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父亲乃是当今陛下的胞弟,自陛下登基时便有传闻说,本该坐上帝位的是睿王而非当今圣上。
事实如何,无人可知。
只是这些传言中伤的不仅陛下。
她的父亲也一直被陛下猜疑着。
他们一人,因对方手握六万兵权不肯放下戒心。另一人怕被对方赶尽杀绝不肯交出兵权。
更何况民间盛传她的父亲或许手中不止六万兵,私自养兵预备来日反了这大魏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互不信任,不肯退步的局面在她救下皇后之后达到了顶峰。
她自幼时便偏爱看一些兵书,房间之中存放的各种兵法兵器的书有十几本之多。
只是女子不被允许钻研这些书籍成了这世上心照不宣之事,宋书玉自知一旦传扬出去,只会给她找上麻烦,也从未告诉过别人。
可那一次,为了安抚皇后,让她相信自己可以救她们一同出这困境,宋书玉透露了给了她。
一切结束之后,她迎来了封郡主的圣旨。
也迎来了将自己困在“和安郡主”这个封号的枷锁。
宣旨的太监离开之前特地强调,:“和安郡主的‘安’是安分的安,望睿王爷能懂其中之意。”
何其可笑。
她读兵法,她的聪明成了威胁。
君与臣的猜忌,第一个卷进去的竟是她。
那一夜,她接旨跪下后便不曾站起来。
睿王女子读兵书本就离经叛道,你竟还让皇上都知道了这些。
睿王宋书玉,你疯了不成?
抬起头,是她父亲怒火中烧的样子。
那时的她尚有几分坚毅。
宋书玉离什么经,叛谁的道?
宋书玉是父亲的道,还是这不公的世道?
少女虽跪着,脊背依旧挺得很直。
可迎来的却是为她取名“宋书玉”的父亲不留情面的一巴掌。
那一瞬间,幼时父亲对她讲她的名字取自“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的场景好似也变得模糊、可笑了起来。
男子可以上战场打仗,女子便连看兵书都是错误的,都是离经叛道的,不守规矩的。
未免太过荒唐。
分明可以交出兵权,离开京城消解陛下怀疑的父亲偏要留在京城中,分明可以直接收了兵权的皇帝却顾及名声,偏要不断猜疑。
最终,竟用她来做表明想法的工具。
只是那时的她自然抵不过她的父亲。
她珍藏的兵书被全数翻了出来,无情地扔在地上,被火点燃,一点点烧成灰。
而她被人按着,只能束手无策的看着这一切。
那一天,她在院中跪了一夜。
宋书玉第一次知道原来书籍被烧时火焰可以升的那么高,高到远远占据她的双眼。
第二日,她的房门被无情地上了锁。
那一年,她的父亲在她母亲去世后不满一年便纳了妾。
十五岁的那场火像是一直烧到了今天。
直到现在,连她也早就一同燃尽。
——
纯我胡编乱造,作者脑子不够想不出更高级的方式来诠释这一切,觉得离谱请闭上嘴直接退出谢谢。
我只是一个脆弱的废物我有什么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