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在话沈仪虽然聪明,但是脑子里搞钱的法子也实在少的可怜。更何况还要做到能维持府中的日常开支且还有剩余这就更难了。
于是沈仪想了个主意,她把府中的丫鬟婆子家丁护院的一部分招到自己面前,来了个重金悬赏。
原则也很简单,每人都出一个经商的法子,不过需要大伙自荐。
一种是通过书写以信纸的方式放在沈仪的桌上,一种是到沈仪面前毛遂自荐。
而沈仪需要从众多方案中选取靠谱的,从而进行奖励。
每个被沈仪选取的法子,出法子的人都可以得到十两银子,同时,一个人被选取一个法子得十两银子,被选取两个法子二十两,以此类推。
如若法子靠谱,且沈仪凭借这法子在三月内赚到净利润八百两白银,出法子的人可额外获得五十两白银的奖励。
不足净利润八百两且高于一百两的依次也有白银奖励。
同时为了人尽其材,那些出法子的人可以举荐自己作为铺子掌柜,田地,庄子的管事。
但是那些自荐的人也要做到三个月净利润八百两白银,如若没有,将进行末位淘汰,亏损的,赚的少的,也就是盈利最后三名打回原形,并且末位淘汰三个月进行一次。
同时如果经营亏损严重,则还需要他们打工抵债。
同样那些经营好的掌柜管事,只要三月净利润八百两白银及以上的,即可获得自己经营的店铺,庄子,田地的一成分红,这一成分红还包括之前应允的奖励。
当沈仪把这些规则转告给第一批丫鬟婆子家丁后,他们很快就把这个消息传遍了全府。
转眼两天过去,照理说消息应该传遍沈府时,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毛遂自荐,沈仪很是苦恼。
于是沈仪闲来无事在府中花园散步,突然一个胆大的家丁陈壮跑过来说:“给主子请安,小人有个经商的建议。”
这突如其来的出场方式,着实给沈仪来了一个机灵,但是能第一个开口建议,勇气可嘉,沈仪恢复平静后,有些高兴的说道:
“免礼,请讲”
“奴才生活在城东,城东也有几所学院,但是学子们需要的笔墨纸砚却都在城西,所以奴才想如果能在城东学院附近开文具店必然赚钱。”
沈仪细细想了一下这件事,好像城西城东确实是这么回事,觉得可行,于是就应允了。并且从荷包取出十两银子,作为奖励。
接过钱,家丁陈壮胆子也大起来了,说道:“如果主子信得过自己,自己想举荐自己做文具店的掌柜。”
沈仪本来就没多少经商的法子和会经商的人才,这才想到重金悬赏,对于第一个勇于提意见并毛遂自荐的人,自然是鼓励的,说:
“可以的。”
于是又给了他二百两去盘铺子进货。
当然为了预防他们不仅仅是陈壮,有可能卷钱跑路等,沈仪还特地让陈壮和其他人写了保证书,如若跑路或者私吞等则按欠钱报官处理。
有了陈壮这个先河,一些丫鬟小厮婆子胆子也都大了起来,开始一个个跑到沈仪跟前来献策,桌子上更是多了好几封推荐信和方案。
他们想开的店也五花八门,有想开酒楼的,有想养殖的,有想种植的,有想卖衣服首饰的等等。
他们的方案也是极有特色,用一个俗语来形容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其中也不乏决策好的,比如张晴这个丫鬟,她就提出搞养殖,但她的养殖方法与其他人不同。
她讲究战略性养殖,比如前年猪肉大卖的时候,则养殖其他家禽少进猪肉;前年若如猪肉贱卖的时候,再大进猪仔少养其他家禽。其他家禽也以此类推的养殖。
沈仪原本也十分不解这法子,但经过脑子一想确实这么一回事。
猪肉大卖,则来年养猪的人多,竞争不过,猪肉贱卖;猪肉贱卖,则来年养猪人少,竞争压力小,猪肉大卖。
还有小厮李青想出限量卖时兴的珠宝衣服,再请名人宣传,来个吊足胃口,饥饿营销。
不得不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完他们的赚钱法子,沈仪直呼受教和精彩。
短短半月之内,沈仪府中三十五口人,总计共收到了六十个法子。
其中能用的法子只有十一个,沈仪也很大方,前前后后的赏赐奖励盘店等总共花出去三千两白银。
钱是花出去了,就坐等成效了。
决完这事,沈仪也开始筹备殿试,尽管沈仪是武将且已入朝为官,但毕竟沈仪自己同时还是会元,免不了又要准备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