下,这样仓舒便可安定地治理天下。但是如今看来,战乱还将继续啊。子桓,这将是你的时代。”

“我的时代?父亲是指这乱世?”

“我们父子颇为相似,都是乱世之英雄。”

“可惜啊,才能者都被那个大耳贼抢走了。”

“那大耳贼最善于逃跑,可即便是急于逃命的危难时刻,他也不忘笼络人心。子桓要多学学啊。”

曹操说的是刘备离开襄阳之际,曾去刘表的墓前,捶胸大哭。“景升啊,你的荆州落得如此地步,玄德有罪啊!”不少人听说这件事后,都决定追随刘备。

诸葛琳刘备想与东吴联手,但目前实力尚且薄弱。曹操在其后追击,刘备决定先去南方的苍梧等待时机。苍梧是现今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梧州市一带,在桂林以南,地处边境,去了那种地方,则意味着放弃了中原地区。

诸葛琳在东吴,孙策死后的八年里,其弟孙权奠定了政治基础,但若要单独对抗曹操,仍无十足把握。因此,孙权在想,要么与反对曹操的刘备结盟,击溃曹操;要么干脆对曹操示弱,让其承认自己的自立地位。刘表去世时,东吴曾派鲁肃去襄阳吊唁,鲁肃因此与刘备有过一面之缘。刘备决定去苍梧,有一个原因是若自己先提出结盟,则必将处于弱势地位,但二者结盟对抗曹操是必然的。

“曹操是想一鼓作气击溃我们,先提出结盟之事,虽于我军不利,但刻不容缓。我请愿前往商谈此事。”诸葛亮对刘备说道。

诸葛琳东吴那边,最有威望的张昭认为投降曹操是上策。鲁肃认为应当与刘备结盟。三十四岁的周瑜则属于抵抗派,他并不赞成结盟。 此时曹操军中出现了瘟疫的征兆。军师心急,主张在瘟疫尚未大面积爆发之前全军撤退,以免动摇军心。曹操下令封锁消息,在瘟疫扩散之前,赶紧夺取东吴。

“你可有看出为父心焦?”曹操问曹丕。

“心焦是自然的,战事在即,过于轻松闲适,反倒叫人生疑。”

“那就抓紧吧。”曹操耸耸肩道。

“是,情况紧急,重创敌方后立即撤退,土地可先不夺取。”

“夺取的土地,就分给前来相助的盟军吧。”

诸葛琳曹操从一开始就打算将荆州归还给刘琮,而东吴也仍旧归孙权掌管,但他会在这些地方安置自己的人以作监督之用,使孙权等不再针对曹操,承认曹操是自己的宗主。尽管军中因瘟疫而士气低迷,但表面上仍需采取强硬措施,以免让敌方有可乘之机。于是曹操向孙权下了战书。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曹操已经能想象出,年轻的孙权恼怒不已,而张昭在一旁安抚的画面。此时的天下,已然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曹操占据中原,挟天子掌控着三分之二的天下。剩下的三分之一天下,江东孙权的势力最大,其余的小军阀分散在各处。东北的公孙家已经献上袁绍的首级,向曹操表了忠心。西北的马超与韩遂,势力并不强大。蜀国势力不弱,但益州牧刘焉死后,其子刘璋继位,因其性情温和,无法打理好益州。

诸葛亮给刘备出主意道:“主公可拿下荆州,交给信任之人看管,而后夺取益州,若这两地合起来,势力不可小觑。”

“军师要留在我身边,荆州只能交给云长。”刘备说道。

“我们要阻止孙权投降于曹操,并设法与孙权结盟。我尽力而为,此事切不可交给我的兄长。”

诸葛琳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在孙权营中,是孙权麾下的大臣。兄弟二人已经有十五年没见过面了,只通过信件往来维持联系。诸葛亮无子,诸葛瑾把自己的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了他。诸葛乔原本排名第二,因而取字仲慎,但被诸葛亮收养后,就成了老大,因此将字改为伯松。诸葛亮不希望把哥哥卷进此事中。 诸葛亮打算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江东的舆论导向主战。而孙权营中的主战派也分为两派,鲁肃主张联合刘备抵抗曹操,周瑜主张独自对阵曹操。 江东主公孙权则在主战或投降之间徘徊不定。他不像周瑜那般自信,且对周瑜有所顾忌。周瑜是个有勇有谋的男子,被江东百姓称为“周郎”,颇受爱戴。孙权的兄长孙策尚在时,曾不止一次说过:“若非我在,江东孙家早被周瑜夺去了。”孙策被刺身亡后,有人甚至觉得若周瑜能接手孙家,于百姓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毕竟孙策有弟弟,接替兄长的主公之位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无人敢大声说此话。

诸葛琳周瑜的祖辈、父辈中皆有人担任过三公中的太尉,他自认为是江东名门之后。周瑜自然也觉察到了自己的微妙处境,因而格外谨慎。幸好鲁肃也主战,周瑜不必顾忌太多,但独立抗曹的主张需再思量。“就算是联手抗曹,出战之人也是我,而不是刘备。这是为我准备的战争……” 孙权的大本营在柴桑,周瑜此时远在鄱阳,为了参加军事会议,他专程从鄱阳赶到了柴桑,但抵达的时候,会议却已经结束了。周瑜并没有放在心上。这种会议,不参加也罢。他立刻逆江而上。

孙权与刘备已经结盟,此时刘备正在樊口,他以为周瑜是来拜访的,便派船只带着慰问品前来迎接。没想到周瑜却说:“因军务繁忙,不得擅自离岗,若是豫州牧亲自前来,瑜自当见上一见。”

张飞气得满脸通红。刘备劝道:“此次结盟是我方提出的,理应由我去拜访。”

曹操自江陵经过华容道抵达赤壁,排兵布阵,希望速战速决。但为了掩盖军中出现瘟疫的事实,他只得装出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曹丕率水军殿后,慢悠悠地总算到了赤壁。

“子桓在做什么?我叫他不可过于急切,却也不可如此悠哉啊。”

尽管如此,曹丕仍觉得疲惫不堪。“虽缓慢,却很劳累。”他半笑不笑地说道。

“不知吾儿究竟在想什么……”

曹操读不懂儿子的表情,就像摸不透敌军的情况一样。江东看似急于备战,但又透露出一股异样;虽也安排了内应,但有可能是敌军的计谋。

诸葛琳曹丕加入大军,开始与内应联络。原来是一个叫作黄盖的人。孙权营中无人不知,这个黄盖和张昭一样主张投降。此时,以鲁肃和周瑜为代表的主战派占据上风,张昭虽是元老级人物,但也无力扭转大势。一般主和派都是文臣,但黄盖是个勇猛的武将。黄盖字公覆,自孙坚时代起就属于孙家军团。但如今,他在孙权营中并不得志。 曹操对黄盖这个所谓的内应半信半疑,提醒手下要多加留意。他派自己的心腹之人打探到,孙权当众数落黄盖,江东人人都在谈论此事,这令黄盖颜面扫地。曹操这才逐渐放下戒心。 黄盖在密信中说,他会带着自己的兵马乘船来降,船只上会覆有红幔。曹操站在船上远眺,看到江对岸漂浮着二十来艘这样的船,便以为是黄盖来了。然而这些船的后面紧跟着的是江东孙权的兵船,船上载着两万人。刘备既然已经与孙权结盟,也在江上部署了两千兵马,都是从关羽的水军中挑选出来的。

“为何久久没有动静?”曹操问道。

“或许是在等待吉时?”

“哈哈哈……”

突然有人大笑,是曹丕。他止住笑声,道:“我军都登上船了吗?”

“大部分在岸上,只有水军上船了。”一名将校回道。

跟随曹操南下的大多是中原人,水性不好,只有少部分黄河沿岸的士卒识水性。为了便于训练,曹操命人将战船用绳索连起来,人称“水上长城”。

“通知船上之人上岸!”曹丕说道。

“上岸?”

“不错,既然是来投降的,我们只需在岸上等待。将绳索都解开吧。”曹丕下令道。

然而事情很快有了反转。最先发现问题的是曹操。

“此乃诈降!”他大喊一声,挥动长鞭,道,“斩断绳索!”

司马回道:“已经斩断!”

“什么?”

曹操转头看向这名司马,认出此人是曹丕手下。未经自己的同意便斩断绳索,下令之人定然是曹丕。莫非儿子比自己快一步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曹军放出火箭试图逼退敌方,然而诈降船只上装满了枯草干柴,一靠近岸边,弓箭手便纷纷跳进江中逃跑,由孙权的船接应。火船冲进曹操大军,火势立即蔓延开来,吞噬了尚未来得及逃脱的曹军船只以及岸上的曹军阵营。

“速速离开!”曹操下令道,这相当于下令撤退。

曹操在给孙权的战书中写道“今治水军八十万之众”,但事实上,南下的曹军总共也就十五万罢了。十四万荆州兵中,一半跟随刘备而去,剩下的七万都缺乏战斗力。火攻之后,孙权大军发起进攻,曹操无心迎战,一路溃败,退至华容道。曹丕仿佛预料到赤壁一战会失败,提前命人修葺了原先遭到破坏的华容道。

“这次未能将二乔抢来,实在是憾事啊。”曹操说道。

“孩儿之志并非只在觊觎他人之物。”曹丕回道。

诸葛琳说起来,这江东二乔与曹家还有些渊源,桥玄与曹操的父亲交好,并且曾为曹操相面,说曹操有“异才”。桥玄已经逝世,他的儿子桥羽曾做过任城相,后因董卓之乱而隐退,住在庐江县。建安三年(198年),孙策在庐江作战,见到了传闻中的大美人,便迎娶大乔为妻,将小乔许给周瑜。

“父亲曾说桥老曾拖您照顾其家小?”曹丕问道。

“确有此事。当时我还在顿丘当县令。”

曹丕将袁熙之妻甄氏据为己有之事,天下无人不知。因此坊间传闻,这次曹操攻打江东,二乔恐怕也难逃其手心。有人说,曹操年事已高,估摸着是父子二人各得一人。

“这些传闻若要成真,前提是打下江东。”曹丕说道。

“你似早知会兵败,诈降之事,你是如何看出破绽的?”曹操问道。

“敌军动手前才敢确定。”

“为何?”

“只因待风向改变后,黄盖的船才有所动静,可见他们是在等东风。”

“那么修葺华容道之事呢?”

“无论胜败,华容道都是回去的必经之路,孩子便命人早早修好了。”

“子桓此番做得不错啊。”

可以说,曹操能从孙权的精锐部队的追加下逃脱,要归功于曹丕。

“这气味可真是难闻。”

在大火的焚烧下,浓烟中混合着各种气味。片刻后,曹丕道:“公覆这厮在柴草上浇了鱼油,以便更容易点燃干草。难怪火攻开始之前便有鱼腥味飘来。”

曹操听闻,沉默不语。看来在黄盖的船有动静之前,曹丕就猜测到了这次不仅是诈降,还有可能遭遇火攻。

“果然是个可怕的人。”曹操想。

上一章 曹操 王者观影历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