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年的气息已经浓郁得化不开了。杨阳和林暖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到了老家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
两家的父母早已等在门口,笑容比冬日的阳光还要暖。
小小的院落里,林妈妈和杨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锅里的炖肉咕嘟咕嘟地唱着歌,蒸笼冒出的白气带着面食的甜香。
林爸爸和杨爸爸则在一旁贴着春联,为福字的位置是否端正“争论”两句,笑声却不断。
杨阳和林暖穿梭其间,一会儿被妈妈叫去尝块刚出锅的炸酥肉,一会儿被爸爸使唤着递个剪刀。
看着父母们鬓角隐约的白发,和因为他们的归来而格外明亮的眼神,两人心中都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流。
年夜饭摆满了圆桌,热气腾腾,笑语盈盈。几杯暖酒下肚,气氛更加融洽。
杨阳放下筷子,看了看身边的林暖,得到她一个鼓励的眼神后,清了清嗓子,郑重地开口:
“爸,妈(他看向四位长辈),我和暖暖有个想法,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桌上安静下来,大家都望向他。杨阳的声音平稳而真诚:
“你看,我和暖暖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都慢慢稳定了,房子虽然不大,但也算是有个温馨的小窝。
我们想着,等您四位都正式退休了,不如就一起搬到北京去住?我们那边小区环境不错,附近就有公园和医院,生活也方便。”
林暖立刻接话,语气轻快又带着期盼:
“是呀!我们可以住得近一点,要么对门,要么同一个单元楼!
这样我们天天都能见面,你们四位老伙伴可以一起下棋、遛弯、逛公园。
我们下班回来就能吃上热乎饭,周末还能一起出去转转。多热闹!”
这个提议让四位长辈眼底都泛起了复杂的光彩,有惊喜,有感动,也有一丝对离开熟悉环境的犹豫。
林爸爸最先笑起来,声音洪亮:
“好!这个主意好!我和你妈盘算过,等退休了就去给你们带孩子,哦不,是去‘打扰’你们小两口呢!”
他幽默的话引得大家都笑了。
杨爸爸比较沉稳,推了推眼镜,看向杨阳:“你们在北京压力也不小,我们四个都过去,会不会太添麻烦了?”
“爸,看您说的,”林暖抢着回答,亲昵地给公公夹了块鱼,“一家人说什么麻烦?您和妈妈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杨阳他……”
她笑着瞥了丈夫一眼,“他都做好‘资产整合’和‘风险对冲’的规划了,确保我们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现金流健康!”
杨阳被妻子戳破,无奈又宠溺地看了她一眼,随即认真对父母们说:
“暖暖说得对。经济上和居住上的问题,我们都会规划好。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想你们退休后觉得孤单,或者我们想尽孝却距离太远。
小时候总盼着你们不那么忙,能多陪陪我们;现在只盼着你们退休那天,咱们一家人天天聚在一起,好好补上那些错过的天伦之乐,想想都觉得暖。”
杨妈妈眼眶微微泛红,拉着林妈妈的手,声音有些哽咽:“你看这两个孩子……想得真周到。”
林妈妈也连连点头,拍着亲家的手背,一切尽在不言中。
窗外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起来,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开。
屋內,暖意融融,年夜饭的香气与团圆的幸福交织在一起。关于未来的美好蓝图,就在这辞旧迎新的夜晚,悄然绘就。
那不仅是接父母同住的计划,更是对“家”的含义最温暖的延伸——
无论身在何处,家人团聚,灯火可亲,便是人间最好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