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虞渝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的时候,心里还在想着邹怀瑾摸他头这件事。
虞渝伸手把手机从旁边床头柜上拿过来,打开某度,搜索:“朋友之间会给对方摸头吗”。
某度回答:“在大多数情况下,朋友之间互相摸头通常被视为一种亲密的行为,可能意味着高度的亲昵和信任。然而,这种行为在不同文化和个人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解释如下………”
虞渝认真看着百度回答,感觉没什么帮助,于是更严谨的搜索“同性朋友给对方摸头是什么意思”。
某度:“同性朋友之间摸头的行为通常代表一种亲密和友好的情感表达。这种行为在不同情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虞渝看着看着,突然看到一条解释“……甚至是一种表达喜爱的方式……”
虞渝怔住了。喜爱…吗?虞渝用力摇了摇头,不会的不会的,只是朋友只是朋友。
虞渝放下手机躺回床上,满脑子都是“喜爱”和邹怀瑾的脸。
邹怀瑾五官周正刚毅,怎么看都很直的一个人,虽然虞渝不知道同性恋是什么样子的,可是他不觉得邹怀瑾是,当然也不觉得自己是。
虞渝强行控制住自己不再去想这个事情。但是事与愿违。
一整晚,虞渝的梦里全是邹怀瑾。遛狗的邹怀瑾,做饭的邹怀瑾。摸他头的邹怀瑾,甚至还有牵他手的邹怀瑾……在内容出现不可控的画面之前,虞渝猛地坐起来,脸色绯红,呼吸急促。
为什么会这样?虞渝双手捂脸,不断反思自己,以后睡前不可以胡思乱想了!
从那晚做完梦之后,连着几天邹怀瑾都见不到虞渝人影。不管这么蹲点都找不到。
微信发消息就说忙、在外面、回老家……总是有理由,想多聊几句都不行。
邹怀瑾不是没怀疑会不会是那天的动作吓到虞渝了。但是转念一想,虞渝那个木头脑袋,怎么可能会想这么多,应该是真的忙吧。
虞渝连着几天做梦都梦到邹怀瑾,自己愁了好几天,也躲了邹怀瑾好几天。等到周六,虞渝一大早就跑回树洞小院了。
杨妈妈以为虞渝最近空闲下来了,总是很早就来小院。杨妈妈也乐得看他来和孩子们玩。
一起生活了好几年,杨妈妈大抵是除了虞渝自己,最了解他的人。所以在虞渝第无数次发呆没听见人叫他的时候,杨妈妈终于忍不住问:“小鱼啊,最近发生什么事了吗?”
虞渝回过神,低下头,不知道怎么跟杨妈妈说这件事。摇摇头,“最近没睡好,总是做梦。”
杨妈妈到了这个年纪,多少会信点什么,皱了皱眉,“你明天跟我去寺庙拜一拜。”
虞渝点了点头。
第二天,杨妈妈早早就拉着虞渝去尘缘寺,虞渝以前跟着杨妈妈来过很多次,每年秋天都会来祈福。
寺里的老住持也跟杨妈妈认识很久了,也熟悉虞渝了。因为这个小孩很静,人静心静,无欲无忧,住持总是觉得这个孩子太静了,不好。跟杨妈妈提及过这个,杨妈妈跟他说了虞渝小时候经历的事,住持又觉得这个孩子心静是好事。
这次来,老住持看到虞渝,发现他比之前,多了点动,不再是之前那副样子。
老住持对虞渝做了一揖,虞渝回了一礼。
杨妈妈跟住持聊了好一会儿,才说明今天的来意。老住持听罢点点头,又看向虞渝,“小施主最近是遇到契机了。这个契机会让小施主发生转变。但这转变是好是坏,还需小施主自己抉择。”
虞渝听了老住持的话,应了一声,表示知道了,“谢谢您。”
老住持没明说,虞渝也一副不打算说的样子,杨妈妈也不好多问,就轻轻拍了拍虞渝的手。看虞渝对她点点头,才带着虞渝回去了。
作者有话说:文中出现的地方都是作者私设的,会借鉴现实中的事物,但是不会特指。以及各种礼俗皆是私设,请勿深究。以及从本章节提到的某度的解释,其实就是百度里面的,回答都是AI作答,非作者立场。且文中出现的宗教信仰,皆是为了给文章增添情节线索,作者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