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高悬
篝火熊熊燃烧,宋墨独自一人坐在篝火边处理伤口。
他眼神不复以往,篝火的光芒映射在他的瞳孔里,一时不清楚是他的怒火还是篝火。
在他的面前立着一块不大的石碑,朱明玉走近,心中默念:镇方守民,处义不回;孤鸿赤子,万古苍苍。
怪不得那一夜,他只使长枪,未见鸳鸯刀。原来就是在这一日,时局突变,令他心灰意冷。
舍弃忠孝,只余仇恨。
鸳鸯刀一长一短笔直插在石碓中,朱明玉:“这是御赐的刀,损坏了又是大不敬的罪名。”
“帝王薄情寡义,我又何须忠君?”
这一刻,宋墨心灰意死,袒露心中想法,无所顾忌的说出大逆不道的话来。
“天若负我,我便逆天;道若负我,我便弃道。”
“忠臣良将枉死,那乱臣贼子,为何不能是我宋墨?”
朱明玉久久没有回复,她明白错不在宋墨,而是帝王的凉薄心。
宋墨站起,将怀中之物递给她:“这是取船凭证,你走吧,我们以后不会再见面了。”
朱明玉接过凭证,若是以前,她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扭头就走。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她望着鬓角冒出的白发,指尖惊颤。在乌黑亮丽的秀发里,白得触目惊心。
她留了下来,同宋墨站在一起。
宋墨沉默良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他低声问道:“为什么?为什么要陪我?你明明可以离开,可以回到京都,继续做你的郡主,何必卷入这场纷争?”
“忠子不要了,那孝呢?”朱明玉的声音轻柔却有力,像一根细线,试图缝补他破碎的心。
宋墨愣住,低垂着眼,像一尊冰冷的雕像,伫立在江边,沉默不语。
朱明玉继续说道:“你沉湎伤情,自残自苦,定国公能走得安心吗?他一生为国为民,难道希望看到你如此消沉?”
宋墨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无尽的疲惫:“人死如灯灭,他不会知道了。”
朱明玉摇摇头,从怀中取出一只纸船,轻轻点燃灯芯,投入江水中。纸船随着水流缓缓漂远,火光在江面上闪烁,仿佛在为逝去的英灵祈福。她低声说道:“定国公有大将风范,令世人惋惜……”
宋墨看着那远去的纸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心中的疑问太多,堵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理智告诉他,他不该与朱明玉有过多牵连,不该将心中的秘密告诉她。可他却无法控制自己,放任自己的情绪宣泄。
“陛下已杀了人证,用圣旨结案。我若不让他改朝换代,又如何能改变这一切?”宋墨的声音中带着压抑的愤怒与不甘。
朱明玉没有因为他大逆不道的话而责备他,而是直视他的眼睛,语气平静却坚定:“你的眼睛,只会用来拷问我的吗?”
宋墨一愣,火光在他的脸上跳动,映照出他内心的躁动与矛盾。
朱明玉无比认真的看着他,继续说道:“陛下若是真要冤害定国公,又怎会因为戒尺放过蒋氏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