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周六晚上,杨阳在微信群里给大家上第五堂课,是一篇名为《只用闲钱炒股:给投资加一道“安全锁”》的文章:
在股市的起起落落中,“只用闲钱炒股”是无数资深投资者从实战中总结出的黄金法则。
它不是怯懦的保守,不是无奈的妥协,不是对收益的被动放弃;
而是对投资逻辑的清醒认知——明白投资是为了让生活更好,而非赌上生活;
是对投资“风险与收益共生”本质的清醒洞察,更为家庭生活安稳筑牢的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锁”。
所谓“闲钱”,并非简单指日常开支结余,而是满足“三不”条件的资金:
不影响基本生活、不挤占应急储备、不依赖未来规划。
具体来说,就是在预留好每月房租、饮食、水电等必要开支后,再备足3-6个月的应急资金——
应对突发疾病、家庭急事等意外情况,最后剩下的、未来3-5年甚至更久都用不上的“闲置资金”。
这样的钱,才具备进入股市的资格。
资深投资者之所以反复强调要坚守“只用闲钱炒股”的原则,核心原因在于:
股市的风险从不按常理出牌,这是无数人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
即使是业绩稳健的优质企业,也可能因行业政策调整、市场情绪波动等因素短期暴跌;
看似前景光明的热门赛道,也可能因技术瓶颈、竞争加剧而陷入低谷。
若投入的是养家糊口的“救命钱”、筹备房贷的“刚需钱”,一旦遭遇亏损,不仅会打乱正常生活节奏,还可能迫使投资者在恐慌中“割肉”——
低价抛售股票,把浮亏变成永久损失,甚至陷入“越亏越急、越急越错”的恶性循环。
用闲钱炒股之所以能让投资者拥有更从容的心态,核心在于它切断了“投资波动”与“生活安稳”之间的直接关联。
因为清楚这笔钱的亏损不会动摇生活根基,面对市场下跌时,更能理性判断股票背后企业的真实价值,而非被短期波动裹挟。
这种状态下,他们能更理性地评估风险:赚了是生活的额外惊喜,亏了也不会动摇生活根基。
这份“输得起”的底气,会转化为投资时的从容——不追涨杀跌,不盲目跟风,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慢慢布局,反而更有可能抓住真正的投资机会。
现实中,太多人因忽视这一原则付出惨痛代价:
有人抵押房产入市,最终在暴跌后无家可归;有人借高利贷炒股,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有人动用孩子的教育基金,让家庭未来陷入迷茫。
这些悲剧的根源,并非股市本身有多可怕,而是投资者错把“赌本”当成了“闲钱”,用生活的安稳去博取不确定的收益。
投资的本质是让财富更安稳地增值,而非一场孤注一掷的赌博。
“只用闲钱炒股”的核心,是守住生活的底线,给投资留足试错的空间。
它提醒我们:股市之外,家人的安康、日常的烟火气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只有守住这份安稳,才能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