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悄然洒落在厨房的台面上。
我,此刻正以沈星回的身体,站在炉灶前煎蛋。经过整整两周的不懈练习,总算是能让煎蛋维持正常的模样,而不再是漆黑如碳的惨状。
厨房里弥漫着淡淡的蛋香,那是努力练习后的小小成果。
就在我沉浸在这份小小的成就感中时,客厅里骤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那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我的心猛地一紧,手中的铲子差点滑落。来不及多想,我急忙放下铲子,朝着客厅冲去。
到了客厅,只见沈星回,确切地说,是占据着我身体的沈星回,正满脸阴沉地将笔记本电脑重重合上。他的脸色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阴沉得可怕。“怎么了?”我赶忙开口询问,一边说着,一边转身将煎好的蛋小心翼翼地铲到盘子里。
沈星回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把手机推到我面前。我疑惑地看向手机屏幕,映入眼帘的是A大校园论坛的热门帖子:《计算机系某天才的“水分”有多大?》。我眉头紧皱,迅速浏览起来,里面竟然匿名爆料沈星回近期负责的项目代码“漏洞百出”,还声称“连基础算法都写错”,甚至公然质疑他的专业能力全靠与教授的关系。更令人发指的是,帖子还恶意暗示他和周慕云之间存在“特殊交易”。
“这太恶毒了!”我气得浑身发抖,愤怒如同熊熊烈火在心中燃烧,“这明显就是造谣,完全是无中生有!”然而,沈星回却表现得出奇的冷静,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他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不止这个。”随后,他熟练地点开外语学院的板块,那里有个帖子正在被同学们热烈讨论,标题是《法语系苏晓最近怎么了》。帖子里说我“突然变得高冷”,“上课抢答就像换了个人”,更过分的是,居然有人无端猜测我“为了比赛成绩不择手段”。
看到这些,我的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拧成一团。这些谣言听起来固然荒唐至极,可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又好像没说错。毕竟,现在的“我”,确实已经“换了个人”。
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谁在暗中作祟?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这突如其来的谣言风波?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中不断盘旋,让我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
“周慕云干的。”沈星回冷不丁地冒出这么一句,声音低沉而笃定,仿佛这个结论早已在他心中落定。
“你怎么确定?”我满脸狐疑,实在想不明白他为何如此肯定幕后黑手就是周慕云。毕竟,仅凭一些无端的猜测可没法坐实这件事。
沈星回没有直接回答,只是伸手指了指手机屏幕,语气平静却透着自信:
“发帖时间。计算机系的帖子是昨晚11:03发布的,外语学院的则是11:05。
而且,两篇帖子的行文风格极为相似,都是以反问句收尾,甚至连错别字都一模一样——把‘阈值’写成了‘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