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英刚一罢课,张三丰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她问个不停:“师姥姥,你说的是不是:凡生阴凉之地的药都是寒凉性的?凡生向阳之处的药都是温热之药?凡有浆的都能拔毒,凡长毛带刺的都消肿,凡汁多的皆利水,凡辛香的都暄肺哟?”他那小脑袋里装满了刚听来的知识,此刻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林正英一听,心里大奇!她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孩子居然能有如此清晰的认识。她不禁直夸小三丰好聪明。其实呀,虽然林正英是按一类类相近的药物来讲的,但是一样接一样地讲,想着了就多讲几种,没想着的就少讲几种,并没有对所有药物进行整体归类。可这小小的张三丰听了,居然能够抛开具体药物,来对其整体归类得出共同特征,这等领悟力,当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就连林正英本人也从没如此总结过,这对她而言,倒也是一件受益匪浅的事儿。
不过药家向来秉持谨慎的态度,所以林正英也只好对张三丰敷衍道:“大概是这样吧!不过也不尽然的!” 她心里想着,这孩子如此聪慧,可不能把这半吊子的知识全信了,以免误入歧途。
巧儿在一旁听着他们两老幼说得亲热,也只能在傍边静静地听着。回想起自己以前采阳性药物,必须去东南面向阳悬崖峭壁上才能采到,也觉得张三丰说得有些道理。况且巧儿于药物方面天赋本就很好,又跟着林正英这么久,对很多药物的特性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加上作为母亲,看到儿子如此聪明,心中更是倍感骄傲与自豪,脸上的笑意和那温和的目光,简直比阳春三月的太阳还令人感到舒服!
张三丰本欲还扭着林正英继续探讨探讨,毕竟他对这新学到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巧儿见师父确实也有些累了,便轻轻拍了拍张三丰,柔声说道:“丰儿,你就让师姥姥憩下嘛!明天再说如何?也该去看看你二叔祖了!”
张三丰一听去看二叔祖,立马又记起五禽戏来,想到一会儿就能再去请教二叔祖关于五禽戏的疑惑了,便欢快地松开了林正英,懂事地说道:“师姥姥,累着您了。您就休息下嘛!我和爹娘去看二叔祖了!”
林正英虽有些疲倦,但也还是挺喜欢和小三丰说话的,看着他这乖巧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不过一是刚才张三丰所说让她也觉得该去梳理梳理下自己对药物的认知,还有就是想到巧儿也挺久没与儿子好好亲近了,便顺势对张三丰说道:“那好吧,你们看二叔祖去吧!记得等会儿叫他一起过来吃饭哈!”
于是张仲廉夫妇便牵着张三丰去看二叔公去了。父子三人一路上有说有笑,谈论着二叔祖这几日的修炼情况,倒也是一段温馨的时光。
三人来到二叔公住处,见二叔公尚在打坐,周围一片静谧,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小三丰自觉有些吵闹,便悄悄拉了拉父母的衣角。
三人便都没出声,静静地候着。过了一阵子,老道士终于收了功,缓缓睁开眼,见是他们一家子,便微微点头示意他们坐。其实老道士才搬到这儿,屋里哪有什么特别的坐处?张仲廉夫妇见状,便只好将就着坐在了床缘上。小三丰像往常一样,一下子又跑过去粘着二叔祖了,在他目前心目中,就老道士、老和尚、老道姑这三个人是他家最重要的老人。
巧儿先开口问了下老道士是否习惯这儿,毕竟换个新环境,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适应。老道士笑道:“修炼修心嘛,哪儿都一样!”这话对张仲廉夫妇而言倒也算熟悉了的言论,因为林正英平日里老讲究这点!但小三丰听了,却别有一番受用,在他小小的心灵里,对这种修行境界有了更深的感悟。
张三丰虽然年纪小,毕竟是有道根之人,远比其他那些儿童心智要成熟得多。甚至在某些方面上,恐怕老古董些的人都要自叹不如。比如林正英这回就算领教了。前一天张三丰见二叔祖演练五禽戏,便说“有道韵”那回事,当时老道士也觉惊诧的,可他自己对“道韵”是啥也不清楚,便以为是小孩子随口乱说的罢了!
此刻,小三丰依傍着二叔祖肩膀,仰着小脑袋,认真地对二叔祖说道:“师姥姥说待会儿请您过去吃晚饭!”老道士笑着说道:“这倒是麻烦她们记挂了!”
见老道士这时有空,小三丰立马又凑了上去,缠着老道士问他为啥老道士演练五禽戏时似乎有股“道韵”存在,而自己比划时却又怎么也感觉不到呢?
对于这样“高深”的问题,老道士自然是没意识到的。他便抱着逗弄小孩子的心思对张三丰说通:“道的存在,是极其希夷幽微的。恍恍惚惚之中若有若无的。你懂恍恍惚惚不?就这样!”说着就做出一副闭着眼昏昏欲睡摇头晃脑的样子来,那模样滑稽极了,直看得柴巧儿都有些忍不住笑出声来。
小三丰见二叔祖没有认真作答,却信以为真,他一脸认真地对老道士说道:“二祖祖,你说得太对了!你打五禽戏时我就是恍恍惚惚地觉得有股道韵存在的!但又若有若无的,不怎么连贯。你是怎么做到的?告诉三丰嘛!”说着还着急地摇起老道士的膀子来。
老道士见他当真了,一时间顿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顿了顿,便敷衍道:“也许练久了就自然形成了吧!”这话对张三丰触动极大,关键是“自然”一词入耳,他心里似乎又敞亮点儿了。
张仲廉在一旁看到儿子有所触动,为了促使儿子形成勤奋练功的意识,也顺着说道:“是啊!丰儿,二祖祖说得对!哪样功夫都是要靠勤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地形成深厚的功底的!这也是你师祖祖经常强调的!”
张三丰自然认同他们说的道理,便重重地点了点头表示记下了。不过他脑海深处从此便种下了“自然”一词,总时不时又像幽灵一样出没,并对他思考问题时影响越来越大!到他青年时期,这还导致他经常“发疯”,故而世人也称他“张三疯”!这是后话了!其实,道法自然。张三丰对“自然”一词如此敏感,这正是体内“道根”在发挥起到了作用的反应。
看着时候差不多了,一行四人便兴致勃勃地一起去饭堂吃晚饭了,一想到即将享用美味的晚餐,众人的脚步都轻快起来。