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二十五回:旧梦成真府中兴,新晨欢聚情愈浓
且说那一日,天色尚早,东方才泛起鱼肚白,贾府里静谧非常,唯有那枝头的鸟儿偶尔啼叫几声,打破这清晨的宁静。宝玉却已早早起身,也不唤小厮丫鬟伺候,只自行披了件月白绫子袄儿,银鼠坎肩,坐在窗前的书桌旁,就着那微微的晨光,手捧着一本《庄子》,细细研读。
只见他时而皱眉思索,时而微微点头,那专注的模样,倒与往日那个只知在脂粉堆里厮混的公子哥儿大不相同。原来,自黛玉与晴雯归来后,宝玉心中有了主心骨,又经众人劝导,便决心振作起来,不再沉迷于那儿女情长、风花雪月之事,倒想在这学问仕途上寻个出路,也好为贾府出份力。
正看得入神,忽听得门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接着便是晴雯那清脆的嗓音:“二爷,您起得可真早,倒把我们给比下去了。”话音未落,晴雯和林黛玉已携手走了进来。晴雯依旧穿着那件葱绿绫子袄儿,青缎粉底小朝靴,头上梳着双丫髻,插着两根金簪子,笑嘻嘻的模样,好似春日里盛开的花朵;黛玉则是一袭淡蓝素衣,外罩一件月白纱衫,发髻上只插着一支白玉簪子,面容清丽,眉眼间带着几分温柔笑意。
宝玉忙放下手中的书,起身笑道:“你们俩也起得这般早,可是有什么趣事?”晴雯嘴快,抢着说道:“二爷,今儿个我和林姑娘打算给您和老太太做顿早饭,让您也尝尝我们的手艺。”黛玉在一旁轻嗔道:“就你会说,不过是瞧着老太太疼你,想显摆显摆罢了。”晴雯吐了吐舌头,笑道:“林姑娘莫恼,我这不是想让大家吃得开心嘛。”
正说着,贾母在鸳鸯的搀扶下也走了进来。贾母今日穿着一件酱色缎子面狐皮袄,银鼠坎肩,头上戴着貂鼠卧兔儿,精神矍铄。她一进门,便瞧见宝玉三人正有说有笑,心中甚是欢喜,走上前来,轻轻抚摸着宝玉的头,说道:“我的儿,如今你林妹妹和晴雯都回来了,你可莫要再像从前那般任性,好好跟着你兰哥儿学些本事,也让老太太我放心。”
宝玉忙躬身道:“老祖宗放心,孙儿如今已明白事理,定当努力上进,不辜负您和大家的期望。”贾母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黛玉和晴雯,笑道:“你们俩丫头,如今能回来,真是咱们贾府之福。今日要做早饭,可莫要累着自己。”黛玉和晴雯忙福身道:“老祖宗放心,不过是做些家常便饭,累不着的。”
说话间,众人来到厨房。厨房里早已备好了各种食材,晴雯挽起袖子,拿起菜刀,熟练地切起菜来,那刀工,又快又准,看得宝玉在一旁直叫好。黛玉则在一旁淘米、洗菜,动作轻盈,宛如仙子下凡。贾母和鸳鸯也在一旁帮忙递些东西,说说笑笑,一时间,厨房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不一会儿,早饭便做好了。只见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有晴雯拿手的火腿炖肘子,色泽红亮,香气扑鼻;有黛玉做的碧粳粥,粥香浓郁,入口即化;还有几样精致的小菜,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众人围坐在桌旁,贾母坐在上首,宝玉、黛玉、晴雯等人依次而坐。贾母看着满桌的饭菜,笑道:“今日这早饭,看着就让人欢喜,咱们贾府许久没有这般热闹了。”说着,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肘子,尝了尝,点头赞道:“晴雯这丫头,手艺越发好了。”晴雯听了,得意地笑道:“老祖宗喜欢就好,往后我常给您做。”
宝玉也忙夹了一块菜,送到黛玉碗中,说道:“林妹妹,你尝尝这个,可合你口味?”黛玉微微红了脸,轻声道:“你自己吃便是,莫要管我。”众人见了,都笑了起来。贾兰在一旁也笑道:“林姑姑、晴雯姐姐,今日这早饭,真真是色香味俱全,让我大开眼界。”
正吃得开心,王夫人也走了进来。她今日穿着一件褐色缎子面羊皮袄,头上戴着金抹额,面色虽还有些憔悴,但精神却好了许多。她看着众人围坐在一起,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说道:“今日这早饭,倒是热闹得很。如今咱们贾府有了林丫头和晴雯回来,又有了兰哥儿争气,想来日后定会越来越好。”
贾母点头道:“正是如此,咱们一家人只要齐心协力,没有什么困难是跨不过去的。”说着,又看向宝玉,语重心长地说道:“宝玉,你如今也长大了,该懂些事了。你林妹妹和晴雯回来,是你的福气,你要好好珍惜,莫要再像以前那般胡闹。”宝玉忙起身道:“老祖宗、太太放心,孙儿定当改过自新,努力上进。”
众人正说着,忽听得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贾府的下人们听说黛玉和晴雯回来,又做了这般丰盛的早饭,都纷纷前来瞧热闹。贾母见了,笑道:“咱们贾府许久没有这般热闹了,今日便让大家一同乐呵乐呵。”于是,吩咐人将早饭摆到院子里,让下人们也都来尝尝。
一时间,院子里摆满了桌椅,下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早饭,说说笑笑,气氛十分融洽。宝玉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从前贾府兴盛之时,也是这般热闹,可后来家道中落,人心涣散,如今黛玉和晴雯回来,又让贾府有了生机,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让贾府重现往日的辉煌。
吃罢早饭,宝玉跟着贾兰到书房学习。黛玉则和晴雯在园子里闲逛,欣赏着园中的景色。只见园中百花盛开,绿草如茵,鸟儿在枝头欢唱,鱼儿在水中嬉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黛玉看着眼前的美景,心中甚是欢喜,对晴雯说道:“晴雯,如今这园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真好。”晴雯笑道:“是啊,林姑娘,咱们贾府定会越来越好,往后咱们就安心在这儿过日子。”
正说着,忽见平儿匆匆走来,说道:“林姑娘、晴雯,二奶奶让你们去一趟,说是有事相商。”黛玉和晴雯忙跟着平儿来到王熙凤的住处。王熙凤今日穿着一件桃红绫子袄儿,石青缎子马面裙,头上戴着累丝金凤,正坐在桌前看着账本。
见黛玉和晴雯来了,王熙凤忙起身笑道:“你们俩可算来了,我正有事找你们呢。如今咱们贾府渐渐有了起色,我想着把这园子好好修整一番,再添些花草树木,让园子更加漂亮。你们素来心思细腻,这事儿还得多听听你们的意见。”
黛玉和晴雯听了,相视一笑。黛玉说道:“二嫂子这主意甚好,如今这园子虽美,但有些地方还需修整。我倒是有些想法,不知可不可行。”说着,便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了出来。王熙凤听了,连连点头,赞道:“林妹妹果然心思巧妙,就依你说的办。”
晴雯也在一旁补充道:“二奶奶,我瞧着园子里的丫鬟小厮们也该好好管教管教,莫要让他们偷懒耍滑,坏了府里的规矩。”王熙凤笑道:“晴雯说得是,这事儿我会安排人去办。”
众人正商议着,忽听得外面传来一阵钟声。王熙凤皱眉道:“这是何事?莫不是府里出了什么事?”正说着,一个小厮匆匆跑进来,禀报道:“二奶奶,外面来了一位客人,说是要见老爷和太太。”王熙凤忙问道:“可知道是什么人?”小厮道:“那人只说他是老爷的旧友,有要事相商。”
王熙凤听了,不敢怠慢,忙吩咐人去请贾政和王夫人。不一会儿,贾政和王夫人来了,王熙凤将此事告知他们。贾政思索片刻,说道:“既是旧友,不可慢待,咱们这便去瞧瞧。”于是,众人一同来到前厅。
只见前厅里站着一位中年男子,身着长袍,面容清瘦,眼神却十分锐利。见贾政等人来了,那男子忙上前拱手道:“政兄,别来无恙啊。”贾政定睛一看,惊喜道:“原来是子轩兄,多年未见,今日怎有空到我这府上来?”那男子笑道:“政兄,实不相瞒,我此次前来,是有一桩好事要告知于你。”
原来,这男子名叫陈子轩,是贾政多年前的旧友,如今在朝中为官,颇有些权势。他此次前来,是告诉贾政,朝廷如今有一项政策,鼓励世家大族兴办产业,若有功绩,还可得到朝廷的嘉奖。陈子轩觉得贾府如今正有复兴之势,不妨借此机会,兴办一些产业,也好为贾府增添些收入。
贾政听了,心中大喜,忙道:“子轩兄,此事若成,真乃贾府之福。只是不知这产业该如何兴办?”
陈子轩笑道:“政兄莫急,我此番前来,便是要与你商讨这些事情。我如今在朝中得知,江南一带丝绸生意颇为兴旺,且朝廷有意扶持此类产业。咱们贾府在江南还有些旧日人脉和产业根基,不妨就从丝绸生意入手。我已打听过,如今市面上对绣工精美、质地优良的丝绸需求极大,若贾府能组织起一批手艺精湛的绣娘,再打通南北的商路,将江南的丝绸运往北方售卖,定能获利颇丰。”
贾政听后,微微点头,沉思片刻道:“子轩兄所言极是,只是这绣娘一事,还需从长计议。如今贾府虽有些会针线活的丫鬟,但要说手艺精湛到能撑起这丝绸生意,怕是不够。”
陈子轩笑着摆摆手:“政兄不必担忧,我在江南结识了几位绣艺大师,她们门下倒是有不少出色的徒弟。我可以修书一封,请她们帮忙挑选些合适的绣娘,再送到贾府来培训一番。而且,咱们还可以设立一个绣坊,专门培养贾府自己的绣娘,这样既能保证绣品的质量,又能让贾府有源源不断的绣艺人才。”
王夫人在一旁听了,也觉得这主意不错,忙说道:“老爷,我觉得子轩兄这法子可行。如今贾府正需开源节流,若能办好这丝绸生意,日后府里的日子也能宽松些。”
贾政点点头,看向王熙凤:“凤丫头,你素来精明能干,这兴办绣坊、打通商路之事,你可有什么想法?”
王熙凤笑道:“老爷、太太放心,我心里已有了些盘算。这绣坊的选址,我觉得可以选在咱们府后街的一处闲置院子,那里宽敞明亮,又离府里近,方便管理。至于打通商路,我可以让平儿去联系咱们府里在南北各地的一些老伙计,让他们帮忙留意商机,再寻些可靠的商队合作。”
陈子轩赞许道:“二奶奶果然雷厉风行,有这般安排,此事便已成功了一半。不过,还有一事需得注意,这丝绸生意虽利润丰厚,但也难免会有同行竞争。咱们得想些法子,让贾府的丝绸在这市面上独树一帜。”
黛玉在一旁听了许久,此时也忍不住开口道:“陈先生,我倒有个想法。咱们可以在丝绸的花纹和款式上多下功夫,结合一些古典诗词和贾府的特色元素,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丝绸样式。如此一来,既能彰显贾府的文化底蕴,又能吸引更多的顾客。”
陈子轩眼前一亮:“林姑娘这想法甚妙,如此一来,贾府的丝绸便有了自己的特色,定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贾政也笑道:“黛玉这丫头,平日里看着文文静静,没想到在这生意之事上也有这般见识。”
众人正商议得热闹,忽听得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一个小厮匆匆跑进来,禀报道:“老爷、太太,不好了,外面来了一群地痞流氓,说是要咱们贾府交出银子,不然就要砸了咱们的府门。”
贾政听了,眉头一皱,怒道:“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嚣张!子轩兄,今日怕是要劳烦你与我一同去会会这些恶徒。”
陈子轩忙道:“政兄放心,我既然来了,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咱们这便出去看看,倒要瞧瞧这些地痞流氓有何能耐。”
众人一同来到府门前,只见一群凶神恶煞的地痞正堵在门口,为首的一个满脸横肉,手中拿着一根木棍,大声叫嚷着:“贾府的人听着,赶紧拿出五百两银子,不然今日就让你们这府门变成废墟!”
贾政气得浑身发抖,正要上前理论,陈子轩伸手拦住他,冷冷说道:“你们这群恶徒,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敲诈勒索,眼中可还有王法?”
那为首的地痞冷笑一声:“王法?在这地界上,老子就是王法!少废话,赶紧拿银子来!”
陈子轩冷笑一声,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高高举起:“睁开你们的狗眼看看,这是什么?本官乃朝中官员,今日倒要看看,是谁给你们的胆子,敢在这贾府门前撒野!”
那些地痞见了令牌,顿时吓得脸色苍白,纷纷跪地求饶。陈子轩怒喝道:“尔等若再敢为非作歹,本官定不轻饶!还不快滚!”
那群地痞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跑了。贾政感激地看着陈子轩:“子轩兄,今日多亏有你,不然贾府怕是要遭殃了。”
陈子轩笑道:“政兄何须客气,咱们本就是旧友,如今贾府有事,我岂会坐视不管。不过,这地痞之事,怕是背后有人指使,政兄还需留意才是。”
贾政点点头:“子轩兄所言有理,我定会查个清楚。”
经过这一番波折,众人回到府中,继续商议丝绸生意之事。在陈子轩的协助下,贾府的丝绸生意渐渐有了眉目。不久之后,绣坊顺利开办,绣娘们日夜赶工,绣出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丝绸。而王熙凤也凭借着自己的人脉和智慧,打通了南北商路,贾府的丝绸开始在市面上畅销起来。
随着丝绸生意的红火,贾府的收入日益增加,府里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宝玉看着贾府的变化,心中更加坚定了努力上进的决心。他每日跟着贾兰刻苦学习,学问日益长进。黛玉和晴雯也时常在园子里吟诗作对,为贾府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贾府仿佛迎来了新的春天,那曾经的繁华,似乎正在慢慢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