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沈仪府中,王太医和罗太医要求躺在床上的沈仪屏退众人有话要说。
沈仪也没有矫情,知道定是有要情要说,于是立马屏退了府中的下人们,只留下王太医和罗太医谈话。
“下官们无能,虽保住了沈大人的性命,却没有保住生育能力,沈大人以后恐怕将极难有孕。”王太医说道。
“以后如若想要子嗣,则必须服用寿尽丸,此药虽能保住孩子让孩子顺利降生,但是极为损害身体,孩子落地后三年沈大人便会香消玉殒。”罗太医说道。
沈仪整个人愣住了,有点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是从两位太医院御医口中听到同样的结果,也就由不得自己不信了。
不一会沈仪就由最初的懊悔,震惊,不相信等复杂的情绪中出来了。
不因为其他,因为沈仪之前半年的战场厮杀,她看过了太多人的生离死别,也经历了太多次的死里逃生。
所以沈仪觉得活着比任何东西任何事都重要,但是哪怕她的胸心宽广,此刻也恨极了刺客和主谋。
沈仪在了解了自己目前的身体情况后,就开始感谢王,罗两位太医:“沈某已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感谢两位太医搭救。”
然后沈仪又重新叫回门外的小厮,叫他去库房取十二两黄金,给王,罗两位太医每人六两作为答谢。
送走了两位太医,沈仪又派人去请大理寺卿赵坤询问案情。
沈仪对赵坤的了解也甚少,但是也在其他同僚那里听说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处事有方的赞赏。
赵坤一听说沈仪找他,大概猜出了对方想询问案情,毕竟沈仪作为当事人,自己也理应去一趟告知情况。
赵坤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线索都告诉了沈仪,其中也包括钱晓等人打算泼馊水报仇的事,以及乞丐小七和严四已死,线索断了一事。
同时也说明了,在证据不充足的情况下,让永宁侯保释了钱世子的事
就在两人讨论案情时,这时,小厮说:“永宁侯及钱世子求见。同时大人您的养兄也前来探望沈大人您。”
沈仪连忙让小厮带他们进自己房间。
“小仪,听说你遇刺了,现在可还好些。父亲叫我带了一株千年人参来为你补身子。”沈南说道,同时看了一眼永宁侯和钱晓,有些不悦道:“钱世子听说令妹的事也有你的手笔,钱府如今被围得水泄不通,你是怎么有脸出来的”
“沈南,事情不是我做的!我行的正,坐的直。我承认自己想过报复沈仪,那也只是当众泼她馊水,并没有要害她性命的意思。”
沈仪仔细思索了一下案件,其中有几个要点。
那便是那人为什么有永宁侯府的令牌,如果钱世子想害自己,绝不会蠢到直接借着永宁侯府的令牌行事。
还有便是那十两黄金和十两银子的区别
最后一点,那便是太医说过自己如果没有及时服用百病治,自己可能已经殒命了。
而这百病治刚好是钱世子喂给自己的,如果想害死自己,他完全可以不喂药。
所以由此可以推出钱世子应该只是别人甩锅的棋子。
“小儿虽纨绔,但是决不是那种害命之人,沈学士在下愿以性命担保小儿绝不是害你之人,还望沈学士出面为小儿澄清,在下也会尽快找出真凶给沈学士交代。”
沈仪见永宁侯如此,也觉得事情也不是钱世子做的,于是说:“钱侯,在下愿意出面为钱世子澄清,只是要等案件查明真凶之时。”
说句实在话,沈仪也不是好脾气的主,既然钱晓都想泼自己馊水出气,自己也不可能真的不在意,所以也决定要等事情查清之后再帮忙澄清。
永宁侯也知道了沈仪的意思,思前想后也觉得只能这样,于是也送了将养身子的药,便离开了。
沈南本想叙旧,但是沈仪以身体不适,将沈南和赵坤都送走了。
在房间里,沈仪细细的想了此案的关键,也因为无有线索找不出害自己的人。
这时丫鬟张荷进来送了一碗绿豆汤:“大人喝碗汤,对身体好。”
沈仪尝了一口汤,感觉好吃极了,问到:“这汤真好喝,怎么做的?”
张荷说:“这汤需冬天梅花上的雪水熬制绿豆才可以。”
听张荷这么一说,从梅花,雪水,绿豆沈仪联想到自己中的毒。
立马去叫人请王,罗两位太医问话。
王太医和罗太医一赶到,沈仪便问:“敢问两位太医可否知道我中的是何毒?此毒的成分为何?”
两位太医有些猜测,但不敢确定,于是说“还需让下官们再看一眼那匕首,取点毒做研究。”
沈仪二话没说,就让张荷去找匕首,然后两位太医带着匕首回太医院,说明天给自己答复。
(有朋友建议我用第三人称,所以打算以后用第三人称,前面的章节会在之后慢慢改成第三人称,前面章节可能会有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