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章
我叫陈宇,本是个普通的历史系研究生,整日和明朝历史资料打交道。这天,我像往常一样熬夜钻研,看着看着,眼前突然一黑,只觉天旋地转。等再睁开眼,好家伙,周围的一切都变了样,古色古香的街道,街边小贩扯着嗓子叫卖,行人穿着的全是明朝服饰。我掐了自己一把,疼得直咧嘴,才相信自己这是穿越了。
正站在那儿一脸懵圈呢,一位身着朴素长袍的老者慢悠悠地路过。我赶忙上前,学着古装剧里的样子拱手作揖,操着刚学的半吊子古语问道:“老丈,敢问这是何处?”老者上下打量我一番,眼里透着疑惑,不过还是好心答道:“此处乃是洪武年间的应天府。”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洪武年间,那可是朱元璋刚打下江山,百废待兴,到处都暗藏玄机的时候。
为了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时代活下去,我琢磨着得找点事儿干。突然想起明朝初期大家对纸张需求挺大,我好歹是个现代人,脑袋里装着现代造纸工艺,稍微改良一下,不就能做出好纸来卖?说干就干,我找了个小作坊,捣鼓起来。没几天,第一批改良后的纸张就新鲜出炉了,质量那叫一个好,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这可把当地的老纸商们气坏了,他们联合起来想排挤我,又是降价又是造谣。我也不含糊,一边跟他们打价格战,一边到处宣传我的纸的优点。这一来二去,我这小生意反倒越来越红火。
有一回,我路过一条小巷,听到有人喊救命。我顺着声音跑过去,好家伙,一个少年正被几个恶霸欺负。我二话不说,捡起旁边的一根木棍就冲了上去,把恶霸们打得落荒而逃。少年得救后,走到我面前,“扑通”一声跪下,说:“恩公,多谢您搭救,我叫刘启,父母双亡,孤苦伶仃,无以为报。”我看他可怜,就把他留在身边帮忙。
生意慢慢走上正轨,我这心思就开始飘到朝廷那边去了。当时朱元璋正大力整治吏治,打击贪官污吏呢。我一想,这不就是我的机会嘛!我凭借现代法治理念,捣鼓出一套廉政监督方案,写成书信托人给应天府尹送了过去。
没几天,府尹就派人把我叫了过去。一见面,府尹就拿着我的计划书说:“你这想法倒是新奇,不过实施起来怕是不易。”我赶忙把方案里的细节,像建立独立监察机构、民众举报奖励这些,一股脑儿地讲给他听。府尹听了,连连点头,说要把这事上报朝廷。
没过多久,我就被宣召入宫了。走进皇宫,那威严庄重的气势,差点把我吓尿。见到朱元璋,我腿一软,“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行完大礼,小心翼翼地开始陈述我的方案。朱元璋听得那叫一个认真,时不时就提问,眼神里透着审视,看得我心里直发毛。
还好,他虽然没完全采纳我的方案,不过对我的见识倒是挺赞赏,赏了我不少金银,还允许我在应天府先试行一部分措施。
回到应天府,我和刘启就开始没日没夜地忙活。在府尹的支持下,我们逐步建立起了简单的监督机制。可这事儿哪能这么顺利,刚开始,就有不少官员在背后使绊子,暗中抵制,甚至还设计陷害我。有一回,他们在我卖的纸里掺假,想败坏我的名声。我也是机灵,马上拿出证据,把他们的阴谋给揭露了,还顺带揪出了几起贪腐案件。这一下,我可就出了名,成了应天府的“名人”。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我的生意和改革都越来越顺。我和刘启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他就像我的亲兄弟一样,帮了我不少忙。可谁能想到,平静的表面下,正藏着更大的危机呢。
朝中有些权贵,看着我的改革动了他们的奶酪,心里那叫一个不爽,就开始谋划着怎么收拾我。有一次,在庆祝改革成效的宴会上,我被人暗中下了药,迷迷糊糊就晕了过去。等我再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被关在大牢里了,刘启正一脸焦急地守在旁边。
原来,是那些权贵买通了狱卒,诬陷我谋反,想把我置于死地。我心里清楚,这是一场生死较量,必须得想办法自救。刘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找能为我作证的人。我在牢里也没闲着,冷静下来回忆历史资料,想着怎么破局。
突然,我灵光一闪,想起朱元璋推行过的鱼鳞图册制度,这和我的廉政监督方案有相通的地方啊。我赶紧让刘启把这个关联告诉府尹,求他帮忙。府尹知道后,联合了一些正直的官员,一起向朱元璋上书陈情。朱元璋本来就对吏治特别重视,就重新调查我的案子。
这一查,真相大白,那些陷害我的权贵都受到了惩处,我也被放了出来。经过这一遭,我算是明白了,在这乱世生存可不容易。不过我可没被吓倒,反而更坚定了继续推动改革的决心。在朱元璋的默许之下,我把廉政监督方案推广到了更大的范围,为明朝初期的政治清明出了一份力。我和刘启呢,也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书写着属于我们的传奇故事,说不定以后还能被写进历史书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