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珉奎,出身名门,自幼聪慧过人,却因家族的种种束缚,心中总怀有对自由的渴望。徐明浩,一位留学归来的青年才俊,受聘成为金珉奎的家教老师。初见时,徐明浩那温文尔雅的气质和不凡的谈吐便深深吸引了金珉奎。在徐明浩的教导下,金珉奎不仅学业突飞猛进,更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中留学的念头也愈发强烈。徐明浩对这位聪慧的少爷也颇有好感。他欣赏金珉奎的勇敢与执着,也心疼他身不由己的无奈。在教学的日子里,两人时常促膝长谈,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无话不谈。徐明浩渐渐发现,自己对金珉奎的情感已超出了师生之情,那是一种深深的思恋,如潺潺流水,悄无声息地渗入心底。然而,在那个保守的年代,这样的情感注定只能埋藏在心底。金珉奎的留学计划逐渐提上日程,而徐明浩也明白,自己的思恋或许只能成为一段无果的往事。临行前夜,金珉奎来到徐明浩的房间,两人相对而坐,无言中满是离愁别绪。“明浩先生,此去异国他乡,不知何时才能归来。”金珉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舍。徐明浩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少爷,你定能在国外学有所成。我在此等你归来。”那一夜,两人都没有睡去,心中各自盘算着未来的种种可能。金珉奎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徐明浩的深深眷恋踏上了留学的旅程,而徐明浩则独自留在了上海,守着那份难以言说的情感。
深夜的寒风裹着焦土的气息钻进破庙,徐明浩猛地从梦中惊醒。月光透过坍塌的房梁斜斜地洒在他脸上,泪水在沟壑纵横的面颊上结成了冰晶。他下意识地攥紧怀里的布包,里面是金珉奎临别时塞给他的照片,边缘已经卷起了毛边。三个月前,日军的铁蹄踏碎了江南的烟雨。徐家老宅的雕花木门在炮火中化作飞灰,母亲的哭喊和弟弟的抽泣交织成逃亡路上最刺耳的背景音。金珉奎留学归来不过半月,连件像样的行李都未收拾,就被汹涌的人流冲散了方向。逃难的日子如同在刀尖上舞蹈。发霉的窝头要掰成四份充饥,弟弟夜里高烧时,徐明浩曾跪在废墟中翻找被炸毁的药铺。某个暴雨倾盆的深夜,他们蜷缩在废弃的防空洞里,潮湿的泥土混合着硝烟味涌入鼻腔。他借着微弱的火光摩挲照片上那人清俊的眉眼,金珉奎笑着递给他糖炒栗子的模样,与眼前满目疮痍的世界格格不入。最危险的是那次遭遇流弹。子弹擦过耳畔的瞬间,徐明浩眼前浮现的竟是两人在湖心亭喂锦鲤的画面。他倒在地上望着血色夕阳,喉间涌上的腥甜里混杂着未说出口的告白——如果能活着再见,一定要把藏在箱底的定情玉佩亲手系在他腕间。当救护队从死人堆里把他扒出来时,徐明浩怀里还死死护着那张泛黄的照片。伤愈后他继续随着难民潮漂泊,沿途的断壁残垣都在无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梦见金珉奎站在开满紫藤花的校门口,朝他张开温暖的双臂。此刻晨光初露,徐明浩将照片轻轻贴在心口。远处传来孩童的啼哭与飞机的轰鸣,他望着天际渐渐亮起的火光,恍惚间又看到那个春日午后,少年站在樱花树下冲他挥手,衣角扬起的风里带着海棠花的香气。或许和平到来的那天,他能带着这枚玉佩,去异国的墓园里告诉那个人:故土终于迎来了没有硝烟的日子,而他的思念,早已穿越烽火长成了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