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烽火长安梦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六章:长安沦陷痛

烽火长安梦

潼关,那曾被视作坚不可摧的天险要塞,在安禄山叛军排山倒海的凶猛攻势下,终究还是轰然沦陷。

唐军将士们个个抱定必死的决心,于战场上拼死力战,殷红的鲜血汩汩涌出,将他们的铠甲彻底浸透,却依然难以阻挡叛军如汹涌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地疯狂冲击。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冲破长安城门。

刹那间,喊杀声震得天地都为之颤抖,无辜百姓绝望的哭号交织回荡,整座长安城,仿若被一只无形的恶魔之手,瞬间拽入了无边无际、深不见底的混乱与恐惧的黑暗深渊。

唐玄宗李隆基,听闻长安城破这犹如晴天霹雳的噩耗,整个人瞬间僵住,脸色煞白如纸。

转瞬之间,惊慌失措彻底将他笼罩,眼神中满是无尽的恐惧与绝望。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他匆忙间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一众皇室宗亲,以及平日里的亲信侍从,在禁卫军层层护卫下,趁着夜幕的深沉掩护,慌慌张张地踏上了出逃之路。

急促的马蹄声哒哒作响,犹如密集的鼓点,扬起一路滚滚尘埃,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场逃亡的仓皇与狼狈。

与此同时,李逸与好友苏然,也不幸被无情地卷入这场混乱不堪、仿若汹涌海啸般的逃亡狂潮之中。人潮涌动,恰似汹涌澎湃的波涛,拥挤得水泄不通,嘈杂的呼喊声、哭叫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在这片混乱至极的场景里,李逸与苏然一个没留意,便被如潮水般的人群冲散,就此失散在茫茫人海。

李逸眼睁睁看着叛军像饥饿已久、红了眼的恶狼,在长安城中肆意横行、为所欲为。他们四处烧杀抢掠,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无辜百姓在叛军的屠刀下,生命脆弱得如同蝼蚁一般,毫无反抗之力。鲜血汩汩流淌,蜿蜒在大街小巷,将地面染成了触目惊心的暗红色。

熊熊烈火熊熊燃烧,无情地吞噬着无数房屋,滚滚浓烟遮天蔽日,整个长安城被笼罩在一片恐怖的阴霾之下。

这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暴行,恰似一把把锋利无比、寒气逼人的利刃,狠狠地刺进李逸的心窝,每刺一下,都带出淋漓的鲜血。愤怒与悲痛两种情绪,在他的胸腔中熊熊燃烧,越烧越旺,仿佛要将他整个人都点燃、熔化。

在极度的悲愤之中,李逸内心经过一番激烈的挣扎,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留下来。这片土地,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他儿时的回忆;这些百姓,都是他的亲人同胞,他们的欢声笑语、痛苦呻吟,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

他暗自发誓,要与长安百姓同呼吸、共命运,为守护这座深爱的城市,为守护这些可亲可敬的百姓,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于是,李逸精心乔装打扮一番,把自己彻底隐匿于四处奔逃、神色惊慌的难民队伍之中。此后的日子里,他就如同暗夜中悄然潜行的行者,在长安的大街小巷里小心翼翼地穿梭潜伏。

平日里,他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一双锐利的眼睛暗中留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动静,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他四处奔走,不辞辛劳,只为联络城中那些同样心怀忠义、满腔热血,不愿在叛军铁蹄的践踏下屈服的仁人志士。

经过漫长而艰辛、不懈的努力,在李逸的真诚感召与精心组织下,一支由热血男儿组成的反抗军,如同一颗在黑暗中渐渐凝聚光芒的星辰,逐渐组建起来。

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怀揣着对家国炽热的热爱,对叛军刻骨铭心的仇恨,他们眼神坚定,士气高昂,犹如一把把出鞘的利刃,随时准备刺向敌人的心脏。

此后,他们充分利用对长安城地形了如指掌的优势,专挑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展开行动。每次行动时,他们都仿若鬼魅悄然降临,以极其隐蔽的方式,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叛军营地。

待到时机成熟,他们便以雷霆万钧之势,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营。刹那间,喊杀声骤然响起,划破寂静的夜空,刀光剑影在营帐中闪烁交错。

他们的突袭太过突然,让叛军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营帐内瞬间乱成一团,人仰马翻,士兵们四处逃窜,哭爹喊娘。

不仅如此,反抗军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兵家至理名言的重要性,精心策划,巧妙地对叛军的补给线展开一系列破坏行动。他们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摸至叛军粮草囤积的地方,找准时机,一把大火点燃堆积如山的粮草。

刹那间,火光冲天而起,照亮了半边夜空,滚滚热浪扑面而来。或是寻到叛军的水源处,巧妙地截断水流,让其后勤供应陷入重重困境。

这一系列精心策划且果敢执行的行动,就如同在叛军的后背接连插上一把把锋利的利刃,每一击都精准而致命,给叛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使得叛军在长安城中的统治愈发摇摇欲坠,每一日都过得艰难万分,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泥沼,越陷越深 。

上一章 第五章:叛军如潮水般涌来 烽火长安梦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章:浴血复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