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傲娇侯爷的替身小祖宗
本书标签: 古代  原创寒假活动  古代言情     

第46章:转机出现

傲娇侯爷的替身小祖宗

第46章:转机出现

连续多日的奔波与周旋,沈钰泽感到身心俱疲,每一次希望燃起又被无情浇灭,他的耐心与信心也在逐渐消磨。这日午后,天空阴沉沉的,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向大地,仿佛预示着这场艰难的斗争即将走向绝望的深渊。

书房内,沈钰泽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文书之中,双眼布满血丝,面容憔悴却透着一股执拗的坚毅。他的面前摊开着最新收集到的证据,可在尚书党羽的干扰下,这些证据变得漏洞百出,不足以成为扳倒对方的有力武器。他紧攥着拳头,指节泛白,心中的不甘如汹涌的潮水般澎湃。

“难道真的要眼睁睁看着姐姐跳入火坑,看着侯府就此沉沦?”沈钰泽低声呢喃,声音沙哑而疲惫。

此时,侯府仓库内,顾念安正独自整理着杂物。仓库里光线昏暗,弥漫着陈旧的气息,角落里堆满了各种落满灰尘的物件。顾念安身形纤细,在杂物间灵活地穿梭,她动作麻利,手中的扫帚有节奏地清扫着地面。

突然,扫帚碰到了一个沉重的木箱,发出沉闷的声响。顾念安蹲下身子,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木箱。木箱看起来很旧,上面刻着一些奇怪的花纹,像是被岁月尘封的秘密。她费力地打开木箱,里面是一些发黄的账本和信件。

顾念安本以为这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旧物,可当她随意翻开一本账本时,一行行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竟是户部尚书的名字!她的心猛地一紧,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手指微微颤抖着继续翻阅。

账本里详细记录了多年前户部尚书贪污赈灾款项的账目,每一笔数字都触目惊心。原来,在一场波及数州的洪灾中,户部尚书伙同地方官员,私自截留了大量赈灾银钱,导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而这些证据,就被尘封在这侯府的仓库里,多年无人问津。

顾念安的心跳急剧加速,她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个足以撼动朝堂的秘密。她不敢有丝毫耽搁,小心翼翼地将账本抱在怀里,如获至宝般匆匆向书房奔去。

一路上,寒风呼啸着吹过,撩动着她的发丝,可她却浑然不觉。此刻,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沈钰泽。

“少爷,少爷!”顾念安气喘吁吁地冲进书房,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激动。

沈钰泽抬起头,看到顾念安慌张的模样,心中涌起一丝疑惑。“念安,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顾念安将账本放在桌上,激动地说道:“少爷,你看!我在仓库整理杂物时,偶然发现了这个。这里面记录着户部尚书当年贪污赈灾款的证据!”

沈钰泽的眼睛瞬间瞪大,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颤抖着双手拿起账本,仔细翻阅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上逐渐露出惊喜与振奋的神情,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念安,你真是我们侯府的福星!”沈钰泽激动地握住顾念安的手,声音中充满了感激与喜悦,“有了这些证据,户部尚书这次插翅难逃!”

顾念安的脸颊微微泛红,她轻轻抽回手,笑着说道:“我也没想到会找到这么重要的东西。这下好了,我们终于有机会扳倒他了。”

沈钰泽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也是一场更为艰巨的挑战。户部尚书势力庞大,必然会想尽办法销毁这些证据,甚至会对他们进行疯狂的报复。

“念安,此事千万不能泄露出去。”沈钰泽看着顾念安,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谨慎,“我们必须尽快整理好这些证据,准备弹劾材料。这一次,我们一定要一击即中!”

顾念安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少爷。我会守好这个秘密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钰泽和顾念安日夜忙碌。他们将账本中的证据进行仔细梳理,与之前收集到的线索相互印证,力求做到万无一失。每一个细节、每一处疑点,他们都反复推敲,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被对方利用的漏洞。

窗外,天色渐暗,夜幕悄然降临。书房内,烛火通明,沈钰泽和顾念安的身影在灯光下忙碌而坚定。沈钰泽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顾念安则在一旁协助他整理资料,递上一杯又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

随着弹劾材料的逐渐完善,沈钰泽的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他知道,这是他为姐姐、为侯府洗刷冤屈的最后机会,也是他向腐朽的朝堂势力发起挑战的关键时刻。而顾念安,始终如一地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支持与鼓励。

“少爷,你看这样整理,是不是更清晰些?”顾念安将整理好的资料递到沈钰泽面前,轻声问道。

沈钰泽接过资料,仔细看了看,眼中露出赞赏的目光。“念安,你做得很好。有你在,我安心多了。”他的声音中透着疲惫,却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顾念安微微低下头,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能帮到少爷,我就很开心了。”

就在他们紧锣密鼓地准备弹劾材料时,侯府外的世界依旧暗流涌动。户部尚书似乎察觉到了一丝异样,开始加强对沈钰泽等人的监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在朝堂之上拉开帷幕。而沈钰泽和顾念安,正带着满心的期许与无畏的勇气,向着那未知的风暴中心坚定前行,他们相信,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上一章 第45章:艰难查证 傲娇侯爷的替身小祖宗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47章:朝堂激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