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成长在父亲掌控欲爆棚的家庭,大事小情都由父亲说了算。
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苏然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大男子主义,凡事都以自己的想法为主,做决定时很少考虑他人意见。
而林晓作为家中独女,从小被家人捧在手心,父母和长辈的过度宠爱让她对外界的不如意格外敏感,稍有不顺心就容易情绪波动。
两人组建家庭初期,性格差异只是偶尔引发一些小摩擦。
但随着两个孩子相继出生,生活压力陡然增大,矛盾也接踵而至。
林晓每天被孩子折腾得疲惫不堪,大女儿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在家里跑来跑去,小儿子还在襁褓中,动不动就哭闹;
无数个夜晚,林晓都在孩子此起彼伏的哭声中挣扎着哄睡这个、安抚那个,严重的睡眠不足让她身心俱疲。
一个周末,苏然惬意地坐在沙发上,正和大女儿玩得开心,小儿子却在一旁哭闹不止。
林晓在厨房收拾餐具,双手戴着满是泡沫的手套,听到哭声,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到苏然面前哀求:
“然然,我实在撑不住了,你让闺女自己玩会儿,帮我给宝宝换个尿布,我都快累散架了。”
苏然正玩得投入,头也不回地敷衍:“不着急,肯定是尿了,一会再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苏然完全沉浸在和女儿的玩耍中,把林晓的请求抛到了脑后。
林晓的耐心彻底耗尽,积压已久的情绪瞬间爆发:
“你就知道和女儿玩,她这么大了,自己玩会儿不行吗?
这个家你到底还管不管?儿子难道只是我一个人的?”
苏然被这突如其来的怒吼吓了一跳,看着满脸怒容的林晓,烦躁也涌上心头:
“我每天上班累死累活,和女儿玩会儿放松都不行?至于发这么大火?”
两人激烈的争吵声瞬间打破了原本就不平静的家,大女儿被吓得大哭起来,这哭声像一记重锤,砸醒了争吵的两人。
他们瞬间安静下来,对视中满是疲惫、无奈和对这个家的担忧。
从那以后,争吵越来越频繁,家庭氛围变得冰冷压抑,曾经的甜蜜幸福似乎渐行渐远。
直到有一天,林晓带小儿子去医院打疫苗,在医院走廊看到一位妈妈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孩子哭闹着要爸爸,妈妈生气地说:别找爸爸了,爸爸不要你们了。
孩子们可怜的模样刺痛了林晓的心,她猛地意识到,虽然自己和苏然有矛盾,但至少不是一个人面对生活,这个家依旧完整。
回到家,林晓看着陪女儿玩耍的苏然,深吸一口气,决定等晚上孩子们都睡着了,好好沟通。
晚上,林晓轻声和苏然说:
“我们不能再吵了,这对孩子不好,我知道你上班辛苦,以后我会多理解你。”
苏然听后,动作僵住,看着林晓憔悴的面容,愧疚感油然而生:
“是我不好,太自私了,以后我多分担家务,照顾你们。”
从那以后,苏然真的改变了。
每天下班回家,他立刻放下东西,主动抱起儿子,还耐心引导女儿一起照顾弟弟,培养女儿带弟弟玩耍的习惯,这样即便加班,林晓也能轻松些。
周末他会早早起床准备丰盛的晚餐。林晓也努力控制情绪,不再轻易发脾气。
遇到问题,两人就坐在沙发上心平气和地交流解决。
在烟火日常中,苏然和林晓相互包容,逐渐找回家庭的温暖与和谐,他们的爱情在磨合中愈发坚不可摧,成为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