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韩非这一提醒,盖聂亦将注意力转向了这一点。
盖聂(少年)尚公子,似乎忘了,您现在所握着的,并不是日常配戴的长剑。
世间的剑多以青铜铸造,而青铜质地脆弱,过长则易折断,因此工匠们通常不会打造过于修长的兵器。然而,总有人偏爱长剑,比如大王。
普通的短剑只需手腕用力即可平稳持握,但为了使剑身兼具坚韧与轻薄,工匠往往采用特殊合金锻造长剑。这类长剑虽更为锋利,却因长度增加而难以单靠手腕的力量保持平衡。
盖聂继续说道,
盖聂(少年)长剑不易把持,故而您持剑时,总是习惯用拇指压住剑鞘,借此维持平衡。
而这一习惯,即便是在使用韩国士兵的普通刀剑时也未曾改变,就是破绽,韩非唇角微扬,
韩非微小的细节,在狩猎者眼中会放大千万倍。细微的习惯也足以暴露行踪。
韩非重新落座,目光沉稳地望向对方,
韩非敢问尚公子,除了盖先生之外,还有何人知晓这个秘密?
嬴政毫不犹豫地回应,
秦王政据我所知,绝无他人。
空气似乎在这一刻凝滞,韩非察觉到秦王话语中的一丝保留,语气平和却暗藏深意,
韩非公子既然冒险入韩,还请不要对韩非有所隐瞒。
嬴政垂下眼睑,神情晦暗不明。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一个久未触及的名字,那是曾经与他亲近至极,却又被他亲手抹去的存在。
他手指微微收紧,掌心触碰到冰冷的剑柄,低声道,
秦王政绝不可能是他。他已经死了。
韩非听出了他话中的波澜,淡然一笑,言辞恳切,
韩非世间所有看似不合理之处,背后必有其合理的原因。
秦国内部动荡牵连至韩国,处境微妙,嬴政难免有些浮躁,
秦王政我现在很危险,无瑕追问原因,我要的是结果。
韩非尚公子。
韩非沉声冷静,
韩非您此行韩国要的就是原因。
秦王来韩,固然有意与他会面,但这并非全部原因。
方才两人交谈间提到了赵武灵王——那位孤身入胡、深入敌境,亲身观察胡人风俗军纪的传奇君主。归国后,他力排众议推行胡服骑射,不仅使赵国迅速崛起,更是在数年间内灭中山,外拓胡地,成就了一段霸业。
而如今,秦王周游列国,其背后又何尝没有体察诸侯虚实的深意?
作者有话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嬴政评价他“晚节不保”,指其晚年由于沙丘宫变,在行宫中活活饿死。
作者有话简单来说:赵武灵王因宠爱第二任王后惠后,废了前任王后韩国公主所生长子赵章的太子之位,改立惠后所出长子为赵何为太子。因为种种考虑,赵武灵王在太子何十岁时传位,赵惠文王继任,自己仍以主父身份继续执政。后来王权渐渐超过了主父的权力,赵武灵王难以接受,联合前太子章欲争回王位,失败,被赵惠文王幽禁在沙丘的行宫中活活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