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成为内阁学士的几天,下朝的时候,沈仪的身边围总满了人,他们分为两派恭维。
武将这一块以沈仪的前同事为主,其中就有赏识沈仪的韩伟将军:“小仪啊,以后要是文官做腻了,记得回来我们军营来,这才有你的用武之地!”
文官这一块以沈仪的老师刘蒙太师为主:“小仪啊,你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栽培,一举夺魁。以后做官更要尽心尽力,体恤百姓,一展宏图。”
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说沈仪从军不可多得,一个说沈仪以文治世也是能臣。两方一边恭维一边吵沈仪的最终归属,吵的不可开交 。
这些话说的沈仪心里既高兴又心虚觉得有点夸大。
通过刘蒙老师和各科老师的教导,沈仪深知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的道理。
同时这也是沈仪多年来的信条。
被围着的人还有一个那便是沈仪的养父沈崇舟,无一不是赞叹他教女有方,一家两个内阁成员,一个大学士,一个学士。
一天在出宫门口的位置,沈崇舟叫住了我:“仪儿,上次你说回家吃饭,你母亲特地在家备了酒菜恭贺你成为内阁成员。不如一块回家。”
沈仪也没矫情,毕竟答应了,于是便同他上了同一辆马车回家。
一到沈养父的家里,沈仪就看到在膳厅等候的沈夫人赵雪,以及他的三子(沈云,沈南,沈七)二女(沈清,沈乐)。
大家看到沈仪到场,脸上满是笑脸,沈云:“小仪妹妹一年未见,越发的英姿飒爽,快快快来坐吧。”
沈南:“小仪妹妹,真是厉害一连三个第一,真是吾辈之楷模!”
赵养母:“饿了吧,这是母亲专门为庆祝你成为内阁学士做的饭菜,看看可不可口。”
说句实在话沈仪此刻才真切的感觉到一句至理名言,落魄时无人问津,发达时人人亲朋。
此刻沈仪坐下吃饭,但心里却的五味杂陈,不知是高兴还是难过。
这些人是沈仪名义上的养父母和兄弟姐妹,如若沈仪不是曾是沈夫人两年的血袋,如若不是她现在功成名就,换做几年前这幅场景,沈仪定当感激涕零。
当然沈仪还是感激他们的,只是程度不同,毕竟是靠着沈养父家的财力支持才将自己培养成上书房的甲等生。
因为在贵族子弟学堂任何功课的甲等都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如果没钱纵使你天赋异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些年伴读生涯,沈养父府上每年十两黄金送往宫中借沈仪周转,每当过年回家,翠竹轩也都打扫的整整齐齐,吃喝用度也没有亏待。
只是他们从前从不宣沈仪到前厅,膳堂请安用膳,也从不与沈仪交谈嘱咐日常事宜。
他们和沈仪像极了投奔而住的主客关系。
因此在此刻以前沈仪在府里从未感受过亲情。
在长期的寄人篱下中,沈仪早就明白万事最好的,最可靠的,最爱自己的还是自己。
刚一落座,就听到一道男声从不远处传来:“好香的饭菜,赵夫人这是又下厨了,可否让本殿尝尝。”
一看来人是三皇子李离,一身黄色蟒袍,剑眉星目,英俊潇洒。
一见到三皇子来,大家都起身行礼。沈夫人尽快让下人备好碗筷,接着李离坐下。
“小仪,难得一块吃饭,莫要拘谨。”李离道
“谢殿下,下官恭谨不如从命。”
酒足饭饱后,沈仪打算回自己的府邸休息,李离知道沈仪的打算,于是说了一句:“小仪,正好本殿有空不如送你回府吧!”
这下沈仪再糊涂也看出三皇子想拉拢她的心思。恰巧沈仪自己的马车夫驾马车来到沈养父的大门。
“谢殿下,微臣的马车到了,微臣还是坐自己的马车回去,如有机会下次吧。”
坐在车上沈仪静下心来思考,如今自己前途似锦,想必有许多人想拉拢自己,陛下总共七个子女。皇后只有乐怡一女,皇贵妃柳氏有一男一女,贵妃张氏有一男,宸妃有两男,婉嫔有一女。
因为皇后一直未生下嫡长子,所以储君空悬,各方势力各显神通。
而沈仪也有自己的打算,这储君的位子沈仪也想搅动一下风云。
(快过年了今天傍晚出去吃饭了,所以今天发布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