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棵承载着太多痛苦与思念的小槐树下,杜阳烧完了孩子生前的衣物和食物,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最后一丝力气。她眼神空洞,机械地捡起地上孩子穿过的一件小衣服,紧紧抱在怀里,仿佛那是她与孩子最后的联系。

苏然搀扶着杜阳回到屋内,一路上杜阳不言不语,任由苏然摆弄。回到卧室,杜阳就那样呆呆地坐在床边,怀里死死抱着那件衣服,眼神直勾勾地盯着前方,对周围的一切都浑然不觉。苏然心急如焚,轻轻地摇晃着杜阳的肩膀,唤道:“阿阳,阿阳,你别吓我,你跟我说说话啊。”
杜阳却毫无反应,仿佛整个世界都与她无关。她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孩子的模样,从孩子在襁褓中对她露出的第一个微笑,到孩子生病时那虚弱却又渴望母爱的眼神,再到孩子夭折时那小小的、冰冷的身体……这些画面如同一把把利刃,一下又一下地刺痛着她的心。

苏然看着杜阳这般模样,心疼得眼眶泛红。他赶紧打电话给杜阳的父母,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焦急:“爸,妈,你们快来看看阿阳吧,她自从给孩子烧完东西回来,就变成这样了,一直抱着孩子的衣服,也不说话。”
杜阳的父母接到电话后,心急火燎地赶到了别墅。一进门,看到杜阳呆滞的样子,母亲忍不住老泪纵横,她快步走到杜阳身边,抱住杜阳哭着说:“我的女儿啊,你这是怎么了?你可别吓妈妈呀。”
父亲也是一脸沉痛,他拍了拍苏然的肩膀,说道:“然然,这孩子太苦了,她一直没能从失去孩子的阴影中走出来。”
苏然自责地低下头:“都怪我,没能照顾好阿阳,让她又经历了这些。”
一家人围在杜阳身边,想尽办法想要唤醒她。母亲轻轻抚摸着杜阳的脸,温柔地说:“阿阳,妈妈在这儿呢,你看看妈妈呀。你还有我们,还有肚子里的宝宝,你不能这样啊。”
父亲则在一旁说着杜阳小时候的趣事,试图勾起她的回忆:“阿阳,你还记得你小时候,非要养一只小猫,结果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最后还抱着小猫一起睡着了……”
然而,无论家人怎么说,杜阳都没有任何反应。她就像一个被抽走灵魂的木偶,静静地坐在那里,怀里紧紧抱着那件衣服。
时间在痛苦与煎熬中缓缓流逝。到了晚上,苏然轻轻将杜阳放倒在床上,为她盖上被子,自己则守在床边,一刻也不敢合眼。他握着杜阳的手,轻声说道:“阿阳,你快点好起来吧,我不能没有你,我们的孩子也需要你。你要是一直这样,我该怎么办啊……”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杜阳的脸上。苏然疲惫地抬起头,看着杜阳,眼中满是期待,希望她能有所好转。然而,杜阳依旧维持着昨晚的状态,眼神空洞,表情木然。
苏然决定带杜阳去看心理医生。他小心翼翼地将杜阳扶上车,一路疾驰来到了心理诊所。心理医生对杜阳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后,无奈地对苏然说:“先生,您爱人的情况很严重,她因为过度悲伤和思念,陷入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这种情况需要家人长时间的陪伴和耐心的引导,同时配合一些心理治疗,才有可能慢慢恢复。”
苏然听了医生的话,心中沉甸甸的。他带着杜阳回到家,按照医生的建议,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陪伴与引导。每天,苏然都会和杜阳说很多话,讲他们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讲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阿阳,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那天阳光正好,你穿着一条白色的连衣裙,就那样走进了我的心里。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这辈子都离不开你了。我们还计划着等孩子出生后,一起带他去海边看日出,去山顶看星星……”
杜阳的父母也搬来和他们一起住,帮忙照顾杜阳。母亲每天都会为杜阳准备她最爱吃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喂她。父亲则会在杜阳身边读一些她喜欢的书,希望能唤起她的记忆。
日子一天天过去,杜阳依旧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苏然和家人并没有放弃,他们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只要坚持不懈,杜阳一定能重新回到他们身边。
在一个午后,苏然像往常一样坐在杜阳身边,给她讲着他们的故事。突然,杜阳的手指动了一下,怀里紧抱着的衣服也松了一些。苏然惊喜地看着杜阳,问道:“阿阳,你是不是听到我说话了?”
杜阳缓缓地抬起头,眼神中似乎有了一丝焦距,她看着苏然,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发出声音。苏然激动得差点落泪,他紧紧握住杜阳的手,说:“阿阳,你别急,慢慢来,我在这儿呢。”
虽然杜阳的恢复之路还很漫长,但这一丝微小的变化,让苏然和家人看到了希望。他们知道,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杜阳会彻底从痛苦的深渊中走出来,重新拥抱生活。而他们,也会一直陪伴在杜阳身边,不离不弃,共同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挑战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