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 意外发现
李一在办公室抽完一根雪茄,心里琢磨着刚才的实验。
虽然失败了,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他起身走向实验室,张医生正在收拾器材。
“等等,把那个流浪汉的血液样本留一份。”李一突然开口。
张医生愣了一下:“老板,人都死了,这还有什么用?”
“让你留就留,哪来这么多废话。”李一不耐烦地说。
他心里想着,这种小事都得自己操心,真是麻烦。
回到办公室没多久,实验助手送来处理好的血液样本。
李一亲自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一看让他坐直了身子。
血液里竟然漂浮着一些灰色的小颗粒,在显微镜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
“有意思。”李一喃喃自语。他立即叫来张医生:“你来看看这个。”
张医生凑近一看,也皱起眉头:“这不应该啊,正常人血液里不该有这种东西。”
“我怀疑这是灰雾的影响。”李一说着,让助手调整实验室里的灰雾浓度。
随着浓度变化,那些灰色颗粒也开始发生变化,有时增多,有时减少。
“记录所有数据。”李一吩咐道,“特别是不同浓度下的变化情况。”
张医生忙活起来,一边记录一边说:“老板,这可能是重大发现。
不过还需要更多样本验证。”
李一点点头:“赵勇!”
赵勇很快赶来:“老板,您找我?”
“扩大搜索范围,多找些流浪汉来。记住,要那种没人关心的。”
李一说着,心里盘算着怎么处理这些人最稳妥,“另外,在地下室建个临时关押室,别让外人发现。”
赵勇应声而去。他知道老板做事向来谨慎,这些安排都是为了以防万一。
“还有,”李一补充道,“帮我伪造几份失踪记录,就说这些人去了外地打工。
这种事你应该很在行吧?”
赵勇心里明白,这活儿确实是他擅长的。他之前在警局干过文职,对这些流程门清。
等赵勇走后,李一对张医生说:“根据刚才的观察,我们需要调整实验方案。
先从低浓度开始,逐步增加。同时监测实验对象的各项指标。”
张医生点头:“我建议分组进行,每组三到五人,这样数据更有参考价值。”
“就这么办。”李一思索着,“不过这事暂时不要告诉其他人,包括艾米丽。
教会那边要是知道了,怕是要来找麻烦。”
张医生心里一凛。他明白老板的意思,这种见不得光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而且李一这个人,向来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第二天,第一批新的实验对象就被带了进来。
一共五个人,都是赵勇精心挑选的。李一亲自检查每个人的状况,确保他们身体健康。
“先给他们做个全面体检。”李一吩咐道,“然后按照新方案开始实验。”
看着这些茫然不知所措的人,李一心里没有任何波动。
在他看来,这些人不过是棋子,死了也就死了。
重要的是通过他们找到掌控灰雾的方法。
实验开始后,李一几乎住在了实验室里。他仔细观察每个实验对象的反应,详细记录数据变化。
有时候半夜醒来,也要去看看情况。
“老板,您这样太辛苦了。”张医生劝道。
“辛苦?”李一笑了一下,“比起得到的力量,这点辛苦算什么。
再说了,我要是不在这里盯着,你们这些人能做好吗?”
张医生不敢接话。他知道老板这是在敲打自己,提醒他要尽心尽力。
几天后,第二批实验对象也被带了进来。这次人数更多,达到了十人。
李一让人把他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不同浓度的实验。
“记住,”李一叮嘱张医生,“一定要严格控制变量。
除了灰雾浓度,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一致。”
张医生点头称是。他已经完全被李一的认真态度折服,不再觉得这些实验有多残忍。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要出人头地,总要付出代价。
随着实验的深入,李一发现了一个规律:越是年轻健康的实验对象,血液中的灰色颗粒越多,对灰雾的适应能力也越强。
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
“这就是突破口。”李一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接下来要重点研究这部分人群的反应机制。”
他让张医生整理所有数据,准备制定更详细的实验计划。
同时,也让赵勇继续寻找合适的实验对象。
“老板,这样下去怕是要引起注意。”赵勇有些担心,“最近已经有人在打听这些失踪的人了。”
“那就换个地方找。”李一毫不在意,“实在不行,就往郊区发展。
那里人多眼杂,更好下手。”
赵勇心里佩服老板的果断。他知道,这种事情迟早会被人发现,但只要动作够快,就能在出事前得到想要的结果。
深夜,李一独自坐在实验室里,看着那些实验数据发呆。
他知道这条路不会好走,但为了获取力量,这些牺牲都是必要的。
在这个世界,仁慈是最没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