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梦长歌,情牵一生
汴京的街头,热闹非凡,叫卖声、谈笑声交织成一曲市井乐章。
我,柳若诗,身着浅碧罗裙,手持绘着兰花的油纸伞,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小心穿梭。身为礼部侍郎家的千金,诗词于我而言,是生活里最明媚的光。
听闻城中最大的书肆新到一批诗集,我满心欢喜,迫不及待地赶了过去。
在书肆的角落,一本装帧精美的词集吸引了我的目光,封面上“东坡居士词钞”几个字苍劲有力。我轻轻翻开,一首首饱含深情、豪迈又不失婉约的词句映入眼帘,瞬间把我拽进一个充满诗意的奇妙世界。
“姑娘,看来你很喜欢东坡先生的词?”一道温润的男声自身后传来。我转过身,看到一位公子正微笑着看向我。他身着一袭月白长袍,衣袂随着微风轻轻飘动,身姿挺拔如松。墨发束在玉冠之中,几缕碎发垂落在白皙的额前,更衬得他剑眉星目,眼眸深邃而明亮,恰似藏着漫天星辰。高挺的鼻梁下,薄唇微微上扬,噙着一抹温和的笑意,浑身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儒雅气质,让人移不开眼。
“正是,先生的词,或豪放,或婉约,都让人沉醉其中。”我脸颊微微泛红,轻声回应。
他叫王一博,是苏门后人,对东坡先生的诗词颇有研究。没想到,我们俩竟如此投缘,从诗词的韵律、意境,聊到东坡先生的生平轶事,不知不觉,太阳都悄悄西斜。
自那之后,我和王一博常常相约在城中的茶肆、花园,一起探讨诗词。春日里,我们漫步在繁花似锦的街头,看着柳絮纷飞,共吟“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秋日里,登上城外的小亭,望着落叶缤纷,同诵“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那些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每分每秒都被诗意填满。
可命运总是爱捉弄人。朝中局势突变,王一博的家族因和东坡先生的渊源,被卷入一场残酷的政治风波。一夜之间,王家被抄,王一博被迫逃亡。
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心急如焚,像只无头苍蝇般四处打听他的下落,却一无所获。家人不断给我施压,无奈之下,我嫁给了一位高官之子。婚后生活平淡如水,丈夫对我虽好,却不懂我对诗词的热爱,更无法理解我对王一博的思念。
无数个夜晚,我独自坐在庭院,望着天上的明月,回忆起和王一博月下吟诗的场景,泪水总会模糊双眼。我轻轻抚摸那本词集,就好像他还在我身边。
多年后,偶然听说王一博在惠州,我没丝毫犹豫,不顾家人反对,踏上前往惠州的路。一路上,山高水远,艰难险阻不断,但找到他的信念支撑着我。
终于抵达惠州,眼前的景象让我心疼不已。曾经意气风发的王一博,如今满脸憔悴,身形消瘦。他看到我的那一刻,眼中先是闪过惊喜,随后满是感动。
“若诗,你怎么来了?”王一博的声音带着颤抖。
“我来找你,不管天涯海角,我都要找到你。”我泪流满面,扑进他怀里。
在惠州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我们一起在田间劳作,一起在夜晚诵读诗词,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好景不长,家人还是找到了我,强行把我带回汴京。
回到汴京,我被禁足家中。我每日以泪洗面,思念着远在惠州的王一博 。而他,也在惠州日夜盼我归来。
后来,我在郁郁寡欢中病逝。听说王一博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他回到汴京,在我的墓前,放上一本新抄录的东坡居士词集,轻声吟诵着我们最爱的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