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仅仅是在朝堂站稳脚跟是没用的。
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以民为本。
因此沈仪也开始拉着乐怡前往乞丐村慰问乞丐,同时把自己的功绩渐渐的推到乐怡身上,在人前塑造乐怡爱民的假象。
因为沈仪前期的积累,乐怡在沈仪的帮助下,在民间的声望已经超过了其他四位皇子。
这时皇后的母族开始重视起了乐怡,再加上皇后多年没有生出嫡子,这使得皇后的母族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了乐怡身上。
皇后的母族是个大世家,朝堂上有一半的文臣武将都出自皇后的母族或者与皇后母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因为如此乐怡在夺嫡时,异常的顺利,仅仅用了三个月乐怡就从朝堂新人,摇身一变,变成了当朝储君。
大概就这样过了五六年,陛下驾崩,乐怡顺利登基为女帝,论功行赏时,沈仪自然而然的被封为首辅。
一时间沈仪在朝堂上风头无二,沈仪也借着乐怡的宠信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她不仅成为庆国唯一的女首辅,也是最年轻旳首辅,风光无限。
在往后的几年沈仪开始大力的推行新政,进行改革,在军事上采取军功授爵的制度,在朝堂政治上打压世家,扶持寒门学子崛起,在经济上促进出口贸易,与各国互通有无,在民生上减轻赋税。
因为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庆国一举成为全天下最强的国家,奠定了庆国霸主的地位。
同时也因为这些政策,使得朝中其他世家大族对沈仪十分的不满,因为沈仪明显动了自己的利益。
因此他们开始挑拨沈仪与女帝的关系。
女帝的皇夫韩越,就在女帝面前吹枕边风:
“陛下,臣侍听闻沈大人是安国人,并非庆国人,不知道她对庆国的感情如何?”
女帝也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于是韩越就说到:
“臣侍斗胆一言,尽管沈大人看上去忠心耿耿,但是毕竟不是庆国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再加上她如今位居高位,如若生出异心,恐怕对庆国将是致命一击。”
女帝听了,也有些心有余悸,但是还是维护沈仪的说道:
“沈仪不是这样的人。”
韩越又说道:
“臣侍知道陛下感念沈大人在陛下微末时助陛下登基,可有句话不敢不说,陛下您想想,沈大人能助您登基,如若她有异心,同样可以助他人登基。到时候恐陛下后悔都来不及。”
女帝乐怡在听了这句话后,心里已经不仅仅是心有余悸,而是对沈仪产生出了后怕的感觉。
她不在乎沈仪是否是庆国人,但是如果沈仪有可能威胁到她的帝位,她就不得不考虑把人除掉。
于是乎女帝乐怡开始冷落沈仪,不断的通过世家的手打压乐怡。
沈仪不是傻子,沈仪也开始感觉出女帝对自己态度的转变,她也开始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为了保命,沈仪主动的提出辞官周游各国的想法。
女帝也批准了,但是在沈仪辞官周游的途中,她还是被女帝的派来的杀手围堵了。
沈仪死之前通过刺客的令牌,知道了这些人是女帝的暗卫,但是双拳难敌四手,最终死于刺客刀下。
沈仪就这样的过世了,回顾一生,她最开心的还是在安国平平淡淡的生活,虽然穷苦,但也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