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如丝缕般透过窗帘缝隙,轻柔地洒落在兰溪脸上。她悠悠转醒,习惯性地伸手摸到手机,解锁屏幕点开抖音。页面甫一刷新,满屏关于 5·12 地震的视频扑面而来。
今天是 5 月 12 日,17 年前那场里氏 8.0 级的特大地震,犹如一道狰狞的伤疤,刻在每一个国人心中。看着视频里那些熟悉又惨痛的场景,兰溪的泪水瞬间决堤,大颗大颗地滚落。记忆如汹涌的洪流,将她无情地卷回到 17 年前那个天翻地覆的时刻。
那时,年仅 18 岁的兰溪,因学习上的跳级,正于绵阳的一所大学读大一。地震发生时,她正专注地听着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刹那间,课桌上的书本毫无预兆地剧烈跳动起来,紧接着,整个教室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疯狂摇晃。头顶的吊灯剧烈摆动,发出令人胆寒的嘎吱声,仿佛下一秒就会坠落。
“地震了,同学们别慌,赶紧往楼下跑!”老师惊恐的喊声瞬间打破了课堂的平静。教室里顿时乱作一团,同学们惊恐的尖叫声响彻四周。兰溪在混乱中强迫自己镇定下来,随着人流拼命向楼下冲去。楼道里拥挤不堪,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逃离这座摇摇欲坠的教学楼,恐惧如同乌云般笼罩着每一个人。
当兰溪终于气喘吁吁地跑到楼下,眼前的景象让她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当场。曾经庄严肃穆、充满希望的高楼大厦,此刻像被巨人愤怒地蹂躏过一般,墙体布满了触目惊心的巨大裂缝,仿佛随时都会轰然崩塌。校园的道路上,满是惊慌失措、四处奔逃的人群,哭喊声、求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来自地狱的悲歌。天空被厚厚的灰尘遮蔽,太阳的光芒完全被吞噬,整个世界陷入了无尽的灰暗与绝望之中。
兰溪的家在另一个城市,此时她满心担忧的是校园里的老师和同学们。她来不及多想,立刻投身到救援和安抚同学的行动中。校园里,不少同学受伤,痛苦地呻吟着。兰溪和其他勇敢的同学四处寻找能包扎伤口的物品,竭尽所能为伤者进行简单急救。她看到一位同学腿部被掉落的石块砸中,鲜血汩汩流出,脸色惨白如纸。兰溪心急如焚,迅速解下自己的丝巾,紧紧为同学包扎伤口,同时不断轻声安慰:“别怕,坚持住,救援马上就到!”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救援力量抵达学校。专业的救援人员迅速展开行动,他们熟练地搬运着救援设备,在废墟中小心翼翼地搜寻着生命迹象。那些身着橙色救援服的身影,在一片混乱与灰暗之中显得格外醒目,宛如黑暗中的希望之光,给人们带来了生的信念。
在紧张的救援过程中,兰溪目睹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场景。一位年轻老师,在地震发生瞬间,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护住讲台下的几位同学。当救援人员将他救出时,他已失去意识,但双臂仍紧紧环抱着孩子们,宛如一座永恒的守护丰碑。还有一群同学,自发在废墟旁组织起来,为救援人员递水、传递工具,尽管他们脸上写满恐惧与疲惫,但眼神中透露出的坚定与勇敢却令人动容。
5 月 13 日,心系灾区的兰溪毅然跟着德阳市政府组织的救援队伍,奔赴绵竹的汉旺。踏入汉旺的那一刻,眼前的惨状让她的心仿佛被重锤狠狠击中。曾经繁华热闹的城镇,如今沦为一片死寂的废墟。倒塌的楼房横七竖八地堆叠在一起,扭曲的钢筋和破碎的水泥块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灾难的残酷。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消毒水以及死亡的气息,悲伤如阴霾般笼罩着这片土地。
兰溪来到一所曾经的幼儿园。这里,往昔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凄凉。破碎的玩具散落一地,曾经色彩斑斓的滑梯和跷跷板如今已扭曲变形,面目全非。废墟中,一个个小小的书包格外刺眼。它们或半埋在土里,或挂在断裂的梁柱上,仿佛在等待着小主人的归来。兰溪轻轻捡起一个书包,上面印着可爱的卡通图案,还绣着孩子的名字——“悦悦”。书包的拉链已损坏,里面的书本和文具散落出来。兰溪眼前不禁浮现出悦悦背着书包,蹦蹦跳跳走进幼儿园的模样,然而此刻,悦悦却生死未卜。
不远处,一位家长正跪在地上,对着废墟痛哭流涕。他的哭声撕心裂肺,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痛苦都宣泄出来。兰溪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想要安慰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位家长抬起满是泪水的脸,哽咽着说:“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还在里面啊……”兰溪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她紧紧握住家长的手,说:“我们一起等,一定会有奇迹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兰溪与其他志愿者们全力协助救援人员搬运物资、照顾受伤群众。他们在废墟中仔细搜寻生命迹象,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角落。每发现一名幸存者,大家都会欢呼雀跃,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而每一次面对遇难者,所有人都会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有一次,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出一个小女孩。她被压在一块预制板下,身体极度虚弱。兰溪赶忙跑过去,与医护人员一同将小女孩抬上担架。小女孩紧闭双眼,脸色苍白如纸,小手却紧紧抓着一个破旧的布娃娃。兰溪轻声安慰:“宝贝,别怕,我们这就带你去医院,你会没事的。”小女孩微微睁开眼睛,虚弱地说:“姐姐,我想妈妈……”那一刻,兰溪的心仿佛被撕裂,她强忍着泪水,说:“妈妈在等你,你要坚强。”
在汉旺的日子里,兰溪还参与了搭建临时安置点的工作。他们为受灾群众搭建帐篷,分发食物和生活用品。看着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兰溪心中满是同情与无奈,但她深知,自己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给他们带去一丝温暖与希望。
一天的救援工作结束后,兰溪疲惫地坐在地上。望着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她心中五味杂陈。生离死别在眼前不断上演,让她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然而,那些在困境中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人们,又让她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伟大。
从汉旺回来后,兰溪的精神状态急转直下。那些在灾区目睹的惨烈场景,如同噩梦般不断在她脑海中回放。她开始频繁失眠,即便好不容易入睡,也会被各种可怕的梦境惊醒。梦中,总是那倒塌的楼房、绝望的哭喊以及废墟中孩子们无助的眼神。
为了帮助兰溪走出心理阴影,学校为她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心理干预课程。心理治疗室里,柔和的灯光洒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试图驱散兰溪内心的阴霾。心理医生坐在她对面,眼神中充满关切与专业。医生耐心地引导兰溪倾诉,让她将内心的痛苦、恐惧和无助一一释放出来。兰溪起初只是默默流泪,不愿开口,仿佛那些回忆太过沉重,一说出口就会再次将她淹没。但在医生温柔而坚定的鼓励下,她终于缓缓打开了话匣子。
“我看到那个幼儿园,那些书包,还有那位家长的眼神……我真的好难过,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兰溪泣不成声,双手紧紧抓住衣角,仿佛这样能抓住一丝安全感。医生轻轻递上纸巾,轻声安慰道:“兰溪,你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你要知道,不是你一个人在面对,我们都会帮你。”
在这一周里,兰溪每天都按时来到治疗室,与医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医生运用各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她认知自己的情绪,引导她正视那些可怕的记忆。通过绘画治疗,兰溪将心中的恐惧和悲伤用色彩和线条表达出来。她拿起画笔,在画纸上疯狂地涂抹着黑色与灰色,代表着废墟与绝望,又用红色勾勒出一些模糊的身影,那是她在灾难中看到的挣扎与希望。通过音乐疗法,舒缓的旋律渐渐平复她内心的波澜。医生为她挑选了一些轻柔、治愈的曲子,当那悠扬的音符在房间里流淌,兰溪的心情也逐渐从紧绷变得放松。然而,心理创伤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治愈,即便经过了一周的心理干预,兰溪的情况虽有好转,但依旧会在夜深人静时,被噩梦纠缠。
接下来的一年里,噩梦几乎每晚都会光顾兰溪的梦境。她常常在半夜惊醒,大汗淋漓,心脏剧烈跳动。那些在汉旺的经历,像幽灵般紧紧跟随她。有时,她会梦到自己再次回到那所幼儿园,听到孩子们的哭声却找不到他们,她在废墟中疯狂地呼喊、寻找,却始终一无所获,那种无助感如潮水般将她淹没。有时,她会梦到废墟下伸出无数双手,向她求救,而她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手渐渐垂下,这种无力和愧疚让她在醒来后久久无法释怀。每一次惊醒,兰溪都会陷入深深的恐惧和无助之中,她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那时候,兰溪还不认识司皓。司皓出现在兰溪的生活里,是在她大三的时候。彼时的司皓已经 34 岁,经过多年在商场的摸爬滚打,他已然成为了一个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他所创立的科技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凭借着前沿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在行业内迅速崛起,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新兴企业。
司皓从小就对科技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大学期间便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和领导力。毕业后,他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察觉到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巨大潜力,毅然决定创业。创业初期,困难重重,资金紧张、技术瓶颈、人才短缺等问题接踵而至,但司皓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团队一一克服。他们日夜钻研技术,不断优化产品,积极拓展市场。终于,公司推出的一款智能办公辅助软件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为公司带来了第一桶金,也奠定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此后,司皓带领团队乘胜追击,陆续研发出多款创新性的人工智能应用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还逐渐拓展到国际市场,为公司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和良好的声誉。
尽管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司皓的内心始终渴望一份真挚而纯粹的感情。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学校举办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成为了他与兰溪命运交织的起点。作为行业杰出代表,司皓受学校邀请来参加此次交流并发表演讲。而兰溪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负责接待包括司皓在内的外校嘉宾。
活动筹备期间,兰溪忙碌的身影引起了司皓的注意。她认真负责的态度、聪慧灵动的气质以及偶尔因压力而紧蹙的眉头,都让司皓忍不住想要多了解她一些。有一次,在安排演讲场地时,遇到了投影仪故障的突发情况,兰溪迅速联系技术人员,同时冷静地组织人员寻找备用设备,在她的协调下,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司皓目睹了这一切,对兰溪的应变能力和责任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兰溪在与司皓接触过程中,也被他成熟稳重的魅力、渊博的知识以及谦逊的态度所吸引。司皓在交流活动上的演讲更是让兰溪钦佩不已,他对人工智能行业趋势的精准分析、对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独到见解,仿佛为兰溪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演讲结束后,兰溪主动与司皓交流一些关于科技与人文结合的想法,司皓耐心倾听,并与她展开深入探讨,两人相谈甚欢。
随着活动的推进,两人因工作接触日益频繁,彼此间的了解也逐渐加深。司皓发现兰溪有着坚强的内心和善良的品质,尽管她偶尔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但这更让司皓想要去了解她、保护她。而兰溪也在与司皓的相处中,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
一次活动结束后的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校园的小径上,为周围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黄。司皓和兰溪并肩走在这条小径上,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香。司皓鼓起勇气,向兰溪表白,希望能走进她的生活,给予她温暖与支持。兰溪看着司皓真诚的眼睛,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她点头答应,两人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司皓慢慢发现,兰溪在某些特定的场景或时间,情绪会变得格外低落。在一个静谧的夜晚,两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兰溪终于向司皓敞开了心扉,讲述了自己在 5·12 地震中的经历,以及这多年来噩梦不断的痛苦。
司皓紧紧握住兰溪的手,眼中满是心疼与坚定,他说:“兰溪,从现在起,我会一直陪着你,我们一起面对这些。那些噩梦不会再是你的负担,我们可以一起把它们变成让你更强大的力量。”从那以后,司皓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兰溪。他会在睡前给兰溪讲温馨的故事,故事里有勇敢的公主战胜恐惧,守护自己的王国;有善良的精灵为人们带来希望和幸福。他陪兰溪看轻松的电影,那些喜剧片里的幽默情节常常逗得兰溪哈哈大笑,暂时忘却心中的阴霾。
司皓还利用自己的资源,为兰溪联系了业内顶尖的心理专家,定期为兰溪进行心理辅导。专家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治疗方法,如虚拟现实暴露疗法,通过模拟类似地震的场景,帮助兰溪逐渐面对和克服内心的恐惧。在模拟场景中,兰溪起初会感到极度的恐慌,但在司皓和专家的鼓励下,她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勇敢地面对曾经的创伤。同时,专家还引导兰溪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训练,让她每天对着镜子告诉自己:“我很坚强,过去的已经过去,我拥有美好的未来。”
17 年后的今天,当这些记忆再次涌上心头,虽然仍会心痛,但兰溪已经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司皓看到醒来后对着手机默默流泪的兰溪,心疼不已。原本计划搭乘早班机去三亚工作的他,毅然取消了行程,决定一整天都在家里陪伴兰溪。
司皓轻轻将兰溪拥入怀中,用手温柔地拭去她脸上的泪水,轻声说:“宝贝,别难过,我在你身边呢。”兰溪靠在司皓怀里,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她哽咽着诉说当年的种种经历,那些痛苦、无奈和感动,如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
司皓静静地聆听着,时不时抱紧兰溪,给予她无声的安慰。他深知,此刻兰溪需要的不仅仅是言语上的安抚,更需要他的陪伴与倾听。待兰溪稍微平静后,司皓起身前往厨房,为她煮了一杯温暖的咖啡,希望能给她带来一丝慰藉。
回到客厅,司皓坐在兰溪身旁,拉着她的手说:“兰溪,我知道那段经历对你而言太过沉重,但你当年的勇敢与善良帮助了许多人。那些在灾难中展现出的爱与坚韧,都是生命最宝贵的财富。”兰溪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感激地看着司皓。
为了让兰溪从悲伤情绪中暂时解脱,司皓提议一起整理当年的照片和纪念品。他们打开存放旧物的箱子,里面有兰溪在救援时的照片,还有一些从灾区带回来的小物件。看着照片中年轻的自己和那些忙碌的救援场景,兰溪的思绪再次飘回到过去。
司皓指着一张照片说:“看,你那时虽然疲惫,但眼神里充满了坚定。你就是这样一个勇敢又有爱心的人。”兰溪看着照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在整理过程中,兰溪又回忆起许多在灾区的点滴,那些和志愿者们一起奋斗的日子,那些被救援群众感激的眼神,让她感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
中午时分,司皓走进厨房,精心为兰溪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他做了兰溪最爱吃的红烧肉、麻婆豆腐和西红柿鸡蛋汤。厨房里,司皓系着围裙,专注地烹饪着每一道菜。他先将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冷水下锅,加入葱姜和料酒去腥,待水煮沸后撇去浮沫,捞出沥干水分。热锅凉油,放入冰糖,小火炒出糖色,当冰糖变成焦糖色并泛起小泡泡时,司皓迅速将五花肉块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让每一块肉都裹上糖色。接着,他加入八角、桂皮、香叶等香料,继续翻炒出香味,再倒入适量的生抽、老抽和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在炖煮红烧肉的同时,司皓开始准备麻婆豆腐。他将豆腐切成小块,放入加了盐的开水中焯水,这样可以去除豆腐的豆腥味并使其更加紧实。另起锅热油,放入肉末煸炒至变色,加入豆瓣酱炒出红油,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豆腐块,轻轻晃动锅子,让豆腐均匀受热。接着,司皓加入生抽、老抽、白糖调味,煮几分钟后,分三次加入水淀粉勾芡,让汤汁变得浓稠。最后,撒上花椒粉和葱花,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西红柿鸡蛋汤也在司皓熟练的操作下很快完成。
两人坐在餐桌前,看着色香味俱佳的饭菜,虽然没有过多言语,但彼此间的陪伴与理解让这个时刻格外温暖。兰溪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入口中,熟悉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她微微闭眼,感受着这份温暖与关怀。司皓看着兰溪,眼中满是关切地说:“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
下午,司皓和兰溪一起坐在沙发上,继续谈论着过去和未来。司皓说:“兰溪,我们不能让过去的痛苦一直笼罩着我们,我们要带着那些美好的回忆和精神,更好地生活下去。你可以把你的经历分享给更多人,让大家懂得珍惜和关爱。”兰溪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兰溪有话说:2020年的时候,我也带月宝去了汉旺地震遗址,我儿子进去了以后就说不舒服,他说妈咪这里有好多孩子再哭,要妈妈,他们说好疼啊,吓得我赶紧带着孩子离开了。也许孩子太小,但是他们能看到我们大人看不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