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末,北方的风裹挟着寒意,吹得宿舍楼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枯黄的叶片在风中挣扎,时不时撞击着玻璃,发出细碎又压抑的声响。我抱着一摞资料,哈着气搓着手,匆匆走进宿舍。刚推开宿舍门,一股混杂着刺鼻香水和潮湿衣物的怪异气味扑面而来。
“又这么晚回来,不知道宿舍要熄灯了吗?”张悦趿拉着拖鞋,从椅子上站起来,拖鞋底与地板碰撞,发出尖锐的啪嗒声。她一头枯黄的头发随意扎成马尾,几缕碎发耷拉在画着夸张烟熏妆的眼睛前,嘴角挂着一抹嘲讽的冷笑,右手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支电子烟,烟雾缭绕间,让她整个人散发着拒人千里的气息。
我无奈地摇摇头,默默把资料放在桌上。身为班级学习委员,白天要处理班级里的各项事务,协调同学关系,组织各类活动,回到宿舍还要面对张悦制造的各种难题,身心俱疲。我不止一次想,为什么同处一个屋檐下,她却总把生活搅得鸡犬不宁。
不久后的市场营销课小组作业,彻底暴露了张悦的不负责任。那次作业主题是策划一款新饮料的推广方案,我们围坐在宿舍书桌前讨论分工。
“我觉得可以围绕年轻人爱社交、爱分享的特点,策划线上互动推广活动,比如抖音挑战赛。”我一边说着,一边在本子上写下要点。
“听起来执行起来好复杂,能不能简单点?”李婷皱着眉头,担忧地说。
讨论正热烈时,张悦斜靠在床边,脚翘在另一张椅子上,嘴里嚼着口香糖,眼睛紧盯着手机屏幕,时不时发出一阵夸张的笑声,对我们的讨论置若罔闻。
“张悦,你也讲讲想法吧。”我试图拉她参与讨论。
“我没啥想法,你们决定就行。反正别让我干太多活。”她头也不抬,声音含混不清,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
我们按计划分工,我负责统筹和撰写文案,李婷、王芳负责市场调研,张悦负责收集案例和资料。可随着汇报日期临近,张悦那边毫无进展。我多次催促,她要么敷衍回应“快了快了”,要么借口“最近忙,没时间找”。
汇报前一天,我们才发现张悦几乎什么都没做。为了按时完成作业,我们三人在宿舍里熬了通宵。我盯着电脑屏幕,眼睛酸涩,手指在键盘上机械地敲击;李婷打着哈欠,整理调研数据;王芳揉着太阳穴,四处寻找可用资料。第二天汇报时,因准备仓促,效果大打折扣。
“这次小组作业完成得不理想,大家要反思。”老师的批评像一记重锤,让我们心情沉重。张悦却满不在乎,低着头玩手机,手指还不时点击屏幕,仿佛这一切与她无关。
日常生活中,张悦同样让人头疼。宿舍卫生她从不主动打扫,垃圾桶里垃圾堆积如山,散发着阵阵酸臭味。轮到她值日时,要么以身体不舒服为由推脱,要么简单应付一下。
“张悦,今天该你打扫卫生了。”我看着满地垃圾,提醒她。“哎呀,我肚子疼得厉害,你们帮我打扫下。”她躺在床上,捂着肚子,眉头紧皱,演技堪称“精湛”。
除了卫生问题,张悦还经常熬夜打游戏。键盘敲击声、她高分贝的喊叫声,让我们难以入睡。一天凌晨,我被吵醒后,实在忍无可忍:“张悦,能不能小点声,明天大家还要上课。”
“我玩游戏碍着你们什么事了?不想睡就出去!”她不但没收敛,反而加大音量,键盘敲得更响了。
更过分的是,张悦喜欢在宿舍搬弄是非,制造矛盾。“你知道吗?李婷背后说你坏话,说你当学习委员爱出风头。”一天,她凑到我耳边,神神秘秘地说。
“别胡说,李婷不是这样的人。”我对她的话充满怀疑。
“不信拉倒,我可是为你好。”她耸耸肩,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后来我找李婷核实,才发现是张悦编造的谎言。这件事让我对她更加反感,宿舍氛围也愈发压抑。
为改变现状,我组织了一次宿舍会议。周末下午,我们四人围坐在宿舍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却没能驱散弥漫的紧张气氛。
“咱们住同一宿舍,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最近矛盾不少,今天好好谈谈,解决问题。”我深吸一口气,打破沉默。
“我觉得张悦在小组作业里太不负责任,每次都拖延,影响进度。”李婷率先发言,语气带着不满。
“还有宿舍卫生,她总不打扫,垃圾也不倒。”王芳附和道。
面对指责,张悦瞬间暴跳如雷,“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双手叉腰:“你们就是针对我!不就几次作业没做好、卫生没打扫嘛,有什么大不了!”她眼睛瞪得滚圆,脸上的肌肉扭曲着,活像一头发怒的母狮。
“张悦,我们不是针对你,是希望你认识到问题,做出改变。”我耐心解释。
“我才不改,你们看不惯就搬走!”张悦吼完,猛地踢翻椅子,“砰”地摔门而去。
这次沟通彻底失败,宿舍气氛降至冰点,我们和张悦几乎不再交流。可张悦不但没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期末考试前夕,大家都在紧张复习。一天晚上,我突然发现精心整理的复习资料不见了。那是我花了几个星期,查阅大量书籍、资料整理出来的,对考试至关重要。
我在宿舍疯狂翻找,抽屉、衣柜、床铺下都找遍了,却一无所获。“你们看到我的复习资料了吗?”我焦急地问舍友。
“没有啊,会不会放错地方了?”李婷疑惑地说。
就在我绝望时,不经意间看到张悦抽屉里露出一角熟悉的纸张。我打开抽屉,果然是我的复习资料,上面被划得乱七八糟,关键内容被涂抹得看不清。
“张悦,你为什么这么做?”我拿着资料,声音颤抖,愤怒地质问她。
“谁让你平时总管我,我就是看不惯你!”她不但毫无愧疚,还得意地笑起来,那笑声像尖锐的针,刺痛我的心。
这次我忍无可忍,向辅导员反映情况。辅导员了解后,严厉批评教育了张悦,并要求她向我们道歉。可张悦表面答应,心里却怀恨在心。
不久后,学校论坛上出现了抹黑我们的帖子,说我们排挤张悦、欺负她。这些谣言迅速传播,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困扰。走在校园里,总有人对我们指指点点,异样的目光像沉重的枷锁,压得我们喘不过气。
谣言如野火般在校园里迅速蔓延,短短几天,我们仿佛被置于聚光灯下,接受着众人异样目光的审视。为了澄清事实,还自己一个清白,我们决定采取行动。首先,我们收集了大量能证明张悦造谣的证据。我打开电脑,翻找出之前与张悦沟通时的聊天记录,其中有不少她言语尖酸、试图挑起矛盾的内容,这些都能侧面反映出她的不良动机。李婷则整理了宿舍卫生值日表,上面清晰记录着张悦多次逃避值日的情况,有力地反驳了她所谓“被欺负”的谎言。王芳从学习委员那里获取了小组作业的分工文件和进度记录,以此证明在作业过程中张悦的敷衍与不负责。
紧接着,我们向学校论坛的管理员提交了申诉材料,详细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附上整理好的证据。管理员在核实情况后,迅速删除了抹黑我们的帖子,并发布了公告,向全校师生澄清了事实真相。但我们深知,仅仅依靠论坛公告还远远不够,谣言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必须采取更直接的方式,才能彻底消除误解。
于是,我们鼓起勇气,主动与同学们沟通。在课间休息时,我们来到教室,向周围的同学讲述事情的真实经过,展示手中的证据。一开始,有些同学还心存疑虑,但随着我们条理清晰的讲述,以及确凿证据的呈现,他们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有的同学听完后,对之前的误解表示歉意;还有的同学主动站出来,谴责张悦的行为。
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老师的支持。班主任得知此事后,专门召开了班会,让我们在全班同学面前陈述事实。班会课上,我深吸一口气,平复了紧张的心情,详细讲述了张悦在宿舍的种种行为,以及她造谣抹黑我们的经过。李婷和王芳也分别发言,补充了一些细节。同学们听完后,纷纷表示震惊和愤怒,对张悦的行为表示唾弃。
除了在班级内澄清事实,我们还利用学校的广播和宣传栏,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我们撰写了一篇详细的文章,阐述事情的全貌,并将其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同时,我们联系了学校广播台,争取到了一次广播机会,在广播中向全校师生讲述了事情的真相。通过这些努力,越来越多的同学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对我们的误解也逐渐消除。
在这场与谣言的斗争中,我们虽然经历了无数的压力和委屈,但最终成功地澄清了事实,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随着调查深入,学校发现是张悦在背后捣鬼。她被学校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本该是教训,可她不但没收敛,反而走向极端。
一天晚上,张悦趁我们都不在宿舍,偷走我们的贵重物品,还在宿舍故意纵火,企图嫁祸给我们。幸运的是,隔壁宿舍同学发现浓烟,及时报警,火灾被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警方迅速展开调查,通过监控录像和现场证据,锁定张悦。几天后,张悦被警方逮捕。在审讯室里,她脸色苍白,眼神空洞,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法庭上,张悦低垂着头,听着法官宣判: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听到判决结果,她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上,泪水夺眶而出。这一刻,她终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
经历这一切,我们的生活逐渐恢复平静。这场宿舍风波让我明白,集体生活中,尊重和规则不可或缺。那些无视他人权益、肆意破坏规则的人,终将受到法律制裁。
窗外,梧桐叶在风中轻轻摇曳,宿舍里洒满温暖阳光。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平静,带着教训和成长,勇敢迈向新的生活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