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
一觉睡醒,陈子期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中,心中不由得涌起一阵恍惚与好奇。她缓缓睁开朦胧的双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帘轻盈细腻的奶油色床帐,那柔和而温馨的色调仿佛给整个房间披上了一层梦幻的薄纱。阳光透过半掩的窗帘缝隙,斑驳地洒在这奶油风的床帐上,给这份静谧添上了一抹温暖而慵懒的气息。四周的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却又莫名地让人心生安宁
她颤抖着伸出那双似乎一夜之间缩小了的手,试图支撑起身体下床,心中涌动的惊恐如同潮水般难以平息。双脚刚一落地,她便迫不及待地踉跄着冲向房间角落的镜子。镜中映出的景象令她瞠目结舌——那是一个看起来只有五六岁大的小女孩,头发凌乱地披散在肩上,带着几分稚气未脱的俏皮;小脸圆嘟嘟的,皮肤白皙细腻,透着奶呼呼的光泽,仿佛轻轻一捏就能挤出水来。身上穿着的白色睡裙,宽松地垂落在她娇小的身躯上,更添了几分不谙世事的纯真与可爱。
然而,这份突如其来的“童真”对她而言:
“我去,太好了,说重开就重开了”
镜子里重映着女孩开心的笑颜,气氛也随着好起来
她上辈子也是个女孩,名叫子期,诞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之中。初时,她满心欢喜地以为“子期”这个名字蕴含着父母对她无尽的期望与深深的爱意,周围人的夸赞更让她坚信这一点。然而,随着弟弟的到来,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她恍然大悟,“子期”中的“子”,原来是指“儿子”的“子”。那一刻,她心中的美好幻想悄然破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或许并不像她曾经以为的那样独一无二
她心中那份因父母明显偏爱弟弟而生的苦涩,如同秋日里落叶般,一片片堆积,难以言喻。自幼,她便以学习为盾,用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筑起一道无声的防线,渴望得到哪怕一丝来自父母的真心认可与庆祝。然而,每一次名列前茅的荣耀,换来的只是“继续加油”的淡淡嘱咐,仿佛她的努力与成就,不过是理所当然的责任,而非值得骄傲的里程碑。相比之下,弟弟的每一步成长都被父母以镜头和文字细心珍藏,那份宠溺与关注,是她梦寐以求却遥不可及的温暖。更令人心痛的是,每当弟弟犯错,她总要无辜承受“你是姐姐,为什么不让着他”的责备,仿佛她的年龄与懂事,成了必须无条件包容弟弟一切的理由。明明她也是第一次当孩子,为什么要让着她,明明不是她犯的错,为什么骂的却是她。久而久之,她就不爱表达情感,成为了一个善解人意,懂事的人,父母夸她是一个好姐姐,周围的人夸她懂事,老师夸她成绩优秀,同学夸她有耐心,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内向。
直到有一天,子期与一位同学的争执在心中埋下了不满的种子。恰逢这位同学向她借阅作业以供参考,次日,当子期准备上交作业时,却惊讶地发现作业不翼而飞。面对老师的询问,她顺势将责任推给了那位同学,声称作业借出后便杳无音讯。老师基于对该同学以往成绩的偏见,不假思索地认为是其抄袭后遗失了作业,尽管那位同学一再否认并坚称已归还,老师的信任天平却未曾倾斜。后来,子期在自己的书包角落里意外寻回了作业,但她选择了沉默,心中暗自得意于让对方承受不白之冤所受的批评。自此以后,子期偶尔用这种策略对待那些让她感到不悦的人,每次都能如愿以偿地看到对方遭受她认为应得的惩罚
人前人后两幅面孔让她十分受用,但是周围的同龄人朋友越来越少,为了自己的目地,不负手段,是子期这十五年来学到的最大技能
而在15岁生日那天,子期许了一个愿望,希望自己可以重新开始,希望自己会“善良”的活着,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愿望会在几天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